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技术教育专业
自
评
报
告
工学院
2007年8月
目录
一、专业概况 (2)
二、专业建设情况 (3)
1.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 (3)
1.1专业建设教学条件 (3)
1.2人才培养方案 (4)
2.师资队伍 (5)
2.1专业负责人 (5)
2.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6)
2.3实验教师队伍 (7)
2.4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8)
3.教学条件与利用 (9)
3.1专业实验室状况 (9)
3.2图书资料 (10)
3.3实习基地状况 (10)
4.教学建设与管理 (10)
4.1课程建设 (10)
4.2实践教学 (12)
4.3教材选用 (12)
4.4教学研究与改革 (12)
4.5教学管理制度 (13)
4.6质量监控 (13)
5.教学效果 (13)
5.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13)
5.2毕业设计〔论文〕 (13)
5.3综合素质 (14)
5.4就业情况 (14)
6.专业特色 (15)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5)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2.整改措施 (16)
一、专业概况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属于一个长线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专业,机电技术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和装配的重任。
我校于1999年开始承办该专业,是我院第一个纯工科类本科专业,也是在农用机电专科专业多年的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较为深厚的专业办学积累。
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和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为保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教学工作为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改良办学条件,逐步形成了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
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中等教育机电技术师资及企事业单位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充分表达了培养双师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宗旨,充分表达了表达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适应国家和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1999至2003年招生总数为391人,2004年招生94人,2005年招生52人,2006年招生68人,2007年计划招生138人,同时2007年创下多年来我校非英语专业第一志愿爆满的先例,也印证了该专业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校生人数达352人。
该专业办学几年来,在学校强有力的领导下、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主,积极推行教育
教学改革,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从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科研水平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加强,为发展我校工科学科群的建设提供了发展平台,为我校以农工为主发展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起到了支撑作用。
二、专业建设情况
及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教学条件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有迅猛的增加,安徽科技学院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我院的“十一五”规划也确定了工科做的主要专业学科的发展了方向。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电子信息工科专业的建设发展适应了我院总体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及层次定位。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具备专业理论教学和指导生产实习工作能力的中等教育机电技术类师资及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人才。
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表达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本专业要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机械制造系统、运行与维护,掌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及测试技术,掌握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从事机电技术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能力。
培养规格符合国家的机电技术教育的专业内涵,适应当前我国及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学院领导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这一核心问题,紧抓师资队伍建设
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工作,不断优化专业教师队伍,整合实验资源。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该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该专业拥有三个专业教研室和三个专业实验室,从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得到极大发展。
几年来,有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加大投入,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大为改善和优化,专任教师由10人增长到2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实现零的突破,到达7人,硕士研究生由已到达15人。
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主动联系建立了多个教育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到2007年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到达了10个,毕业实习基地到达了12个。
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2人才培养方案
从1999年第一年开始招生以来,学院认真研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专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认真的研究和修订。
从1999年的培养方案开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方向问题日益显得迫切,历经几年教学实践,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调整。
2005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再一次修订,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都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论证,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培养模式。
但是,随着对社会需求的进一步了解,考虑宽口径、重基础,2006年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微调,强化基础教育,提供应学生更多的任选课,强化技能训练,以保证培养人才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
经过几次修订,形成了目前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详见2006级、2007级才培养方案〕。
该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表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严格、标准。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表达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全部课程中选修课比例≥2%,全部为任选课,比例远高于10%。
陈杰平,男,1963.4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承担教学任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创新设计、机械振动基础
承担科〔教〕研项目有:
〔1〕机电类开放实验室试验实训体系开发,2005-2007,主持,省教育厅〔编号:2005277〕
〔2〕汽车四轮转向与制动集成建模与仿真研究,2007-2008,主持,省教育厅〔编号:KJ2007B127〕
〔3〕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建模仿真研究,2007-2009,主持,本院
〔4〕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的产品开发,2007-2009,参加,安徽省2007科技攻关〔编号:0701*******〕
近三年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情况:
〔1〕四杆机构电脑仿真软件开发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素质教育、学风及学业考核关系的思考,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Z1〕.
〔3〕基于MATLAB的曲柄滑块机构仿真研究,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MATLAB在连杆机构仿真中的应用,机械工程师,2005〔11〕.
〔5〕机电开放式试验实训系统的建设,理工高教研究,2006〔3〕.
〔6〕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10〕.
〔7〕基本机加工技能训练实践与改革探讨,职业教育研究,已录用,2007〔Z11〕.
〔8〕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研究,已录用,2008〔02〕.
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的职称、年龄、学位、学缘结构合理。
“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态势好。
(1)职称结构
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8人,讲师职称9人,助教5人。
表一: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状态表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3 %。
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均≥100学时/学年。
(2)年龄结构
目前,学校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1.8%,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各年龄层次比例协调的年龄结构。
表二: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状态表
(3)学历结构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15人,比例到达%
表三: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状态表
教师数量充裕,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两门课;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3.7%,大于40%,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为100%,大于60%。
(4)学缘结构
目前毕业于外校的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100%,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
有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明显提升。
群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敬业
精神好,教学质量高。
近三年内,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质量奖及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3人,占教师总数13.6%。
目前,专任实验人员2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工人2人。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试验基本上为理论课教师为主承担〔其队伍结构见上述〕。
2006年,安排新来的教师要求进入实验室等岗位进行一年的锻炼6人。
(1)教学水平
随着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的改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整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同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坚持在教学中全过程严格贯彻,形成良好的教学状态;在老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评教、教学督查的作用,加在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坚持和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抓紧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老师的培养工作。
根据学生教学评价,多数教师都能到达80分以上,而且多人次被评为优秀,现有教师队伍可以满足教学需要。
(2)科研情况
近三年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有22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项目8项,校级项目14项。
具体统计见表五。
表四:科研项目统计表
近三年发表的科研论文著作64篇〔其中07年尚未完整〕,其中国家级以上论文32篇,省级25篇,“十一五”规划教材5篇。
具体情况见表五。
表五:近三年论文著作统计表
目前,涉及到该专业课程的实验分布在三个专业实验室,即: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和电子信息实验室。
机械基础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元月,隶属于工学院。
下辖机械制图室、机械设计室、力学室、检测技术室、材料热处理室、数控室和CAD中心等七个实验分室以及机电实习基地。
实验室总面积360m2左右,实习基地总面积约1000 m2。
实验室设备总值约121.8万元,实习基地设备总值134.1万,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实验室共10台〔套〕总值约87.8万元,基地共27台〔套〕,总值约107.1万元。
机械工程实验室现下辖汽车、综合维修、液压、农业机械和测试技术等五
个实验分室,总面积200 m2
电子信息实验室主要承担工学院电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由数字电子、EDA、PLC、通信原理等实验室组成。
电子信息实验室总面积600m2,现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共430 台〔件〕,价值近1671.1220万元。
三个实验主要设备有3个专业机房(拥有100余台高配置的电脑),拥有数控机床3台、数控技术维修试验台3台、测试与信号处理6台、机械设计基础1套、力学实验设备3台、液压3台、电工电子20台、电力拖动12台、PLC实验设备24台、单片机6台等实验实训设备,实习基地拥有二十余台普通机床、十余台电焊设备、40余个钳工实训台等,设备总值达600万元。
目前,学校投资1200万元的6000平米的工业培训中心建设工程已经破土开工,设备采购的前期论证工作已经启动。
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高新仪器和设备,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
图书馆藏经过几年的发展,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类图书馆藏纸质资料到达6万余册,电子文献到达3万册,购买了相关的学术期刊网和硕博论文数据库等,生均超过120册,借出率生均大于20册,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可以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齐全,并有一定数量本专业国外的重要刊物。
几年来,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建有机电实习基地以及黄山机床厂、安徽天长电子商会、蚌埠安瑞科、滁州艾丽特模具、合肥美菱公司、芜湖奇瑞汽车、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十几个稳定的、条件完备校外实践实
习基地。
另有十几个省内的稳定的省内的教育实习基地。
投资1200万,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开工建设。
满足了实践环节的需要。
4.1课程建设
组织全体教师长认真汇编了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历时半年,各位教师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多次修改。
工学院还组织了专家进行了答辩论证,保证主干课程都有比较完备的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合理,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
课程建设力度大,先后申报5门校内重点课程建设。
其中已有两门重点建设课程已经结题,经专家检查评审已能过验收。
4.2实践教学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是纯工科专业,根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实践于一体,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电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即将建成的工程训练中心,投入大,功能齐全,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为一体,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炉,可以较好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则,与合肥美菱、奇瑞汽车等多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争实现毕业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
同时,全体教师能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大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有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为83%,效果好实验开出率为100%,而且所开实验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室开放性工作推进效果明显,三个实验室都建立健全了开放制度,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拨有专项经费,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年来,共有10多项大学创新课题立项,参加学生100多人。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03级学生陈多川在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创业设计大赛上,其作品《畜类粪便沼渣生产颗粒复合肥料成套设备开发》荣获铜奖,另在其它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中,多个项目获奖。
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工作,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力的提升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3教材选用
遵循学校规定,严格征订程序。
要求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与“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及学术界公认的优秀教材。
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工作,与出版社建立了畅通的联系,为保证选用高质量的最新教材提供了信息通道。
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100%。
近五年内主持编写并使用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10余本〔含正规出版教材和校内自编实验指导书〕。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学生评价高,采用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有13门。
占26门课程的50%,≥15%。
多媒体课件研制能力
强、应用状况好,基本都是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4.4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效果明显。
主持和参加教学研究项目6项,其中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9篇〔含已录用待发表〕,取得明显成效。
4.5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和运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教学计划执行表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的,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通过“三期”教学检查和随机抽查,对培养方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同时,针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变化,对培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
4.6质量监控
建立了院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工作责任制,有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教学环节质量监控措施,近二年没有发生重大教学事故。
5.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学风正,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奖励。
基本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双证书制度已纳入培养方案的要求之列,多数学生在毕业时都取得1~2个技能等级证书。
外语统考通过率≥60%,电脑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95%。
实验室开放制度正在健全,建立了良好的鼓励大学生开展课外的科学研究工作,三年来,有十几项大学创新课题结题,并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有部分的学生项目在省市级的大赛中获奖。
三年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到达了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综合的满意或比较满意率超过了90%。
5.2毕业设计〔论文〕
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科学、合理选题,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和教师科研活动,保证做到了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完成论文质量的监控,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严格管理、标准操作、加强指导,严格遵照答辩程序,学生毕业设计必须经过指导教师评阅、教研室制定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小组审查,最终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合理公正。
单个老师指导本专业学生数≤6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比例≥40%。
5.3综合素质
三年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在机电专业和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专业的学生在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体育等方面同样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03级学生张琴等同学在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取了优异成绩(第四名),机电技术教育专业03级学生陈多川在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创业设计大赛上,其作品《畜类粪便沼渣生产颗粒复合肥料成套设备开发》荣获铜奖,另在其它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中,多个项目获奖。
工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马鞍山股份、安徽星马汽车、奇瑞汽车等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蚌埠日报》等新闻媒体做了深入的报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两年获学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
几年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都高达100%,其专业知识、责任心、工作态度、
团队精神等受到用人的单位的一致好评。
5.4就业情况
机电技术教育05届、06届、07届分别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为3人、2人、2人。
其它毕业学生全部就业,就业率为100%,多数在学生就业在芜湖、合肥、蚌埠、昆山、天津、重庆、山东等地,就业情况良好、层次较高。
表六:就业情况统计表
6.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省内外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
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表达在以下几个层面:
〔1〕表达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方法理念、办学思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特色人才。
〔2〕表达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是纯工科专业,根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实
践于一体,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3〕表达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具备专业理论教学和指导生产实习工作能力的中等教育机电技术类师资及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人才。
〔4〕表达在本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建立建全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的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建立教学情况反馈系统,加强教学过程的整体环节的全程时监控。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该专业办学和发展的历程中,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中拥有双证书的教师比例偏低,教师数量偏紧,教师教学任务重。
(2)整体上,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年纪低,缺乏经验,科研水平较低,现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层次不高。
(3)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学数量少。
(4)我院的专业学科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学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室用房、实验专职人员、设备老化等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5)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强。
专业课程体系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是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