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第二章:艺术治疗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成年人的发展阶段固着和延迟进行治疗。
几种发展理论及艺术创作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追踪了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存 在的固着以及成人神经症的根源。
皮亚杰则通过认知发展概述了适应性的功能。 分别代表了人类成熟的两极(适应与适应不良)。 合在一起运用到艺术媒体之中,可获得非常精确的
关于个案发展水平的描绘。
投射性问题
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 法、感受等。常与心理想象结合。
“这是一棵什么树?” “这棵树多大了?” “这棵树还活着吗?” “那棵大树给你什么感觉?让你想到什么?” “如果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有什么感受?”
Edith Kramer –精神分析取向
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 量获得释放。
荣格心理分析取向
鼓励病患借着一些艺术创作(运用绘画、写做以及作诗)来书 写事实,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
视艺术作品为「整合的功能」,不是升华作用。 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 荣格相信创造力是基本的本能而且创造力的释放和有创造力
的能源对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客体关系取向Robbins:
认知行为取向
认知行为艺术治疗是将认知行为技术(CBT)运用在 艺术治疗中.
Rosal、Ackerman和Johnson于1994年在艺术治 疗中引入认知行为技术。
◦ 对具有心理残障的男性性侵害者进行治疗。他们使用艺术 材料来建构一定的情境,诱发个体的某种攻击性行为,然 后这种活动模式被记录、讨论和纠正。要求来访者在不良 行为出现的时候,确定其出现的征兆,并与之讨论可进行 替换的行为模式和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 发展等问题反映出来。
艺术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一座桥梁,连接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
来访者的症状空间一旦展现,治疗者就应鼓励来访 者搜寻出被隐藏起来的客体关系,并尝试找出存在 的问题。
艺术创作:使症状空间转为治疗空间,在适合自己 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全新的客体关系。
现象学主张以人的主观经验为中心。
艺术治疗提供微缩世界的经验,让当事人透过绘画、 雕塑等艺术活动和现象的呈现,进行安全的探索, 并尝试问题解决,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获新 能力,重新面对自我、人我和调适自己处于周遭环 境世界的定位。
治疗过程
熟悉材料 艺术创作 现象直观(引导各种方式看,更多方面看,表达意
接触和信任个体内部形象,逐渐接受人格中不曾被 接受的部分,整合成完整的人格。
人本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 认为来访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
善自我的倾向。 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无条件
接纳来访者,营造利于其自我成长的氛围,使来访 者逐步认识自我以及接纳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整合。
义和价值) 意义统整(回顾与连接:过往与现在的作品、创作
阶段、作品与现实生活….) 来访者:自我经验表达、感受、观察 治疗师: 提升敏感观察与觉察、提升认识、不诠释
现象学取向
Mala 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治 疗。
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来访者整合个人主观经验。
来访者完成作品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直观感 受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艺术作品的成分, 和成分之间的互动,并揭示出艺术作品中包括的不 同层次的含义。
Naumburg :精神分析取向
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 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
主张自由创作表现和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题材,情绪, 及冲突。
认为艺术创作为移情关系的表达,强调在活动中分析家和 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 。
主张透过艺术的形式,个体在治疗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 生知觉重组的历程,个体对整个治疗情境中的关系产生领 悟〈insight〉。
不主张移情,把重心集中在艺术物体,把其当成「情绪的
容器」,透过艺术与病人建立联系。 统合与升华:
艺术治疗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升华」的工具,将冲动与攻击
趋力与矛盾转向成正向表达方式。
艺术治疗是全方面的「统合」,运用升华过程将现实和幻想之
间、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将其妙的的统合起来。
艺术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与消除其防卫性。
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
治疗过程
允许心像浮现 艺术化表达(宣泄作用、主动再经验的转化作用) 讨论心像促发理解
自由呈现、辨认、洞察 治疗师:环境营造者和治疗催化者、不诠释
现象学取向
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 包括思想、情感、梦、记忆、想像和所有来自人类 心智经验的事物。
认知行为取向
Motto在1997年将系统脱敏法引入艺术疗法,帮助 有紧张情绪的来访者克服饮食障碍。
◦ 具体方法是为来访者创建一个威胁最低的情绪状态,使其 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帮助其尝试在创作 中表现威胁不断升级的情绪,同时学习掌控情绪的方法。 她认为艺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实现治疗目标。
自我了解、创作性释放、自我治愈能力 共情、倾听、接纳、反映
人本主义取向
Natalie Rogers发展了Carl Rogers的理论,创造 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艺术治疗”法。
创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在一种被接纳的环境 中创作,唤醒内在的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
来访者用艺术的方式充分体验与表达个人的情感。 将“表现性艺术”作为进入来访者无意识的钥匙, 找到人格中迷失的部分,促使情感伤害康复,发挥 建设性的力量。
13
Edith Kramer –精神分析取向
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
艺术治疗过程需要依照个案的需求作改变。 艺术治疗师应积极的帮助病人去创作更具表现性的艺术。 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获得象征性的治疗经验,行为将会
改变。
艺术创作建设自我,帮助发展自我感。治疗师把自己当成
「自我」运作的楷模,扮演障碍者的「副自我」;藉此提供 帮助、想法与被遗漏的讯息,以给予病人支持,将这些新信 息融入患者的艺术和其现实生活。
治疗者提供支持的情景,促使来访者出现症状空间 并发生有效的空间转换。
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
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 通过来访者自发创造的作品能展示其人格的另一
面——与意识对抗的潜意识中的人格。 强调自发创作,不可思议的图像都也是合理的。 治疗者的作用是引导来访者与作品直接对话,让其
Viktor lowenfeld:
◦ 绘画发展说,艺术教育治疗
1950-1960年:艺术治疗取得专业认同,AATA等成立 1960-1970年:人本主义取向、现象学、格式塔取向 1980-:认知行为取向
Art in psychotherapy
不同理论的取向如何评价艺术的作 用?
精神分析取向
的思想与感觉外化(Externalisation)。 需要精通非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沟通。提供对影像的
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 提供给病人以及治疗师看得见的会谈纪录,并提供
指标进入更深入的治疗。
艺术治疗师能在治疗过程之中运用移情。
艺术治疗中的移情
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
感觉和情绪。 移情可以直接或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影像里,或
通过这个过程:丰富个体的主观经验,学会用新的 角度来看待自身与外部世界,可能实现来访者持久 的改变。
格式塔取向
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 冲突解决、统整人格、扩大自我认识 不诠释 70年代Janie Rhyne将格式塔流派的理论引入艺术
治疗。 艺术创作此时此地的经验会提来自百度文库自我知觉能力,能
强化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帮助来访者全面感受“此 时此地”的存在。
艺术治疗第二章:艺术治疗理论流派
艺术治疗发展简史
1900年 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 1930-1940年 精神分析运动 艺术用于治疗中和儿童沟
通
Margaret Naumburg:
◦ 艺术表达为独立治疗的模式 ◦ 艺术治疗动力取向
Elinor Kramer:
◦ 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理念
言语化地明确地被分享。 移情是治疗师的主要工具。而艺术被当成这层关系
发展的媒介。 移情与反移情都可能发生。
8
Naumburg :精神分析取向
✓Margaret 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的 表达与理解;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促进治疗中的沟通。
✓艺术在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
✓艺术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 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她将艺术视 为心理分析的媒介,重点是要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 释、解读和分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格式塔取向
要求来访者完成一系列反映情绪体验的抽象画。来 访者所完成的这一系列抽象画中的每一幅画构成了 这个格式塔的一部分。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对其作品进行描述、联想、解释 和说明。
通过这个过程帮助来访者:
◦ 找到妨碍当下的情感体验背后的原因,鼓励来访者去体验 并和过去未完成的事件做斗争。
◦ 得到治疗者鼓励和支持的来访者会逐渐探索自身的认知范 围,促使人格完善。
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潜意识、梦的解析、移情作
用、自由联想和自发性图画心象等心理分析理论 Carl 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心象作用 艺术成为分析师在治疗儿童时的沟通与统整之媒介。
精神分析取向
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 提供患者足够表达情感的安全环境。内在未被表达
心理发展取向
Viktor Lowenfeld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 发展了「绘画发展阶段说」,奠定儿童艺术治疗中 绘画诠释的根基,并开创了艺术教育治疗的新模式。
结合多种心理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等。
发展取向艺术治疗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 主要对身体残障或心理发育迟缓所致的发展落后的 儿童进行干预,以帮助其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机能 得到发展。
几种发展理论及艺术创作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追踪了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存 在的固着以及成人神经症的根源。
皮亚杰则通过认知发展概述了适应性的功能。 分别代表了人类成熟的两极(适应与适应不良)。 合在一起运用到艺术媒体之中,可获得非常精确的
关于个案发展水平的描绘。
投射性问题
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 法、感受等。常与心理想象结合。
“这是一棵什么树?” “这棵树多大了?” “这棵树还活着吗?” “那棵大树给你什么感觉?让你想到什么?” “如果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有什么感受?”
Edith Kramer –精神分析取向
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 量获得释放。
荣格心理分析取向
鼓励病患借着一些艺术创作(运用绘画、写做以及作诗)来书 写事实,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
视艺术作品为「整合的功能」,不是升华作用。 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 荣格相信创造力是基本的本能而且创造力的释放和有创造力
的能源对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客体关系取向Robbins:
认知行为取向
认知行为艺术治疗是将认知行为技术(CBT)运用在 艺术治疗中.
Rosal、Ackerman和Johnson于1994年在艺术治 疗中引入认知行为技术。
◦ 对具有心理残障的男性性侵害者进行治疗。他们使用艺术 材料来建构一定的情境,诱发个体的某种攻击性行为,然 后这种活动模式被记录、讨论和纠正。要求来访者在不良 行为出现的时候,确定其出现的征兆,并与之讨论可进行 替换的行为模式和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 发展等问题反映出来。
艺术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一座桥梁,连接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
来访者的症状空间一旦展现,治疗者就应鼓励来访 者搜寻出被隐藏起来的客体关系,并尝试找出存在 的问题。
艺术创作:使症状空间转为治疗空间,在适合自己 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全新的客体关系。
现象学主张以人的主观经验为中心。
艺术治疗提供微缩世界的经验,让当事人透过绘画、 雕塑等艺术活动和现象的呈现,进行安全的探索, 并尝试问题解决,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获新 能力,重新面对自我、人我和调适自己处于周遭环 境世界的定位。
治疗过程
熟悉材料 艺术创作 现象直观(引导各种方式看,更多方面看,表达意
接触和信任个体内部形象,逐渐接受人格中不曾被 接受的部分,整合成完整的人格。
人本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 认为来访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
善自我的倾向。 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无条件
接纳来访者,营造利于其自我成长的氛围,使来访 者逐步认识自我以及接纳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整合。
义和价值) 意义统整(回顾与连接:过往与现在的作品、创作
阶段、作品与现实生活….) 来访者:自我经验表达、感受、观察 治疗师: 提升敏感观察与觉察、提升认识、不诠释
现象学取向
Mala 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治 疗。
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来访者整合个人主观经验。
来访者完成作品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直观感 受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艺术作品的成分, 和成分之间的互动,并揭示出艺术作品中包括的不 同层次的含义。
Naumburg :精神分析取向
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 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
主张自由创作表现和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题材,情绪, 及冲突。
认为艺术创作为移情关系的表达,强调在活动中分析家和 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 。
主张透过艺术的形式,个体在治疗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 生知觉重组的历程,个体对整个治疗情境中的关系产生领 悟〈insight〉。
不主张移情,把重心集中在艺术物体,把其当成「情绪的
容器」,透过艺术与病人建立联系。 统合与升华:
艺术治疗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升华」的工具,将冲动与攻击
趋力与矛盾转向成正向表达方式。
艺术治疗是全方面的「统合」,运用升华过程将现实和幻想之
间、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将其妙的的统合起来。
艺术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与消除其防卫性。
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
治疗过程
允许心像浮现 艺术化表达(宣泄作用、主动再经验的转化作用) 讨论心像促发理解
自由呈现、辨认、洞察 治疗师:环境营造者和治疗催化者、不诠释
现象学取向
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 包括思想、情感、梦、记忆、想像和所有来自人类 心智经验的事物。
认知行为取向
Motto在1997年将系统脱敏法引入艺术疗法,帮助 有紧张情绪的来访者克服饮食障碍。
◦ 具体方法是为来访者创建一个威胁最低的情绪状态,使其 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帮助其尝试在创作 中表现威胁不断升级的情绪,同时学习掌控情绪的方法。 她认为艺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实现治疗目标。
自我了解、创作性释放、自我治愈能力 共情、倾听、接纳、反映
人本主义取向
Natalie Rogers发展了Carl Rogers的理论,创造 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艺术治疗”法。
创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在一种被接纳的环境 中创作,唤醒内在的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
来访者用艺术的方式充分体验与表达个人的情感。 将“表现性艺术”作为进入来访者无意识的钥匙, 找到人格中迷失的部分,促使情感伤害康复,发挥 建设性的力量。
13
Edith Kramer –精神分析取向
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
艺术治疗过程需要依照个案的需求作改变。 艺术治疗师应积极的帮助病人去创作更具表现性的艺术。 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获得象征性的治疗经验,行为将会
改变。
艺术创作建设自我,帮助发展自我感。治疗师把自己当成
「自我」运作的楷模,扮演障碍者的「副自我」;藉此提供 帮助、想法与被遗漏的讯息,以给予病人支持,将这些新信 息融入患者的艺术和其现实生活。
治疗者提供支持的情景,促使来访者出现症状空间 并发生有效的空间转换。
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
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 通过来访者自发创造的作品能展示其人格的另一
面——与意识对抗的潜意识中的人格。 强调自发创作,不可思议的图像都也是合理的。 治疗者的作用是引导来访者与作品直接对话,让其
Viktor lowenfeld:
◦ 绘画发展说,艺术教育治疗
1950-1960年:艺术治疗取得专业认同,AATA等成立 1960-1970年:人本主义取向、现象学、格式塔取向 1980-:认知行为取向
Art in psychotherapy
不同理论的取向如何评价艺术的作 用?
精神分析取向
的思想与感觉外化(Externalisation)。 需要精通非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沟通。提供对影像的
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 提供给病人以及治疗师看得见的会谈纪录,并提供
指标进入更深入的治疗。
艺术治疗师能在治疗过程之中运用移情。
艺术治疗中的移情
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
感觉和情绪。 移情可以直接或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影像里,或
通过这个过程:丰富个体的主观经验,学会用新的 角度来看待自身与外部世界,可能实现来访者持久 的改变。
格式塔取向
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 冲突解决、统整人格、扩大自我认识 不诠释 70年代Janie Rhyne将格式塔流派的理论引入艺术
治疗。 艺术创作此时此地的经验会提来自百度文库自我知觉能力,能
强化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帮助来访者全面感受“此 时此地”的存在。
艺术治疗第二章:艺术治疗理论流派
艺术治疗发展简史
1900年 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 1930-1940年 精神分析运动 艺术用于治疗中和儿童沟
通
Margaret Naumburg:
◦ 艺术表达为独立治疗的模式 ◦ 艺术治疗动力取向
Elinor Kramer:
◦ 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理念
言语化地明确地被分享。 移情是治疗师的主要工具。而艺术被当成这层关系
发展的媒介。 移情与反移情都可能发生。
8
Naumburg :精神分析取向
✓Margaret 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的 表达与理解;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促进治疗中的沟通。
✓艺术在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
✓艺术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 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她将艺术视 为心理分析的媒介,重点是要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 释、解读和分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格式塔取向
要求来访者完成一系列反映情绪体验的抽象画。来 访者所完成的这一系列抽象画中的每一幅画构成了 这个格式塔的一部分。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对其作品进行描述、联想、解释 和说明。
通过这个过程帮助来访者:
◦ 找到妨碍当下的情感体验背后的原因,鼓励来访者去体验 并和过去未完成的事件做斗争。
◦ 得到治疗者鼓励和支持的来访者会逐渐探索自身的认知范 围,促使人格完善。
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潜意识、梦的解析、移情作
用、自由联想和自发性图画心象等心理分析理论 Carl 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心象作用 艺术成为分析师在治疗儿童时的沟通与统整之媒介。
精神分析取向
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 提供患者足够表达情感的安全环境。内在未被表达
心理发展取向
Viktor Lowenfeld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 发展了「绘画发展阶段说」,奠定儿童艺术治疗中 绘画诠释的根基,并开创了艺术教育治疗的新模式。
结合多种心理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等。
发展取向艺术治疗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 主要对身体残障或心理发育迟缓所致的发展落后的 儿童进行干预,以帮助其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机能 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