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抽动症临床称为“小儿秽语抽动症”,该病病程长,病情波动,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的病情可延续到成年至终生。
因其对患者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和就业造成的影响,是家庭的沉重和心理负担。
近 20年来,小儿抽动症的患病率与日俱增,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及儿童家长的广泛关注。
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
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
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儿童抽动症以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躯干抽动症状: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
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其他行为异常: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接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
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或同时出现,或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状,或症状交替出现。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以短暂控制,入睡后症状消失,心情紧张时加重。
现代医学对“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大多是使用干预神经递质类的药物,临床观察其疗效并不明显,并且其副作用国内外都有报道。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单一的作用靶点很难纠正一个系统的偏差。
古代文献论对于抽动症描述较少,近代中医多以“肝风”立论。
治疗上多以“平肝熄风”为主,或以“滋水涵木”为主,多把切入点放在“木”和“风”上,究其理论根源多来源于《内经》:“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及《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眨也”之说,后者为宋代儿科名家钱乙对慢惊风的论述,且所形容症状又与抽动症之“眨眼”类似,自然而然,很多人也就把抽动证的病机定位在了“肝风”上。
实际上“肝风”仅是一个表象,或者说“肝木”只是个“受害者”,而脾胃虚寒才是其根本。
并且现代的抽动症和古代的抽动症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差异。
古代饮食结构大多以素食为主,并且现在孩子的祖父母辈大多属于 60年代左右的人,他们的观点就是“孩子吃的越多越健康,肥甘厚腻食物成家常便饭”,而父母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己从一个孩子到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有诸多焦虑:完全西化的育儿经验、孩子一生病就用抗生素、西化的食谱。
以上几方面造就了当下孩子脾虚的基础体质。
所以我们发现“小儿抽动症”患者除了上述“抽动”症状以外,往往还伴有很多脾虚症状。
抽动症的病因分析
一、神经系统本身问题:
抽动症患儿的诸多症状都属于神经症状,而中医的诸多“风证”也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症状,所以很多人把抽动症直接就按“风证”
治疗,所用的方法大多是“镇肝息风”“滋阴息风”之类的,这一类属于现代主流的治法,但有效率并不高。
我们发现这类患儿大多有情绪事件刺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反应,而且体质多有脾虚的情况。
二、胃肠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胃肠道的问题。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微生态系统,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这些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
因受宿主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年龄病理和药物刺激等影响,使得肠道菌群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的肠道菌群在发挥宿主生理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保护宿主免受病原的感染,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产生重要的代谢产物,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影响,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影响神经类行为疾病。
脑-肠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肠神经系统将大脑和肠道功能联系起来的双向应答系统。
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肠道微生物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脑功能;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肠道内细胞激素的分泌,如脑肠肽、瘦素等物质直接作用于脑,实现脑和肠之间的信息交流。
总之,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功能,从而影响宿主的认知和行为。
肠道菌群与儿童健康亦紧密相连,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影响着儿童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许多儿科疾病,例如小儿过敏、哮喘、湿疹、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和肥胖症均已被证实与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失衡相关。
人体肠道微生态失调最直接的后果是肠道向大脑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大大减少,进而割断了通向大脑的正常信号传输,使得脑-肠轴通路被破坏,造成机体免疫失衡。
神经信号传递机制失灵,诱发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髓磷脂,进而造成大脑神经元电信号短路,神经轴突停止正常工作,引发儿童抽动、多动、智力低下和自闭症导尿管症状的发生。
临床可以见到很多抽动症患儿治疗好转后突然加重,仔细询问得
知大多与饮食有关系(比如:肯德基、烤鸭、纳凉等)。
因为高脂、高热量、寒凉的饮食结构,不利于肠道内环境的调节,进而影响到肠道菌群。
我们认为影响肠道菌群是通过调整肠道的内环境来维持微生态的平衡,进而影响神经系统。
不是通过补充益生菌来维持。
假设益生菌全部通过了胃酸环境到达肠道,那么一次入腹的细菌总数也不过有50亿个。
这对于人体肠道内近40万亿的细菌总量,是微乎其微的,对人体肠道本身的菌群系统影响不大。
经典案例:
宋某:男,6岁,近一周来抽动,西医诊断为突发性,可能与紧张压力有关,
夜里出汗重,手凉,面黄,眼眶下青。
脉:三部浮弦有力舌:淡红苔薄白略大
处方:一诊:制附子10人参15单煎炒白术15干姜15炙甘草10 砂仁 10茯苓15 半夏15 白芍 20生龙牡各15 生姜 5大枣5
6剂
二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出汗愈,手凉亦好,大便 1—2天/次,不干。
脉:三部浮左>右有力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上方加柴胡9 乌梅3枚
7剂
三诊:抽动轻,现早晚各一次时间 2秒。
处方:首方增加白芍剂量25
7剂
四诊:纳西瓜 6次,喝牛奶后抽动加重。
处方:制附子10人参 15炒白术15 干姜 15炙甘草10 砂仁 10半夏10 焦三仙各9 陈皮 9内金 15
5剂
打粉装胶囊服用。
五诊:调皮,抽动症状未现。
脉:三部略浮弦有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上方去陈皮内金加白芍柴胡茯苓生姜大枣 7剂
六诊:无明显不适。
附子理中丸善后。
回访至今未复发。
2、十二指肠球部的问题
从现代医学看,肝、胆、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需要经过胆总管、胰管至十二指肠球部进入十二指肠再进入消化道。
消化液对于肠道的正常蠕动和电解质、水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常见到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肠炎一起出现;胰腺炎患者常常是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长期情绪压抑会引发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或溃疡。
根据临床我们观察情绪波动能够影响十二指肠球部奥迪氏括约肌的自主节律性收缩,继而影响消化液的分泌。
与此同时,十二指肠球部的炎症或者溃疡也可以引起人体情绪的波动。
比如:长期体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情绪紧张,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导致手脚心出汗(临床手心出汗多我们应用芍药剂的标准之一);刚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容易生病,正是由于分离焦虑引起了奥迪氏括约肌的自主节律性收缩出现了异常,继而引起了消化液的排泄异常,从而出现了“积食”,抵抗力下降,发烧咳嗽频发;同样,“奥迪氏括约肌自主性节律失常”导致消化液的分泌排泄异常也会影响肠道的酸碱平衡,继而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引起抽动症状,这都属于太阴病的范畴。
根据我们临床经验总结,芍药具有“改善奥迪氏括约肌自主性节律”的功能。
从历代本草以及伤寒论条文看主要有缓急止痛、除血痹、利水、加强静脉回流等作用。
后世对芍药“味酸、柔肝”的说法大多来自于芍药能够“解决奥迪氏括约肌自主性节律失常”功能的观察总结和演化。
比如小建中汤,《伤寒论》:“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又云:“伤寒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
《伤寒论》第100条中小建中汤很明显其中的芍药不仅仅是对腹肌和肠道肌肉的解痉,更关键的是能使痉挛状态下的奥迪氏括约肌起到解痉的作用,使其恢复自主节律。
使胆汁顺利地进入肠道,从而恢复正常的胃肠蠕动。
但“不差者”怎么办呢?不仅仅是十二指肠球部的问题,而胆汁的分泌也是不够的,所以继而再用小柴胡汤来促进胆囊对胆汁的排泄和分泌。
所以临床上因为十二指球部奥迪氏括约肌自主性节律失常间接引起的抽动症,一般我们会选择芍药剂治疗。
比如: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等。
经典案例:
张某,男,12岁。
一诊:抽动症3年,一开始时眨眼多、动肩;经治疗后眨眼轻,眼球动的
多,纳差,易生气,食肉多,有鼻炎,受凉即鼻不适,大便一日一次
脉:左右:三部浮弦有力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葛根 20麻黄10 桂枝20 白芍 20炙甘草15杏仁10 炮附子10 细辛6 生姜 5大枣5 7剂
二诊:眼动多,纳一般,大便好,鼻受凉不适,偶见咳嗽。
舌脉同上。
处方:生黄芪 20焦三仙各9生麻黄10 杏仁10 桂枝20 白芍20 炙甘草15 葛根30 炮附子10 苏叶6后入防己6 生姜5 大枣5 7剂三诊:好转,胃口好,大便日一次。
处方:上方加厚朴15 半夏10 7剂
四诊:抽动几去,大便正常,纳眠尚好。
处方:生黄芪20焦三仙各9 桂枝20 白芍20炙甘草15炮附子10当归10 防风10 防己 6生姜5大枣5 7剂
随访,服完上方痊愈,未再反复。
3、肝胆问题
如同上面提到的肝胆对胆汁的分泌不足也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
继而引起抽动症状。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用小柴胡汤治疗。
经典案例:
郝某:男,10岁。
抽动症,眨眼噘嘴,耸肩,咽中异响,眼眶下青,大便干,近几日身起痒疹。
脉:关浮弦有力舌:红苔薄白根罩黄
处方:
1:柴胡 15黄芩6 党参10 炙甘草 10半夏 10桂枝10 白芍10 生麻黄 9厚朴 8杏仁10 炙紫苑15款冬花 15干姜10 生姜5 大枣5 4剂
2:柴胡15 黄芩 6党参15 炙甘草15 半夏10 生白术 20茯苓20 厚朴10 陈皮6 干姜15 白芍 10钩藤5后入焦三仙各9 生姜5 大枣5 10剂
二诊:服药期间有外感,兼服西药(抽动症)脉:三部浮弦有力舌:红
苔薄白
处方:上 2方去焦三仙 14剂
三诊:抽动去,西药已停。
处方:柴胡 15黄芩6 党参 15炙甘草 15半夏10 生白术20 茯苓20 厚朴12 陈皮8 干姜15 白芍10钩藤10后入生姜 5大枚 5
14剂
随访:抽动症状至今未反复。
临床上一般是这三种情况同时出现,比如由于积食导致的腹腔压力增大,出现消化液的排出异常,我们一般会选用理中汤加厚朴、枳实、芍药等治疗。
由于消化液分泌不足继而引起积食、腹腔压力增大,我们一般选择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桂本伤寒)加干姜、厚朴、枳实、白芍等。
总结:以上三个案例的共同点均有患儿饮食不恰当。
小儿抽动症治疗当责脾胃,不可只盯在肝风。
改变饮食习惯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