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
第一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体裁;
2、听读课文,认准字音,积累词语,把握文章结构;
3、自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感知文意。

二、自主学习
了解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sè红绫. líng 惩.戒 chéng
捉捕. bǔ消耗. hào 一缕. lǚ
怅.然 chàng 似.乎 sì怂恿
.. sǒngyǒng
蜷.伏 quán 叮嘱. zhǔ挣扎
.. zhēng zhá
诅.骂 zǔ编译.所 yì妄.下断语 wàng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本文体裁:散文
(2)主要情节:写自己一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4)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一2):记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活泼的习性,最终病死。


第二部分( 3—14):记叙了第二只猫的故事(母亲带回来的黄色的猫,过于活泼,终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第三部分(15—34):记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自己来的,毛色难看,忧郁不活泼,终含冤而死。


3、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完成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各自的来历、外貌、性情及“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的亡失“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当堂训练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从“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神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根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咒骂”。

(4)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与写作手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还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

用了对比、铺垫的手法。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2、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为什么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而至追悔莫及?“我”主管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使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3、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应该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后再作结论,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要学会宽容,要有仁爱之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令人喜爱。

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

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3、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三、当堂训练
(一)、阅读第三只猫的部分,回答:
1、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什么?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
因为这只猫喜欢“凝望鸟笼”
4、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似乎”一词不能删。

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三)、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总括全文(下文的三次养猫及其不同的结局均与这句话相呼应),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六)、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根据事实来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