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体会
刘丽;王辉;余日安;陈思东
【摘要】为提高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上好第一堂绪论课,优化教学内容,实施以案例为依托和问题为基础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启发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4(016)010
【总页数】2页(P813-814)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作者】刘丽;王辉;余日安;陈思东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0;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0;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0;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
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国际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它是现代医学从研究疾病发展到研究健康的产物。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是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严谨的设计、测
量和评价(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DME),系统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预防及预后等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1]。
临床流行病学弥合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等学科间的裂痕,对于推动临床科学研究、医疗实践及医院管理、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医学生通过对临床流行学的学习,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实践循证医学,改进临床工作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临床医学生在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中存在对课程重视不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少、缺乏学习主动性、无法系统掌握知识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就近几年参与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浅谈几点关于如何提高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 上好第一堂绪论课,激发学习兴趣
尽管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生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指导临床医疗实践重要的方法学学科,但临床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并非本专业学科,因而对课程不够重视也不感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
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临床流行病学的兴趣。
而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则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绪论课是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高度概括,通过绪论课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临床流行病学这门学科。
在绪论中,我们首先介绍临床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来诠释这门学科的内涵,讲述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临床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关系,阐述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以及研究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通过艾滋病的发现和2003年SARS事件等案例介绍,让学生在形象的案例中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实践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学,一定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最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始终贯穿群体、比较和概率论的观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技术。
2 精编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生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教材实际上是流行病学的压缩版,内容偏多,部分章节与其他课程重叠,且与临床应用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普遍反应内容庞杂。
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知识,应抓住重点,精心编制教学大纲,有目的地调整教学内容。
本校临床流行病学总学时为36个学时,其中理论课占27个学时,我们安排的理
论课内容包括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病因及其推断、诊断试验的研究与评价、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以及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由于本校另开设了循证医学及文献检索与阅读课程,所以在本学科教学中略过了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跟进医学领域内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增补教学内容,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
如在病例对照研究章节,除讲述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外,我们还介绍了在基因与环境交互效应分析中有重要作用的单纯病例研究以及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队列研
究章节中应用美国弗明汉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案例介绍了多个队列研究综合体的方法;在实验流行病学中介绍了四期临床试验的概念等。
另外,我们也及时增加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内容,如在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章节中,增加了关于疾病预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研究前沿,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让学生系统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知识,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调知识体系的应用。
如绪论中介绍流行病学方法的分类以及每一类方法的主要用途;强调疾病的三间分布是一切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在方法学章
节中说明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这些方法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在研究过程中环环相扣,描述性研究可以为分析性研究提供初步的研究线索,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检验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队列研究则是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而实验流行病学完美解决了分析性研究中“天然缺陷”(即混杂偏倚
问题),具有最强的病因论证能力;在病因推断章节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方法的系统应用。
3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临床医学生在临床流行病学课程中常常缺乏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与学习的思维差异有关[3]。
临床流行病学属于方法学学科,从人群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对思维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且流行病学的内容大多数是理论性的概念和原理,不少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难学、难记。
案例教学是公认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功方法之一[4]。
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我们以临床案例为主线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
针对较难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和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章节,分别安排典型的案例(如弗明汉
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等);另外,通过反应停导致短肢畸形的案例将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方法衔接起来。
利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接受流行病学思维方式。
除以案例为依托讲授理论知识外,我们在教学中也启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5]。
根据课程标准,在每章教学内容中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些关键问题对学生提问及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实验流行病学之前,提出观察性研究是否可以完全解决流行病学问题以及解决混杂最完美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同时接受新知识,使学生把教学内容前后贯穿成为一体。
针对一些重点章节,如疾病分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等,
除理论课讲授外,我们还设计了实践课堂,通过案例分析练习(如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案例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
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实践完成报告情况给予评价,并作为平常成绩
计入总成绩,一方面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课堂效率,我们还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大纲、重点和难点提前告知学生,提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讲课时提示参考教材阅读范围,鼓励学生思
考和课堂发问,允许学生拷贝课堂讲授课件和案例;课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
生提供流行病学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鼓励学生通过E-Mail与教师沟通、答疑,活跃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民主,刘爱忠.临床流行病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3.
[2]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3:94 -96.
[3]王萍玉,殷彦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58 -2760.
[4]张训保,吴秀娟,孙桂香,等.统合案例教学、专业设计探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55-56.
[5]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 -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