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1 分⼦

1、概念:由分⼦构成的物质,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的粒⼦。

①“最⼩粒⼦”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粒⼦,⽽不是粒⼦最⼩。

因为分⼦还可以分解成原⼦,原⼦还可以再分。

②分⼦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些物理性质是由⼤量分⼦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的特点:①分⼦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分⼦运动越快。

②分⼦的质量、体积都很⼩。

③分⼦间有间隔,且分⼦间隔受热增⼤,遇冷缩⼩。

⼀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间间隔⼤⼩:⽓态>液态>固态

利⽤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化学性质不同。

练习题:

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定间隔

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中只含有⼀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王安⽯《梅花》)诗⼈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味的原因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

3.夏天路⾯会拱起开裂,⼩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了改变B.微粒的⼤⼩发⽣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了改变

4.下列现象利⽤微粒在不断运动这⼀观点⽆法解释的是

()

A.把两块表⾯光滑⼲净的铅块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积的热⽔⽐冷⽔蒸发的快

C.⽔通电分解成氢⽓和氧⽓

D.在医院⾥充满了酒精味和其他中药混合的药味

5.能保持氧⽓化学性质的最⼩粒⼦是( )。

A.氧原⼦

B.氧分⼦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

考点2 原⼦

1、概念: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粒⼦。

这⾥的最⼩粒⼦是指原⼦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分裂成原⼦,原⼦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或物质。

3、分⼦与原⼦的⽐较

考点3 运⽤分⼦、原⼦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同种分⼦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②由不同种分⼦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

⾃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分⼦、原⼦、离⼦)来描述。

例如:⽔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是由⽔分⼦构成的。

练习题:

1.关于液态氧与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右图是⽔分⼦在⼀定条件下分解的⽰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个⽔分⼦由⼆个氢原⼦和⼀个氧原⼦构成

B .⽔分解后⽣成氢⽓和氧⽓的分⼦数⽐为2∶1

C .⽔分解过程中,分⼦的种类不变

D .⽔分解过程中,原⼦的数⽬不变

3、⽤分⼦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酒精挥发──分⼦间隔变⼤

B .⾷物腐败──分⼦发⽣变化

C .热胀冷缩──分⼦⼤⼩改变

D .丹桂飘⾹──分⼦不停运动

5、下列有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是构成物质的⼀种微粒

B 、原⼦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微粒

C 、任何原⼦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 、原⼦的质量与体积⽐分⼦⼩

6、分⼦和原⼦的本质区别是()

A 、分⼦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不能

B 、分⼦能构成物质⽽原⼦不能

C 、分⼦是不断运动的,原⼦是静⽌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可分,原⼦不可分

7、原⼦核外有19个电⼦的某种原⼦,假如它失去⼀个电⼦后,剩余部分()

A 、不显电性

B 、显正电性

C 、显负电性

D 、⽆法确定

8、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 、原⼦的种类

B 、分⼦的种类

C 、原⼦的质量

D 、原⼦的数⽬

考点4 原⼦的构成

1、原⼦构成:由居于原⼦中⼼带正电的原⼦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构成。原⼦核由质⼦和中⼦构成。因为每个质⼦带⼀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带⼀个单位的负电荷,中⼦不带电。所以

整个原⼦不带电。

①质⼦数=电⼦数=核电荷数=原⼦序数

②原⼦质量集中在原⼦核上。即原⼦的质量≈质⼦质量+中⼦质量

③质⼦数不⼀定等于中⼦数;不是所有原⼦都有中⼦(氢原⼦⽆中⼦)

2、相对原⼦质量(Ar ):以⼀种碳原⼦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质量与它的⽐值叫做

这种原⼦的相对原⼦质量;

①公式:,它是⼀种⽐值,单位是

1,省

略不写。

③Ar≈质⼦数+中⼦数。

练习题:

1. 原⼦的相对原⼦质量( )

A. 是原⼦的实际质量

B. 可以⽤千克作单位

C. 没有单位

D. 是原⼦间质量之⽐,单位为1,⼀般不写

2.已知原⼦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A.原⼦量

B.质⼦数

C.中⼦数

D.电⼦数

3.在原⼦⾥质⼦数等于()

A.中⼦数

B.电⼦数

C.中⼦数和电⼦数之和

D.原⼦量

4. 原⼦中决定相对原⼦质量⼤⼩的主要微粒是( )

A.质⼦数和电⼦数

B.质⼦数和中⼦数

C.中⼦数和电⼦数

D.核电荷数

5.构成氧原⼦的微粒有()

A.8个质⼦,8个中⼦,16个电⼦B.8个质⼦,8个电⼦

C.8个质⼦,8个中⼦,8个电⼦D.8个原⼦核,8个中⼦,8个电⼦6.⼀个碳原⼦的质量是1.993×10-23千克,碳的相对原⼦质量为.

7.某原⼦的质⼦数为26,中⼦数⽐质⼦数多4,则该原⼦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8、写出“2”表⽰的意义:

2Na ;2Fe3+;2H2O ;Fe2+

9、粒⼦中,核外电⼦数⽬相同的是()

A、Na+和Cl—

B、Ar和Cl—

C、Mg和Mg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