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中阐述了全球化经济时代我国石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现状。

对我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国际形势,提出了适合我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
China Petrochemical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ANG Jun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261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oper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problem are analyzed in light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China's petrochemical business oper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response
一、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我国的石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我国市场将向外国企业全面开放,而且外国市场也将更大程度地对我国企业开放。

这无疑将大大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面对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市场,我国石化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将是关系中国石化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艰巨课题。

二、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近8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利润一直在一路狂奔,并伴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

预计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约为47%,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将增长18%左右,销售收入增长约20%,实现利润增长19%左右。

同期,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亦将增长20%以上。

2008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将继续增长,其中,进口增速将
达到18%左右,出口增速为25%左右。

2008年,石油化工行业将会受到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些政策主要有节能减排、出口退税、两税合并等。

除了受经济政策影响外,影响2008年石油化工行业运行重要的经济变量还有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国内GDP和投资需求的增速、人民币汇率走势、产能过剩情况等。

同时,2008年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也将实施。

截至2007年12月,外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石油化工外资企业已达2055家,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一片热土。

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巴斯夫、杜邦、拜耳、陶氏化学等外国大公司在中国的建设项目拔地而起。

外国公司在华已经形成了以油品营销、天然气开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并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带来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有助于提高国内石化产品的档次。

此外,大型化工跨国公司都制定了在华中长期发展目标。

如巴斯夫公司计划到2010年在亚洲销售额和利润将占到20%,而亚洲销售额的50%将来自中国。

在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方面,目前,中国石化企业一般可以为三个不同等级,绝大多数尚不具备国际化经营的石化企业;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以及已经展开国际化经营
的企业对于他们自然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大相径庭。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化等四大公司在部署今后的工作时,分别提出建设国际能源公司和企业,不约而同地加快从单纯石油石化企业向能源公司、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开启了国际化经营新的航程。

三、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石化企业也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从企业层面,还是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

1.大部分中国石化企业都缺乏国际化经营的意识
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要么没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观念,要么对海外经营投资、扩张顾虑太多,国际化进程开展不利。

据有关部门调查,国有石化企业在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海外投资项目中大约只有1/2是赢利的。

一些大型石化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关于往那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

这种局面的形成,除石化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外,与“走出去”之初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

2.中国石化企业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
在国外市场的选择上,资源比重明显不足。

有关资料显
示,中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国石化企业的勘探开发明显不足。

3.信息化建设不足
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化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五百强企业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
在明显不足。

现在国际石化市场早已为跨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垄断,它们凭借着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世界石化贸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而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石化企业,尚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国际化经营道路仍然漫长。

四、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不能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必须在推进其国际化经营之初,必须确立企业的全球竞争战略。

1.规避竞争大的市场,先从竞争小的地方做起
在国际石油化工行业中,中国企业竞争力度必然比不过
那些国际影响力大的石化公司。

但是我们可以去他们还没有占领的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国石化企业要抓住这些机会,恰当的占领这些市场。

慢慢地一步一步去扩张自己的市场。

注重石化产品的质量,建立好品牌信誉度,为以后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度。

2.规避风险,选择适当的合资方式
在选在好了市场后,还要选择适当的合资方式。

在国际石油合作过程中,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包括租让协议、产品分成协议、风险服务合同以及联合经营合同等。

这些方式按照在海外投资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份额产出结构;
(2)固定利率债权安排;
(3)“可转债”安排;
(4)合资但不控股;
(5)全资或控股。

一般说,企业之所以要控股或全资拥有海外企业,主要是为了给出资方最大的控制权。

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投资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比较高。

但相比之下,中国石油企业是资源性企业,其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它海外投资的中心目的是保证中国未来能以合理价格得到充分的资源,因此在进入海外市场时,更多的应以“份额油”或“份
额资源”的债务形式投入,而把海外资源企业的股权留给当地政府或民间。

“产品分成合同”或“风险服务合同”都是合适的。

3.注重石化企业的管理,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员
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必须注重对公司的管理。

而在管理企业时,管理人员是关键。

因为,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和核心,国际化人才战略是任何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保证,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即注重高级人才的国际化。

这是中国石化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应当善用外方专业人士,这样有利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也有利于产品在他国的销售。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跨国际经营的经验,管理手段落后,高层次的跨国人才缺乏。

以中海油为例,近年来,中海油在跨国经营中成功地实施了国际化人才战略。

该企业聘请“洋高参”有限公司董事会9个成员中有4人是外方专业人士;有限公司成立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机构“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世界著名大学教授、BP石油公司、壳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任委员,引进国际人才有限公司外籍员工有1000多名三是充分利用外脑聘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和投资银行,在国际运做中发挥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 文/封智勇余来文陈明:期刊文章: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分析《化工管理》,2005/11.
[2] 彭元正:期刊文章:再论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本刊特约评论员,2008/03.
[3] 钞彩云:报纸文章:《石油企业实施名牌经营战略研究》,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3):9-11.
[4] 北京地石经济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石化产品物流投资分析研究报告,发布日期:2008-1-25.
[5] 中国报告大厅网: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6] 中国报告大厅网: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市场调查及投资分析报告.
[7] 洪定一:期刊文章:我国石化企业展望.石油科技论坛,2007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