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教学研究
作者:张莉丽孔慧敏李静张耀文谷洪彪
来源:《大学教育》 2017年第9期
[摘要]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通过以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的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为依托,将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专
业实习的内容进行融合,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三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通过实践发现,这样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主动性,而且对专业领域的实践很有效果,它
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的条件下,更好地应用与实践,教学效果
比较明显。

[关键词]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教学研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9-0051-03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是地下水科学与G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讲述环境及其
特征,包括大气环境、声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与环境等,并且对建设项目
可能引起的上述环境与地质灾害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习环境与
地质灾害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与环境和地质灾害有关的概念和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和地质灾
害评价的方法。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其将
来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应用,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越来
越广泛,这导致环境和地质问题凸显,并且持续恶化。

【1】这就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紧跟时代步伐,解决
现实社会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解决这种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何使学生有效掌握环境与地质灾
害评价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这是目前本课程教
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之一就是培养人才。

国外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他们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们国家的各个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教
学手段、实践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以便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培养,满足当代社会对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共48学时,前30学时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后18学时是以学生实践为主。

本文就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
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专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了融合,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从这三个方
面的内容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以便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学生毕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实践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高校应该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宗旨。

而本
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根本任务,从行业要求方面对课程的内
容进行及时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在保证理论教学学时的条件下,尽量
在实践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也必须做m相应的改变,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只有改变固有的陈旧思想,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项目
的案例分析,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一、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一)与先导课程的衔接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相关的前期课程包括:地震概论、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学、物理化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化学、地下水动力学以及水环
境监测与评价等。

结合教学实践,建议在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水文地球化学课程中对环境
与地质灾害评价应用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原生的水文地质问题、水质评价等,并在实践
课上有所体现。

地震概论、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作为地质类的基础课程,为地下水课程与工
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例如,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构造裂隙的发育、三大岩类的形成及其特征等,都足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基础条件,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价以及地质灾害评价奠定了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和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这几门课程中,前三
门作为专业基础课,后一门作为专业选修课,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教学联系最为密切.比
如对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包括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项分析三种÷简分析要在野外进行,分析项
日少,但要求快而及时,适用于初步了解大面积范围内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专
项分析的项目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而定,如进行水化学找矿时,用高精度光谱仪着重分析所寻
找的某些会属离子,进行水的放射性测定时,则着重分析某些放射性元素等。

这时授课教师们
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中概念的统一。

若要时一个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水文
地质概念模型,就是地下水动/J学中学习的内容~比如,首先要判断足潜水含水层还足承压水
含水层,其次要判断含水层性质,包括含水层足否均质、各向同性或者异性厚度如何变化、分
布面积多大、可否视为无限延伸等,还要查明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这些都需要前期的知
识储备一
(二)与同期课程的有效结合
同期开设的课程有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专门水文地质学,主要讲授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这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教学有交叉的
部分,比如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径等,这时授课教师之间应多交流沟通,注意概念的
吻合等。

同时,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重复的知识点进行删减,以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为后续课程作铺垫
与该课程联系最紧密的后续专业课为地下水科学与T程专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

因为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时就有关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内容,
这需要学生自己去调查,并且撰写报告.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就足关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方
面的内容。

该课程作为地下水科学与丁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和掌生都要非常重视.
二、与专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了融合
纵观整个地学教育,大量研究表明4567,实践教学足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因此,培养地
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就足充分的实践教学。

【9】【1O】【11】【12】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经历地学思维到专业思维再到专业综合能力的过程,因此大一的认识实习、大二的
地质教学实习、大三的专业生产实习和大四的毕业论文实习所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足非常
重要的、专业实习的好坏,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可见,
将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
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与大一认识实习和大二地质实习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足开设在大一的专业认识实习和大二的地质实习之后的专业核心
课程,在进行理沦授课时,一定要结合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滑坡、海水入侵
等环境地质问题时,要联系到地下水位的上升或者下降可能导致什么?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如果地下水位上升,那么孔隙水的压,,J足如何变化的?学生们经过生产实习的环节就知道,这种情况下孔隙水压力是增加的,这样会导致岩体内的有效应力减小,从而导致岩体的变形和
破坏。

当地下水位上升到达临界值时,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破坏;当地下水位上升到地表的时候,会造成土地的潜育化等,这就会对农业造成危害。

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会白行推导
出当地下水位降低时,会导致水质污染、地下洞室突水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地
形等白然地理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而不足停留在
纸上谈兵的空想上。

(二)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应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知识
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方面的知
识应用。

例如,在抽水试验的过程中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阴阳离子的含量以及影响因素等;
在秦皇岛柳江盆地的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分析不同岩性的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地表水与地下水化
学成分的特性,并且分析造成这些特性的原因;根据调查数据和实测数据,分析该地区的环境
与地质灾害问题等。

三、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一)熟练掌握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方面软件的使用
由于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方面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
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相关的技能及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软件的模
拟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应加强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实验教学,尤其足对评价模拟软件的教学
与使用.目前比较实用的模拟软件有(MS、GIS等,GMS软件可以进行地质建模及地下水环境影
响预测分析。

熟练应用MODFLOW、MT3DMS等模块进行地下水量、水质的预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CIS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区划进行分析研究,这对学生进行环境与地
质灾害评价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课时限制(即规定的学时)的基础上,可筛选软件的部分功能进行基本原理及实例的操作,课下让学生自主进行软件的实际操作
与讨论应用.因为课堂时间毕竟足有限的,所以实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依照课程要求设汁
不同的实践内容,并进行成果汇报.
(=)增加课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开放式教学
应以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基础理论为基础,以能够结合实际的环境问题为根本任务,以
地下水科学与T程专业的研究热点为依据设计课程,例如:讨论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并且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图书馆、网络和现场调研等,最后要
分组进行汇报。

比如让学生做北京地铁x号线xx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样学生就要开展现场踏勘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进行沿线水文地质、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城市社会环境以
及沿线声环境、环境振动、电磁环境的现状调查与监测;对正在施工的地铁和已经开通运营的
地铁线路进行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调查和类比测试;同叫对沿线可能受项目建设影响的民
众和部分单位开展多形式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并利用网络和报刊传媒发布项目信息,
公开征集民众意见。

学生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基于该丁程的可行,陆研究
设计文件,编制项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当然,鉴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去现场踏勘,但是其
余的工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白行完成。

这样理沦与实践的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其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提供更多平
台和机会的课程设置,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13】四、结论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课程作为地下水科学与T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
部分,在专业人才目标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改革,并将之与实
践教学内容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本门课程的实用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这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地下水科学与T程
专_WJA才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l]马传明,匡恒,张晶晶,等论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问题
[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5):100-104[2] 李清富,张铎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
讨[J]大学教
育.2016(4):42-44[3]赖旭龙,唐小丽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情况简介[J]中国地
质教育.2001(1):79-82[4]戴塔根德国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及其与我国之比较研究[,I]
煤炭高等教育,1999(4):16-23[5]孟宪来加拿大美国几所高等学校地质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J]中国地质教育,1996(1):50-56[6]王训练日本的地质教育与地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1995(3):63-66[7] Zaltsherg E苏联水文地质人才的培养一瞥[I]世界地质,
1989(1):149-154[8]陈骏,胡文碹,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I]
中国地质教育.2007(3):133-139[9]杨伦野外地质教学买习与学生人格培养[J]中国地质教
育.1996(2):53-54[IO]马传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1):45-49[II]谷洪彪,迟宝明,姜纪沂地下水科学与
工程专业抽水试
验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3(1).82
85[12]李娜,贾方,杨瀚宇,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
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9[13]程超,刘诗琼,刘红岐,等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J]大学教育,2016(1):19-20
[责任编辑:陈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