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和完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和完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
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和完善
2011-01-20 |访问次数:566 |编辑:rky |【大中小】
2011-1-20
摘要:会保障法制化对完善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包括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立法层次低、法律救济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等。

本文介绍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并从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问题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证法分为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和实质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

形式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以正式的法律律例形式,被冠以与社会保证内容相关的名称的法律规范,如《社会保证法》、《社会保险法》等,它仅指社会保证法典。

而实质意义上的社会保证法,则是指有关社会保证干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不仅包孕以基本法律形式呈现的社会保证法,同时也包孕其他法律、律例中有关社会保证的规范,更包孕具有法律效率的有关社会保证事项的中央性律例和规章。

1社会保证法制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或授权的行政机关制订的各项社会保证法律、律例、规章和制度的总和。

它不仅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需求接纳社会保证手段来办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意志,同时也是实现整个社会保证制度良性运行的需求保证。

(二)社会保证法的特征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
社会保证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社会保证法是社会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法;(2)社会保证法是市场经济的支持法;(3)社会保证法是人权法,其任务在于确定和保证人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权利;(4)社会保证法是生存保证权法。

2、我国社会保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保障法制的框架体系,陆续颁布了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失业保险条例》(1999)、《工伤保险条例》(2003)、《就业促进法》(2007)、《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2010)等。

但是这一制度仍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证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虽然法律的稳定性决定了立法相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过于滞后,必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很快,但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之一的社会保障法却迟迟没有出台。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处于立法空白状态。

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造成社会保障收、支、管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漏洞。

(二)社会保证法律律例立法层次低且混乱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
(三)法律救济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社会保证的实施机制包孕行政执法、司法、争议办理的仲裁活动、法律监督步伐等。

因为社会保证法律中责任追究和制裁办法力度不够,社会保险费强制征缴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实际工作中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尤其是养老、失业保险费)。

同时,对劳动者和退休、失业人员缺乏卓有成效的法律保证机制,如工伤变乱中的责任认定和救济等。

2(四)与WTO保险规则不相适应在XXX这类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的积极作用
下,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需求日趋强烈。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未做好适应这一变化的相关立法准备。

(五)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过窄
目前,享受社会保障的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尤其集中在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中实行,只占城镇人口中的很少一部分,城市集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职工也只是参照执行,而许多的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几乎没有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三、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应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普遍性原则,是指要对社会成员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使一切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从而制定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适用的相同的保障标准。

特殊性,则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我国幅员辽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极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社会保证方面不能实施“一刀切”。

而应以普遍性原则为动身点,以特殊性原则为补充,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利,社会保障是保障公平。

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生命力运动的最直接表现,提高效率不仅能够增加保障基金、扩大保障规模、加强保障力度,而且能使受保障的人们研究技能、提高能力,不需要再被保障,这才是真正有效的保障。

4、社会化原则
(二)相关建议
1、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百姓享有社会保证的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是第44、45条的规定,只规定了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权获得物质帮助,而未能将失业、生育规定其中。

因此,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应当对现行宪法作出相应的修订。

2、提高立法层次,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性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
我国已经走过了较长时期的行政立法阶段,现阶段可以也应该进入向全国人大立法发展的阶段。

从长远来看,要制定《社会保障法》以统领整个社会保障法制体系,严格界定社会保障的范围、对象、标准、职责、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结构、监管体系等内容,以保证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

3、建立美满的社会保证权利救济制度
无救济即无权利。

当百姓的社会保证权受到侵犯时,必须有相应的权利救济路子。

因为社会保证所涉及的内容与百姓的基本生存权有关,在实践中也要尽量使当事人能够经由过程最简朴快捷、收费低廉的步伐获得救济。

4、加强社会保证执法力度
立法只是完成法制的根蒂根基工作,法律作为一项条文规定是不能自立实施并产生效用的。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加强对社会保证纠纷案的审理,在有条件的中央设立人民法院劳动和社会保证法庭,特地从事审理劳动和社会保证争议案件。

5、解决好各法律部门的相互配套衔接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内容应与其他专门立法的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和制约,以保证社会保障法规的有效实施。

注释:
[1]XXX:《我国社会保证法律制度研讨》,硕士论文,2009年
[2]XXXXXX:《中国社会保证法制建设现状及思考》,《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3期
[3]XXX:《加快社会保证法制建设的有关问题》,《山西科技》,2007年1期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

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
--------------------------------------------------------------------------------------------------------------------------------------
[4]XXX:《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的思考》,《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作者简介:XXX,女,1986年8月,广西柳州人,XXX0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