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学习重点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三、学习难点
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四、导学问题
1. 将课文划分为四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2. 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3. 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4.查资料了解“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5. 思考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6. 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五、参考资料
1.视频:张作霖手黑、张作霖终身学历
2. 图片:李大钊、张作霖故居、李大钊小手枪、李大钊写给妻子的
诗、打字机(百度图片)
3.资料(百度百科)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张作霖为什么杀李大钊:张作霖是绿林出身的军阀,李大钊是留日出身的大教授,在风云变幻的1927年,张下令绞死了李大钊。
这个历史事件似乎一目了然,历史书上记载也似乎黑白分明,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观察一下历史的细节和因果,结论似乎没有那麽简单。
张作霖当时在杀害李大钊时面临极大压力,而最后下决心判李的死刑,也是认为自己有可依赖的证据。
近年关于李大钊之死的档案陆续公开,特别是苏联亡国后一些共产国际档案也大批面世,关于那段历史的真面目,已经能大体勾划出来了。
当时北伐军正在势如破竹向北进攻,矛头直指北方的直奉系军阀。
而北伐军是由国民党和共产党人组成的,可以说,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和共产党当时是处于交战状态。
而李大钊在北平主导中共的工作,难免会做一些损害奉系统治的事,甚至搜集军事情报。
对这样一个在自己身边工作的敌方首脑,张作霖不杀他才怪。
李大钊死刑真相:1927年4月28日下午2时,李大钊等20名革命志士被军车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
执刑者为了延长他的痛苦,特别使用了“三绞处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