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质量调研(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质量调研(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15分)
1. (15分) (2017九上·日照期末)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水是眼波横,__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挫折或不幸,但是我们应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象梅花那样________,________。(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词句作答)
(10)月亮清冷的光辉,一直在文人的笔尖流淌,常常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请写出借月抒怀的一句完整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17七下·微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3. (9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饮少辄醉造饮辄尽
B . 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C . 颓然乎其间者又何间焉
D . 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
(2)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 . 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 . 第三段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的场面,表现太守与民同乐。
D . 第四段写了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
4. (11分) (2017九上·松桃月考) 阅读《隆中对》节选,完成小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选出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 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B . 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
C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D .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凡三往,乃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C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D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E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隆中对”中的“对”即对策,指古代臣子回答君主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
B . 选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正面现诸葛亮的谋略。
C . 选文的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D .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4)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5.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
国庆假期,某校九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艾青诗选》,阅读中允许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来丰富自己对艾青和“艾青诗学”的认识,假期回来班级将开展“艾青诗歌”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悦同学摘抄的诗选和网络学习的相关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诗歌甄选】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