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00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二上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单选、多选、判断、判断简析) (一)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
、各种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1、
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他们的观点 活
动”。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观点 独立的
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指导下形成的。

观点( 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有意识的模
仿, 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 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是制约其他社会活动的决 定因素,而且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社会需要,并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三)、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教育。

2、古代教育。

3、现代教育。

(四) 、教育的形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五)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
生。

独立标
志: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完整教育学 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

(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一)教育的功能:
1、 理论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2、 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 手段。

(2)、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 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 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能力使用 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 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 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法国哲 “动物界就有教育
“在原始社会尚未有。

3、劳动起源说。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 而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2)、
有意识和有目的
(4)、教育要实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单选、判断)
3)、 4)、通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单选、判断)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统一发展。

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适时进行。

4、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统一性,这决定了教育必须兼顾
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应该针对学生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
青少年身心发展就有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二)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 发展中起导向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

的政策性表达。

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来制定,符合总的教育目的;总的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学目的加以体现或实现。

在一般的教学目的下又有学科教学的目的或目标,它们都受制约于总 体的教育目的。

(三)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1、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5、时空无限性。

(二)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组成: 职业性向(生理、心理、个性倾向)、 专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健康个性)、
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教 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管能力)。

(三)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四)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职业性向(生理、心理、个性倾向)、
专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健康个性)、 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
第四章
教育目的(单选、多选、判断)
(二)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关系
:可以近似的将教育方针看成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所有的培养目标都是要根据总的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制约着教学目的,并主要通过教
(四)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
育、体育、美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单选、多选、判断、判断简析、简答、案例分析)
(一)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职责的多方面性、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个体性与集体性。

1、
2、 3、
4、
践性知识)、专业能力
(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管能力)。


第六章
教育制度(多选、判断)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 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
课程(单选、多选)
(二) 显性课程的种类: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第八章
教学(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一) 教学的地位:
1、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

2、 教学直接体现学校教育目的。

3、 教学是学校活动的核心。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保证
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保证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适当开展实 践活动。

2、 循序渐进原则含义:指教学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 序,持续、连贯、系统的进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 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 之间的联系。

(3)讲授的内容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

(4)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5)教学中要处理好“渐进”和“骤进”的关系。

(五) 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独特、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六)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七)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克服不良的心理偏见。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
2、
3、
4、 5、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一)我国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二)现代学制类型:1、制度类型:六 第七章
(一) 典型的课程观: 课程即教学项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1、
2、
3、 5、
6、
2)关注新旧知识
3、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原则含义: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性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等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

贯彻要求: 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直观和讲解结合起来、关注直观形象展示的目的。

4、 因材施教原则含义: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进 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贯彻要求:( 1)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

( 3)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衔接问题。


要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5、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弓I 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 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贯彻要求:(
1)教学内容筛选和选择要注意科学性思 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6、 启发性原则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
1、 讲授法:最常用、最古老,通过口头讲述向学生传授知识。

2、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主题或者议题进行讨论,发表各自观点看法,促使 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学习。

3、 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提问法,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问题,根 据师生之间答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获得知识和技能。

4、 演示法: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实物、模型、图片等,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者采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知道学生获得知识。

5、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或者课外读物会的知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自 学能力。

6、 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学校以外的场所直接观察实物,丰富自己 的体验来获得知识。

7、 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课堂教学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用以消化知识, 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技巧。

&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控制试验的条件,弓I 起事物或 者现象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9、实习作业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际条件下或者模拟条件下,尝试进行一些实 际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掌握知识技能。

(五)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班、时、表、课。

(六)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相应内容 :
1、备课。

(1 )备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 2)备学生:把
握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3)做好教学设计:设计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的序列。

(4)拟定教学计划:背景资料(学校、班级、科目、教师、日期等)、课题 名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程的类型、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具的准备、教学时间、教学 过程设计、板书设计、附 录。

上课:目的要明确、内容要正确、教学方法要适当、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好。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七)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

O
4)教师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及含义 2、 3、 5、
1
、2
、3、4、5、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构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形成教、学并重的有效教学思维。

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

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