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人民大学交流学习心得[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人民大学交流学习心得[精选]
第一篇:赴人民大学交流学习心得[精选]
人大初印象
北京,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太多太多的韵味,让我们无限向往。
去年11级的学长学姐们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帝都里面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在那里他们交流访学了一星期。有学长学姐们回来后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在人民大学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让我更加对这所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产生了无限的敬重与期待,期待着来年也可以去感受人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
如我们所愿10月18号我们12级党史班的26位同学在刘院长和班主任刘老师的带领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去往的路上,心只认定目的地,无意浏览路途的景色。19号早上8点多在北京的西站下的车,提着行李走出车厢忽然间意识到真的在北京了,像其他城市的车站一样人山人海,但似乎一切那么井然有序。人民大学派车来接的我们,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人大校门口,随后我们去了住的地方,简单的收拾完行李以后我们一行人便在人大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这所文化气息厚重的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人大的初印象:一.关于校园
人大的西门有几个火红的大字写着校名,往里面直走不远就可以看到明德楼,一栋很壮观的教学楼,校园不大,可是也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树和水不多,可是教学资源却很多,图书馆,藏书馆,博物馆等,让人好生羡慕,我心想在这样的校园里不想好好读书才难吧。路过一勺池的时候,人大的同学说这个池子到夏天的时候会很美,可是我们来的是秋天,池子里只有几片枯叶和些许浑浊的水。我想有机会还是可以看到的吧。二.关于校训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镌刻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浑厚的石头,朴素、深沉的字体,饱经沧桑中凝聚着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实事求是”同时也是“胸
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之一。近70年来,“实事求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秉承实校训,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认真为人、踏实做事。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追求真理的步伐。不管我们身在人大还是身在井大,都应该拥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三.关于课堂
人大的课堂环境很好,干净明亮的教室,整洁的桌椅,没有一点所谓的“课桌文化”;课堂的气氛感觉挺严肃的,老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课,这种氛围或许能够让注意力更加集中,跟着老师的思想一点一点去接受和思考知识,有的同学带着电脑对于老师讲的问题不懂的会及时百度搜索,利用电脑互联网来帮助自己记笔记和了解知识,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似乎人大的课堂上没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课堂略有沉闷。相对于而言,我们的课堂就比较轻松自由些,我们可以和老师交流,不懂的问题可以当场提出来老师解答,有时候我们和老师更像是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感。我们亦师亦友的情谊真的很珍贵。
说起人大的师资力量我觉得是我们井冈山大学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拥有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资源,不是说所有但也是大部分,但我知道不管身在何地只要自己想努力学到知识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去的。四.关于人情
人大的同学大多数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感觉,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到的,他们开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一天晚上我在人大的校园里漫步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出去的门了,问了好几位同学,他们都热心的给我指路,心里暖暖的。当我漫步在这里,我也幻想过自己假如是这里的一位学子会是什么样子,每每这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在剩下不多的大学时光里一定要好好努力,把之前落下的距离一点一点缩小,坚定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我可以。五.关于专业中共党史专业是全国高等院校文科重点学科,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建立最早、知名度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学科专业。中共党史专业属法学学科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共党史专业无疑
是开设党史专业高校里面最好的,不管是研究还是办学。人大的党史专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而我们井冈山大学的党史专业今年才是招收学生的第四个年头,我们的办学教学才刚开始处于一种前进摸索的状态,不过我们会积极向人大学习一切优秀的适合我们的经验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以上便是我对人大的初印象,毋庸置疑,人民大学的确是一所好学校,但我想学校像人的人格和职业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样的神圣让人敬佩。
第二篇:赴台交流学习心得
我与台湾不得不说的美丽邂逅
作为铜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到台湾的大学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研修学习活动。快乐的日子过得总是太快,转眼已经真的离开台湾了,这个小岛带给我的,是在心中暖暖的回忆,能够温暖全身的善良美好。
来之前对台湾有过千百种幻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当你置身在台湾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脚步没有内地大城市街头的那种繁忙,每个人洋溢出的轻松与惬意是大陆的人无法感受的。时隔一百四十个日日夜夜,我又回到了大陆,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汇集到了一起,每一份记忆都是那么清晰,感动,兴奋,温馨,激动。
初到台湾正好是阳春三月,遍地都是春天的气息,给初来乍到的我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人安心。但是和家乡的春天有所不同,这里开始有了些许夏天的暖意。我开始渐渐习惯起台湾的生活,早餐一份手抓饼或者一份滑蛋河粉再加上一杯奶茶,我开始了一天学习生活,老师的关心和当地同学的热情让我很快适应了他们的学习氛围。
在台湾,第一节课早上八点开始和大陆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中午放学和下午上课之间的时间间距很短,所有的学生大多没有午休的习惯。在大陆我们推崇学生追着老师学,但是在台湾,却是老师追着学生学。这里的老师就像朋友,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老师还会提醒学生慢慢吃,这在大陆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老师课下还会请同学们吃
饭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多,一般上课一两天就可以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老师们上课也很随意,站讲台,坐桌子,还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
不过,台湾的课堂纪律没有大陆高校好,上座率一般只有50%,而且学生上课时吃饭、睡觉、出入教室的较多,教授们好像也习以为常,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不会出言提醒。一个班大约40人,只有10多人会认真学习,所以考试时的平均分也比较低,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人却非常的强,这与他们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分配后者相对比较注重。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就是台湾人民的风土人情与怡人的宝岛风光。有人说得好,台湾最好的土特产是“人情味”。先从一些名称上来看,你就觉得台湾的可爱:地铁叫捷运,摩托车叫机车,自行车叫脚踏车,圣诞节叫耶诞节,美女叫正妹,播客叫部落格,挂科叫被down,在网上发文章叫po文……仔细品味,很形象,很富有想象力,很有爱。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矮矮的楼房,小小的街道……就如大陆的小县城模样,让你觉得一切小小的,稳稳的,不紧张,正如邓丽君歌里所唱“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其次,人们都非常的有礼貌,对不起谢谢是他们的基本习惯用语,商店里营业员的微笑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台湾的景色更是让我流连忘返。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出去旅行,半年的时间从台北的北海岸到台中的日月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去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感受更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可以用“不虚此行”这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我经历了许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在确立我的人生观上,我也由模模糊糊渐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