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2庄严和沉静,又使整首乐曲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

(二)呈示部
呈示部(43-143小节)分为六个部分:引子部分(43-67小节)主旨是要引出主部主题。

乐曲中的调性建立在f 小调上,音乐织体上采用了分解和弦式的琶音织体以及静态的柱式和弦伴奏,使乐曲在起承转合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即兴式的演奏。

这种表现方式确保了引子部分与主部之间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主题I 的部分(68-76小节)是,恢复了以f 小调为主的调性,这一部分中,旋律声部采用了单声旋律织体,展现了热情和歌唱的意境。

伴奏织体上采用了分解和弦式的三连音组合,使得音乐变得动荡不安,而这与肖邦的创作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主题II 部分(77-84小节)调性建立在降A 大调,旋律声部的织体采用了双音织体,使音乐的和声色彩更加明亮。

通过音乐进入关系大调,使音乐性格上变得更加明朗起来。

这种双主题写法让肖邦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法。

主部到副部的连接部分(85-92小节)音乐建立在降A 大调上,回到了分解和弦的琶音式织体,体现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

副部的部分(93-126小节)音乐建立在c 小调上,为f 小调的属方向调,音乐织体中包含着大量的空八度、柱式和弦、双音,使得音乐充满着气势,展现了宏伟的凯旋进行曲的形象。

结束部(127-142小节)音乐建立在降E 大调上,为副部的关系大调。

音乐织体上使用了大量具有律动性的柱式和弦以及跑动性的分解和弦琶音,使得音乐充满动力,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

同时也为呈示部划上了句号。

呈示部为整首乐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展开部
展开部(143-222小节)将呈示部的主题材料作移调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音乐规模,将三声中部新的音乐材料引入。

第143-154小节是流动且具有分解和弦式的琶音织体,建立在降E 大调上,这段连接材料来源于呈示部中引子与主部之间的连接。

展开部主部主题I (155-163小节)的音乐织体和呈示部相同,但调性不同,建立在c 小调之上,并通过琴键和谐,达到多层次的效果。

展开部主部主题II(164-173小节)调性建立在降E 大调之上,为呈示部与展开部主部之间的连接做出了贡献。

连接部(174-179小节)也采用了呈示部的连接部的材料,并建立在降E 大调之上。

第180-198小节是展开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过渡段,这段音乐流畅自然,非常准确,它预先为乐曲的中间部分扩大了空间,使之得以充分发挥。

乐曲的结构清晰,旋律流畅,表现出作
曲家卓越的音乐才华。

(四)中部
中部(199-224小节)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一部曲式,建立在B 大调上,采用3/4拍子和慢板速度的节奏,而曲式结构则由再现关系的三句乐段(aba)所构成,并结合了新的音乐材料,呈现出庄严且史诗性的风格。

音乐的创作思路使用了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和声方面则是以柱式和弦为主导,以使得音乐结构更加完整,意境更加庄重。

在乐句规模上,它采用了8+8+8小节的乐句。

其中,a 句以一个四分音符结合四个八分音符的律动为主,作为一个强节奏的基础;b 句为乐曲引入了变化,以三个四分音符的律动为主。

在旋律线条上,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叙事性质,是整个幻想曲中最具表现力和感人的部分之一。

这部分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引用了四部和声的思路,在意境上表现出圣咏般庄严的色彩,似乎在讲述一个大气磅礴的故事。

中部是整个幻想曲中的高潮和转折点,也是演奏重心所在。

(五)再现部
再现部(223-308小节)采用2/2拍的节奏,回顾了幻想曲中的素材,尽管再现部最终未回归到f 小调上,而是以关系大调b A 大调结束,但它仍然展示了音乐精湛的变化和丰富的内涵。

再现部的中部主部和再现部主部之间的连接部分(223-234小节),建立在b b 小调上。

再现部主部主题I 出现在第235-243小节之间;再现部主部主题II 出现在第244到254小节之间,基础建立在b D 大调上。

然后是再现部的连接部分(252-261小节),建立在b D 大调上。

之后,再现部的副部从262小节一直到292小节,回顾了f 小调,并转入b A 大调。

最后,再现部的结束部从293小节开始,一直持续到308小节,结束在b A 大调上。

(六)尾声
尾声部分(309-331小节)的前十小节,是再现部与尾声之间的连接部分,其材料与先前出现过的琶音过渡材料相同,建立在a 小调上。

自第320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柔板,调性回到了b A 大调,节拍变为3/4拍,此时出现了具有叙事性质的音乐材料,回顾了插部性中部材料。

在第322小节,速度回归到快板,节拍变回了2/2拍,以双手分解和弦的琶音材料结束全曲。

肖邦的《f 小调幻想曲》是一首创新大胆、具有奏鸣曲式的混合曲式,以强烈而充满激情的主题展现了肖邦的深情、细腻和想象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足以被视为浪漫时期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乐曲
74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音乐史上永恒的经典之一。

三、演奏释义
从结构来看,《f 小调幻想曲》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曲式,既有奏鸣曲的特点,又有回旋曲的要素,不仅影响了作品的表达方式,还影响了整体的戏剧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肖邦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天赋,还有他过人的艺术造诣,对此,我们应以结构分析为基础,透过表象看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及情感,进而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及艺术价值。

(一)引子
从第1小节至第42小节为《f 小调幻想曲》op.49的引子部分,刚开始便营造了一个尤为庄严、肃穆的音乐氛围,这也符合丧葬队伍行进时的气氛,且为了更好地配合队伍行进时的步伐,肖邦便在谱例上明确标注出了进行曲的速度。

在演奏第1、2小节时要一气呵成,起始的速度不宜过慢,目的在于保证音乐长线条的连贯性,在遇到断奏之时,演奏者需要以手臂力量带动手腕,进而以连续贴键的方式完成演奏,此外,连线或是十六分休止符也应当如此,尤其是后者,演奏者需要先做好思想准备并准确找到落脚点,以此来表现步法的前进感。

第3、4小节的和弦性更突出,右手部分的高音变得更为明朗,这与此前的音乐走向相符,且为了得到纤细而明亮的音色,应当将指尖立住并将力量汇聚于一点,但要注意的是在第4小节中有一个九度和弦,演奏者既要弹奏出心痛、心碎的感觉,又不可使用过强的力度。

引子部分的主题1由一个问答句(一句提问、一句回答)构成,既有叙述性的内容,又有幻想性的内容。

第一句的右手高音非常轻盈,其间的附点节奏配合着延音踏板,使得旋律演奏听起来更为优美,也正因如此,第二句的右手部分延续了这种处理方式,而左手部分则负责伴奏的演奏,且无论是相对缓慢的落键速度,还是略微厚重的音响效果,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高音旋律的走向及趋势。

引子部分的主题2从第21小节开始,持续至第42小节,可以看作是对引子主题1材料的重复与再现,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的力度标记mf,但此后的演奏应当逐渐减弱,直至力度p,织体伴奏越发复杂、音乐表情更加生动。

(二)呈示部
正式进入呈示部之前有一个二二拍的连接部,从第43小节起,持续至第67小节,左手部分负责分解和弦的演奏,不仅要保持手不离键,还要保持时值足够、力度适中,且连接部中大多为三连音音型,且多次出现在
幻想部分,前后共8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肖邦受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赋予了连接部以鲜明的调性色彩,三度并置、五次反复,为这一部分增添了更多的浪漫主义元素,充满了幻想色彩。

主部主题有2个,且在整首《f 小调幻想曲》op.49之中以基于不同的调性,先后呈现了3次:第68至76小节为第1主题,既有热情与激动,又有不安与担忧,尤其是左手部分的低音演奏以三连音为主,需要动用整条手臂的力量,才能对高音声部起到一个支撑与推动的作用,此外,右手部分的切分音配合左手部分的三连音,共同构成了“三对二”的形式,以双手长线条为此处的推动力,过渡到了第2个主题。

第2个主题从第77小节至84小节,塑造的是一个相对温柔、更为妩媚的形象,且这一主题以mp 为起始力度,强调了手臂力量的传递以及指尖力量的控制,以此凸显音色在高低音区的不同。

演奏的重点在于右手部分的双音连奏,由2个乐句构成,且每一句都有4个小节,在乐句上行演奏之时,音乐情绪也越发激动,速度表现为渐快,当乐句下行演奏之时,对应的速度也有所放慢,这也是典型的肖邦式伸缩处理(rubato)。

这一主题形象在整个作品中共出现3次,调
性均不相同,具体如下:其一,第77至84小节在b A 大调上行进,按照谱例要求,做了阳光但不狂热的处理;其二,第164至173小节在p 力度上进行,整体偏柔和,速度较固定,给人以一种平静之感,抒情性极强;其三,第244至254小节以f 力度开始,声音更为高亢、情绪更为热烈、气势更为宏伟,在使用踏板时需要充分考虑和声元素。

在进入副部主题之前也有一个连接部,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随后的呈示部副部主题可分为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从第93小节起,至第126小节结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凯旋进行曲式的英雄形象,且每一个音调都占据2个小节,左手部分以三连音分解和弦为主,右手部分则以八度演奏为主,通过力度上的控制,实现了情绪上的鲜明对比,且从f 到p 强化了肖邦所要传达的悲壮感,此处的音调有两种,双手八度需要以渐强的力度去演奏反向行进的旋律,严格控制音色以及节奏,以此表现出不安的情绪;第二个片段从第127小节起,至第142小节结束,在伴奏方面,以平稳柱式和弦为主,类似于进行曲形式的和弦,为此整个片段都充斥着一种英雄气概,给人以英雄的豪迈之感,同时也给人以新的希望。

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右手部分的演奏,为了保证旋律的连贯性,一定要科学地编排钢琴演奏的指法,与之
7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2相对应的左手部分,需要强调的是八度伴奏音型的稳定演奏与音色的统一。

(三)展开部
a 主题从第143至154小节,其本质是呈示部第一主题的再现内容,区别在于其调性,此处为E 大调。

a 主题的构成为4个同样音型的分解和弦,右手部分负责旋律演奏,极具颗粒感,而左手部分的第150小节是一个强有力的低音和弦,需要突然发力,第154小节则为附点音符,需要在此处做呼吸、换气,从而为下一个主题的到来做好准备。

b 主题从第155至171小节,调性变化是这一部分的要点,即
c 小调-b E 大调-b G 大调,音色也会随着调性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将双手声部更好得到区分开来,需要控制的还有力度的对比,自第164小节起,连续双音旋律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整体的音色更为朦胧,至第171小节,附点音符共有3个,这意味着呼吸时可以做3次伸展,在渐强的力度变化下进入下一个主题。

c 主题从第172至198小节,调性为b E 大调-b G 大调,力度的变化一定要与主题内容相契合。

紧接着是一个连接部,无论是素材还是伴奏织体都与此前高度相似,此后为一个主题再现+一个连接部,才进入了新的主题,即第199至222小节。

这一主题的背景音为庄严的圣咏,宣叙性极强,在调性方面出现了此前并未出现过的B 大调,用于模拟四声部合唱的效果,整体氛围是安静而祥和的,需要注意的右手部分的高音演奏,既要保持清晰又要体现回响,这对于演奏者手指的平衡及控制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四)再现部
再现部再现的是呈示部,但在调性上却有了明显变化。

演奏时不仅要注意力度与速度,还要实现情感的升华,以此体现热情而又奔放的音乐色彩,给人以热烈与慷慨之感。

这一部分刚开始的力度标记为fz,这意味着其力度较此前一部分稍强一些而速度则稍快一些,从第235小节开始带有炫技的成分,至第251小节均为华彩,节奏更自由。

(五)尾声
从第320小节起,至第332小节均为尾声部分,这一部分是全曲中戏剧性最强的一部分,每一个音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内涵,此前的和声的力度标记为ff,此后的高声部单音旋律的力度标记为pp,对应的情绪变化极大,在演奏半音阶下行之时不仅要保持力度,还要凸显右手四分音符高音,只有牢牢掌控拍子,才能实现自然的过渡,进而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并沉浸在幻想之中,
且为了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可以对手腕及手指动作进行一些含蓄的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踏板的使用。

为达到一种泛音的效果,在更换踏板之时切不可完全断开,而是要自然地、连贯地完成脚步动作。

在进入结尾时,需要注意三连音演奏时的速度变化,即慢-快-慢,还要配合力度的弱-强-弱,以此为推动力,将乐曲推向高潮,仿佛是一声声无助的呻吟,最后又在2个强有力的和弦中结束全曲,使人切实感受到幻想曲的自由与洒脱。

由此可见,肖邦在这首《f 小调幻想曲》op.49之中将幻想曲的特点及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主题内容及形式结构相互呼应,兼具浓烈及温柔的情感,但又没有过度的表现。

美国作曲家詹姆斯·胡内克认为,这一作品充分展现了肖邦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造诣,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之强大成就了这一作品,甚至与贝多芬作品的统一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 语
肖邦作品《f 小调幻想曲》影响深远,其中的op.49更是广为流传,其规模之浩大、段落之复杂造就了史诗般的音乐风格,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肖邦音乐作品的民族性,还可以看出极强的戏剧性,兼具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

对此,本文以《f 小调幻想曲》的结构为切入点,分别讨论其中的演奏技巧及要点,以及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创作的独特特征,此外,本文中不仅有理论层面上的分析,还有演奏技术层面的实践研究,不仅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还为课题研究者以及钢琴演奏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及演奏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蕴.肖邦作品中的标题性与《f 小调幻想曲》Op.49[J].艺术教育,2022,(03):97-100.
[2] 周京瑾.肖邦幻想曲《f 小调幻想曲》(OP.49)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22,(01):52-55.
[3] 李晓宁.肖邦《f 小调幻想曲》Op.49演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 王怡.肖邦《f 小调幻想曲》op.49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5.
[5] 熊晋.肖邦《f 小调幻想曲》OP.49的音乐内容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4.
[6] 刘进清.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