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
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学习目标]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3.实验步骤
4.实验现象
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可以看到同源染色体有序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不是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是与有丝分裂相区别的地方);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将会排列在赤道板上,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除外)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且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5.注意事项
(1)判断各时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3)画图时较暗的地方不能用铅笔涂黑,而要用细点来表示。
探讨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结果分析
1.选材时,宜选用雄性(填“雄性”或“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几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
提示因为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核心归纳
1.要点提醒
(1)判断各细胞所处时期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染色体数目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这是因为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3)制作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
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的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2.选用雄性生殖器官的原因
(1)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雌性动物排卵排出的细胞并非成熟的卵细胞,而是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它先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Ⅱ,因此在卵巢中看不到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1.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
B.在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
C.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D.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
答案 B
解析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2.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动物性腺切片时,发现甲、乙两个细胞中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其中甲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甲细胞不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
C.乙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乙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
答案 D
解析甲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甲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或配子,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细胞、减数分裂Ⅰ细胞、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细胞。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项目操作
准备(1)材料用具:较大的白纸,铅笔或彩笔,适于制作染色体的材料(如橡皮泥、扭扭棒、细树枝、纸卷等)
(2)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
两条长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短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
(3)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等结构
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4)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
将两对染色体横向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粒,使两种颜色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6)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
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连接染色单体的小块橡皮泥——相当于着丝粒分离。
再将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
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与之前相比不同颜色组合的染色体,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一次分裂结果的差异
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假设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面分裂结果的差异
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
() (3)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答案(1)√(2)√(3)×
探讨点配子的多样性
下图中的A、a和B、b表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可知,对于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动物,在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有四种组合结果,因此会形成四种次级精(卵)母细胞,从而形成四种配子。
2.据此推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n种。
3.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候要比上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核心归纳
1.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2)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2.含n 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项目 配子个数 配子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个 2种 一个雄性个体
- 2n 种 一个卵原细胞
1个 1种 一个雌性个体
- 2n 种
注意: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3.配子来源的分析方法
两精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同为同一次
两精细胞染色体“互补”――→来源于同一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补为同一初
两精细胞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来源于同一个体的不同精原细胞――→简记为
同、补同一体
3.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A.2种和2种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D.8种和4种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三对基因中有两对是杂合的,所以它能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4(ABD、AbD、aBD、abD)。
但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只能是2种(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这是因为在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开,只能有两种情况:A—B(或b)—D、a—b(或B)—D。
即A与a分离、B与b分离后,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
4.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 C
解析来自一个精原细胞的精细胞基因组成相同或互补,根据这一点可以判断①④可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③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⑤来自一个精原细胞,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C正确。
三、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图示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
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4.意义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正误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2)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答案(1)√(2)×(3)√
易错警示可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但不能说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或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因为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探讨点遗传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原因
每一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个方面,分别对遗传的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原因进行概述,完成下表。
项目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
配子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
形成减半,而且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减数分裂Ⅰ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使受精卵中的染
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生
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
物质控制的,因此,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
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因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核心归纳
1.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关系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受精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这两种机制既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子代,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使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能够相互识别。
(2)细胞膜的流动性——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3.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
(1)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2)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般是不同的
B.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蛋白质
答案 C
解析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般是相同的,A项错误;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B项错误;子代从双亲继承的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
题组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下列有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B.可用蚕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
C.在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 D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只能发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D 错误。
2.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
答案 C
解析该二倍体动物的细胞核内有10条染色体和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
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即着丝粒已经分裂,所以应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Ⅱ末期,同时细胞分裂后,细胞一极只有5条染色体和5个DNA分子,为奇数,说明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应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即将形成配子,C项正确。
题组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两种颜色橡皮泥制作的两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
B.将两条颜色、长度相同的染色单体中部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粘起来,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粒
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
D.该活动能模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答案 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为演示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至少需要用橡皮泥先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但比上一次制作的长或短一些,C项错误。
4.如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C
解析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正确、C错误;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5.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父方和
母方。
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由图甲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依据染色体组成情况可判断,图甲和图乙中③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甲和图乙中①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图乙中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6.下列关于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个体的形成必须要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B.父亲体内的所有细胞,染色体组成无差别
C.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均有差别
D.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无性繁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A错误;父亲体内的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减半,并且具有多样性,B错误;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是由受精卵分化而来,染色体组成没有差别,C错误。
题组三受精作用
7.下图为受精作用示意图,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的过程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过程
B.受精卵中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答案 D
解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进而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另外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
现多样性。
8.下列关于生物(假设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中细胞核有两个,一个来自精子,另一个来自卵细胞
②受精时,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③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先相互识别,再进行融合
④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在一起,共有4n条染色体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受精卵中细胞核有一个,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的,①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在一起,共有2n条染色体,④错误。
故选B。
9.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中
B.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 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过程Ⅰ中,C错误;过程Ⅰ和Ⅱ共同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
10.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形成后会进行有丝分裂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 D
解析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项错误。
11.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一个人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分别是()
A.222和23 B.232和1
C.223和1 D.223和46
答案 C
解析一个人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是223种,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形成的种类为1种。
12.如图1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相应片段的交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减数分裂Ⅰ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Ⅱ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粒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相同。
综上所述,根据图2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特点推知,①与③、②与④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13.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完成个体的繁殖(如图),其中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A.ⅠB.ⅡC.ⅢD.Ⅳ
答案 B
解析Ⅰ为原始生殖细胞,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姐妹染色单体;Ⅱ为初级性母细胞,
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Ⅲ为次级性母细胞,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Ⅳ为受精卵,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14.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c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导致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解析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Ⅰ过程,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A正确;b表示减数分裂Ⅱ,在着丝粒没有分裂前,仍有染色单体,B错误;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15.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Ⅲ→Ⅳ
B.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
C.减数分裂发生在Ⅱ→Ⅲ,Ⅳ→Ⅰ
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答案 D
解析分析图示,Ⅰ→Ⅱ雌雄个体产生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Ⅱ→Ⅲ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Ⅳ→Ⅰ通过有丝分裂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Ⅲ→Ⅳ是受精作用。
根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和Ⅳ→Ⅰ,A错误;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Ⅱ→Ⅲ之间,B错误;Ⅱ→Ⅲ发生的是减数分裂,Ⅳ→Ⅰ发生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Ⅳ受精卵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D正确。
16.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B.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行为一致
D.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答案 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染色体行为一致,C错误;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D正确。
17.(2021·南宁第三中学高一检测)如图为动物体生殖发育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图解(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过程为____________,C过程为____________,A、B、C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的有__________,能发生在D、E过程的有__________。
(3)在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
(4)图④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④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分别是______对。
答案(1)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2)②④①③
(3)1∶2∶2(4)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5)①②③4、2、2
解析(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
(2)①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属于减数分裂Ⅰ中期;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