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创新——由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引发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制度与管理
2012年,中国科学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称“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
按照国际标准,城市化率突破50%,标志着一个国家已经进入城市社会。
城市是时代文明和生活品质的象征,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这份中国科学院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的弊端”。
以史为鉴,在世界历史上,英国于1851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城市社会的国家,但同时出现垃圾围城的环境危机,引发瘟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866年,英国通过了《环境卫生法》,第一次把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洁纳入法制化轨道,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手段。
日本在1958年前后城市化率突破50%,也遭遇与英国类似的环境危机,爆发“垃圾
战争”。
日本借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
验,系统地构建了自己的环境卫生管理
体系,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极大改观。
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城市
靓丽的风景,成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
体现内部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无声金
名片。
改革开放后,日本洁净的城市环
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媒体宣
传报道的热点和我们学习的榜样,至今
仍然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对标的标
杆。
日本城市环境卫生光鲜靓丽的背
后,离不开一群“环卫匠人”的悉心劳
作。
2016年,一则“中国保洁大妈成
日本国宝级匠人”的新闻报道,经人民
日报官微等媒体转发后刷屏网络。
新闻
报道了来自中国沈阳的新津春子,对保
洁工作独具匠心,兢兢业业,数十年在
保洁技能上精益求精,通过其和同事们
的努力,让东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获评
“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
她本人也被
誉为日本“国宝级匠人”。
日本知名媒
体NHK(日本广播协会,日本唯一的
公共广播电视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广播电视系统之一)的节目《工作流派》
(“PROFESSIONAL”)为她做了专辑,
主流新闻节目《零度新闻》(“NEWS
ZERO”)对她进行了专访,当红综艺
节目《全世界最想上的课》邀她做开课
嘉宾……一时间,新津春子不仅成了日
本家喻户晓的明星,多个国家和地区都
知道了这位“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
寻常不过的清洁工人,崇高无比的国宝
级匠人,二者联系在一起,给人们造成
巨大的思想和认知冲击。
但剖析这个事
件发酵的背后,却是中日环卫行业共
同面临的无奈——环卫工工种社会地位
低、面临招工难、用工不规范、留人难
等诸多相同难题。
尽管日本属于劳动力
薪资待遇较高的经济发达国家,拥有正
式劳动合同的环卫保洁工人月薪达2.5
万元人民币,与写字楼普通白领收入差
不多。
环卫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创新
——由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引发的思考
■ 杭州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 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陶俊 林玥玥 作者简介:陶俊(1978-),男,湖北随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发展与环境;
林玥玥(1986-),女,浙江杭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公共治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的“贵贱”似乎全部由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决定,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就有高收益和高待遇,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尊重。
反之,那些市场支付意愿不高,却又必须有人去从事的行业,则不被待见,其劳动价值被人漠视。
日本也一样。
“但不论会社内外或者说整个日本社会,从事清扫工作还是会被看低,虽然大家不会明白地说出来,但就是有这样一种气氛。
”尤其在富余劳动力较多,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当前国内市场来说,似乎环卫工人、保洁工人都是“没有其它办法”才不得不从事的工作。
但是,人类社会是一套复杂的运行系统,不仅仅只有“价格”决定“价值”的经济理性,更有社会、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社会衡量标准。
环境卫生行业就属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行业,是需要非盈利组织或者政府公共部门给予“荣誉认证”和价值认可的行业。
从城市整体运行来说,环卫清扫工作无比重要,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日本广播协会拍摄清扫工节目,其目的就是想呼吁社会认知环卫清洁工人的社会价值,鼓励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业。
节目播出后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而自从新津春子上了电视之后,来应聘的人增加了很多。
另外,以前干不多久就辞职的人也很多,通过电视节目的激励,辞职的人也变得少了。
”日本在无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有效激励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和鼓励大众从事环卫工匠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资格培训,认证的制度创新,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和政府给予特别荣誉奖励等新做法,塑造其环卫工匠精神及社会的职业价值观。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现代城市发展思路已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共识。
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既是城市的“面子”,也是城市的“里子”,不仅关乎
城市对外展示的第一形象,也反映城市
文明和生活舒适程度,既是日常小事,
也是关键大事。
环卫保洁工人是城市职
业中“第一大工种”,从业人数众多,
维护城市健康运行。
但同时,环境卫生
清扫保洁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扫和擦等
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是劳动力密集、
低技术含量、知识需求稀少的工种。
但
我们通过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事件来分
析,会发现环卫工种,特别是公众服务
建筑室内的保洁工作,是一种高技能、
高专业、高知识的工作。
而且是非标化
的服务业工作,机器替代性程度不高(尽
管日本街道和公路已经实行了夜间机械
化作业),是时刻需要人别具匠心,发
挥独具匠艺,才能提高服务水平,给城
市提供高品质的环境卫生质量。
二、经验与匠心
我国向来有重视环境卫生和尊重
清洁工人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
奇主席会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成为时代
典范,树立了新中国劳动不分贵贱,普
通环卫清洁工人一样可以受到尊重的社
会价值观。
改革开放后,历年来被评为
“全国劳动模范”和当选的全国人大代
表中,环卫工人都有相当比例。
但相对
于“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的走红,我
国环卫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
代表却相对要“默默无闻”得多。
党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
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
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
“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走红的
事例,关键就在“弘扬”上、在宣传上。
“NHK想要以清扫工为主题制作一档
节目,但不知道究竟拍什么人好……于
是他们就推荐了新津春子。
NHK节目
组给会社打电话联系后,开始对新津春
子进行采访拍摄,花了两个月时间,新
津春子便在NHK节目中登场了。
2015
年2月播出第一集后,获得了很大反响,
4月,NHK又花了两三周时间,全天
候跟着新津春子,为她拍了第二集,6
月播出后,同样影响巨大……”
根据媒体对“日本国宝级环卫工
匠”新津春子的报道,可以总结出其做
好环卫工匠的主要经验和匠心。
(一)持之以恒,技艺持续精进
新津春子在采访中谈到,她做环卫
保洁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
21
年不仅是时间量的积累,也是其知识和
技能不断积累、升级的过程。
她凭借自
己的努力取得了“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
技能士”等多种资格证书,得到了其他
人望尘莫及的评价:“她的工作已经远
远超越了保洁工的范畴,而是在干技术
活。
”
(二)持续学习,增强知识储备
新津春子不把环卫保洁工作认为
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工作,而是设法学习
保洁工作中各种相关知识。
她对常用的
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
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
分,有针对性地使用清洁剂,高效高质
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持续学习和不
断扩大知识储备,是她事半功倍做好保
洁工作的重要手段。
(三)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关
保洁工作中时常会碰到难啃的硬
骨头。
日本广播协会(NHK)专门为
她拍的纪录片中,记录了她处理不锈钢
饮水台的过程:必须利用强酸洗液祛除
饮水台上粘着的漂白粉,但如果强酸停
留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腐蚀,反而
使不锈钢失去光泽。
她能掌握最佳时间,在溶解漂白粉的同时,迅速冲掉强酸洗液,让饮水台恢复以往的锃亮光泽。
(四)精细操作,细节为王
记录片中,新津春子展示的清洁功夫,不仅仅是把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地方清扫干净,看不见的部分也是她的清洁范围:除菌、除臭、烘干……越小的细节她越认真对待。
环卫保洁工作,是为人的环境舒适和卫生安全服务的工作。
工作流程中各种细节均涉及人的感受、人的卫生。
而且这种细节多是非标化环节,需要从业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的便利和舒适考虑,需要以敬业爱岗的心态、带着感情去完成。
新津春子在评价自己在羽田机场的保洁工作时说:“我只是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好好招待客人,用尽心思,为了让这里的人感受到理所当然的日常环境,拼尽全力。
”
对比新津春子的“四条匠心”,梳理近几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环卫行业的“佼佼者”,会发现他们的匠心和工匠精神与新津春子的基本相同。
如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公厕管理站站长李德,他被中组部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36年里完成技术革新达到106项,获得9项国家专利,为国家节约上千万科研经费。
这位环卫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取得成绩的诀窍就是“拼命三郎”:“干这工作靠的就是良心,工人们的艰苦环境时刻激发着我的斗志。
”杭州市上城区清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班组长、全国劳动模范刘同礼认为“只要好好做,什么工作都是好工作”。
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卫工人”、2015年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8年度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获得上海户籍的环卫工人沈美兰认为,“哪份工作都不容易,但只要你坚持做下来就会有成果”。
从湖南来到广
州,在垃圾收运岗位上持续工作24年
的中共十九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城市
管理局机械作业中心垃圾收运工颜柏青
表示:“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
务’,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实实在在的
事。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27个年头,
做过装卸工、保洁员和收费员,现任南
京市六合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办公室主任
的张玉仙则表示,“拼”是她的最真实
写照。
细细研读这些优秀环卫工匠的事
迹,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与新津春子类似
的工匠精神,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
影响彰显还不够高调充分。
三、创新与改进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从事环卫行业的工人约500万
左右(室外),如果加上室内保洁人员,
这个数字恐怕会扩大1.2倍。
从日本和
欧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室外环卫作业
将被更多的机械作业取代,但是城市公
共和商业建筑室内的保洁人员却会呈现
上升趋势。
这种变化的趋势表明,城市
环境卫生和保洁是城市运转和维护必不
可少的重要常规工作。
从城市的整个经
济社会运行系统来看,环境卫生工作也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早
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省
长期间就指出,“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
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之一……我们要把搞好城市环境
卫生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
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营
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
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
推进,城市由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
展,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将处于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相应的城市环卫工匠及其精
神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
相对于获得
表彰和荣誉称号的“佼佼者”,其中还
有大量优秀的工匠有待“发现”,他们
的精神有待宣传和弘扬,他们的价值有
待社会给予相应的认可。
由于环境卫生
工作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进作用
和环卫工匠对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意
义,对比目前我国环卫工匠培育和精神
弘扬的现状,需要作出以下制度和政策
上的创新与改进。
(一)加强对优秀环卫工匠的宣
传,提高其社会荣誉度,增加其社会影
响力,增强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价值的认
知度。
日本国宝级环卫工匠新津春子的
走红,首先要归功于日本媒体界的系统
宣传。
不仅日本知名、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NHK对其进行了
全面报道,而且日本当红的综艺节目、
主流新闻节目和知名纪录片节目均对她
进行了立体深度的宣传报道。
在这之后,
才有“新津春子走红”现象。
相对而言,
我国在环卫工匠宣传的策略上还没能形
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层级媒体宣传
的力度,及电视、广播、微信和微博等
多媒介、全媒体宣传的频度和厚度。
上
面提到的李德、刘同礼、沈美兰、颜柏
青和张玉仙等人,大多在省级或市级日
报上“露脸”一次,被网站转发一次,
就淡出媒体和社会的视界中。
习近平总
书记谈及新闻舆论工作时,强调“接地
气”,“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
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
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环卫工
匠在“接地气”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需
要我们加以宣传引导,各级媒体加大宣
传力度和厚度,发掘这些优秀的环卫工
匠背后不为人知的匠心、匠艺。
(二)完善环卫工人用工制度,加大对沉默的大多数的环卫工的关怀,构建稳定的环卫工人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环卫工匠普遍存在年纪偏大,后继乏人的情况。
“2012 年全国约 40%的环卫工人年龄超55 岁,且欠发达地区员工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
”我国环卫工人用工制度主要有临时工和合同制(在编)用工制度。
“根据数据,2013 年上海、深圳等代表城市环卫工人工资均接近最低工资标准,且与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差甚远。
从环卫工人内部构成来看,2011 年我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超过405 万人,其中非在编、临时环卫工人数量超过 320 万人,占比高达 80%,但其收入与福利保障明显逊于在编职工。
”相对于在编职工,临时用工薪资待遇低,社会保险不完善。
一些用人单位故意采用“临时”用工制度来雇佣环卫工人,压低用工成本,损害了环卫工人的权益。
工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劳动法》宣传力度,做好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的“娘家人”。
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历史趋势,提前谋划环卫工人人才储备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等环卫用工主要相关法规的修订,为改善环卫工匠的待遇和稳定人才队伍提供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撑。
(三)推动环卫工人职业化认证,建立环卫工种培训机制,改善环卫工种职业形象。
环卫工作环境恶劣和相关待遇没有保障的情况还大量存在,根本原因是环卫行业没有构造自己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体系。
人们对环卫工种“力气活,没技术含量”的认识误区造成了职业发展上的误区。
“目前,我国还没
有一部关于保障环卫工人安全、福利待
遇、行为规范的法规,为实现环卫工人
的职业化提供法制支撑。
”日本则已经
形成了完善的环卫清扫工技能培训和职
业认证制度。
“清扫工也是‘职人’。
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在日本统称‘职人’,
例如厨师、美容师、工匠等,出类拔萃
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
天皇也可能授勋。
”新津春子就通过专
门学校专业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大厦
清洁技能士”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
她
制服的右侧袖子上方有一个“环境名工”
的标志,这是日本政府技能鉴定制度中
的最高标志。
在接受采访和演讲历练的
过程中,她还写出《不烦不累扫一屋》
等书籍,以身示范为环卫清扫行业代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
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
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
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我国应
构建环卫工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制度,
给予环卫工种技能、知识培训和认证通
道,提高环卫工人技术水平、研究问题
和言说书写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展示
自己的行业技能和发明创新,不断提高
“匠艺”。
(四)设立全国层面的环卫工人
节日制度,营造全社会推崇环卫工作的
氛围。
当前约超过50%的省级行政区和
60%的市级行政区设立了环卫工人节。
这体现了各地对环卫工作和环卫工人的
重视,对其贡献和价值的认可。
习近平
总书记1990年在福州市工作期间,就
利用国庆假期深入各单位,看望坚持节
日生产工作的干部职工,并向他们致以
节日的问候。
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环卫所,
看到身着工作制服,额头还微微冒着热
汗的环卫工人,习近平心疼与崇敬之情
油然而生。
“您们的工作最脏、最累,
也是最高尚和最值得尊敬的。
”近年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卫事业是神
圣事业、高尚事业,我也是北京市民,
我代表北京广大市民向你们表示感谢。
希望你们发扬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
来万家净精神’,让北京更美丽”。
这
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卫
工人和环卫工作的高度重视。
但是就环
卫行业来说,还缺乏全国统一的属于自
己的节日。
20年前,有关部门提出设
立全国环卫工人节的设想,“全国总工
会和国家城乡建设部一直也在推动设立
全国性的‘环卫工人节’”。
应加快升
格环卫工人节为国家性的节日,营造全
社会重视环卫工作、尊重环卫保洁劳动
价值的氛围,以此鼓励环卫保洁工作中
的匠人。
如今,很多城市在争创全国卫生
城市的基础上,推出“最清洁城市”行
动计划,打造城市清洁、优美的环境卫
生品牌,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环境卫生工作被上升到城市竞争力和城
市发展品质的高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经
验,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面向新时代的
系统专业的环卫工匠知识技能培训和认
证制度,改进优秀环卫工匠发现和宣传
机制,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发挥社会
效益,推动环卫工匠“精益求精”,提
高工作质量,为推进城市向高质量发展
作贡献。
参考文献
刘博、刘汉迪. 环卫工人职业化可行性研究
[J].价值工程,2013(34).
(压题图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道路清扫保
洁作业 摄影:李彬)
(责任编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