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诵读淡理解,低段古诗教学一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诵读淡理解,低段古诗教学一策

作者:赵秀云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05期

优秀的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谨,魅力无限。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小学生人生阅历浅,认知水平有限,刚刚接触古诗,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对一、二年级学生该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笔者以为,应该是注重诵读,淡化理解。下面以某教师执教的古诗《绝句》为例,进行一番研究探讨。

一、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请把你最拿手的一首给大家背背。

生背了《春晓》《咏鹅》等。

师:你有哪些背古诗的小窍门和小方法吗?(学生自由交流)

二、初读古诗

1.板书课题,强调“绝”字的写法,简介绝句与诗人。

2.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古诗,觉得哪个字比较容易读错多读几遍。(生读古诗)

3.请小朋友读古诗。读准字音:行、含、泊。

4.诗人在成都有一间茅屋叫“杜甫草堂”,看看课文插图说说此时诗人是在草堂里还是草堂外。

三、找出景物,了解字意

1.诗人在草堂内透过窗户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图画)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把景物在黑板上画出来,并顺势理解白鹭、黄鹂、翠柳、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的意思。

四、描述画面,理解诗意

仔细品读你会发现,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课件出示诗句与画面,学生逐幅说。)

五、整合画面,感受诗境

1.把这四幅图组合起来就是一幅更美的图画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可先同桌间讲讲,再请个别同学讲。

2.结语。

六、写字练习:鹂、鹭

七、课后思考

1.抓住诗眼构意象

古诗文言简意丰,往往一个词、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甚至是一段人生,让人遐想,引人深思。古诗文的教学艺术,往往就体现在能否选择那些“着一字而意境全出”的诗眼,展开丰富的想象,浮现画面,重构意象。

教者因诗设法,以图找词,没有单纯地在“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上做文章,而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另辟蹊径,设计了看图想象说话:诗人在草堂内透过窗户看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驱遣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学生对春天太熟悉了,于是,学生很快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用鲜活的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透过窗户看到的初春美景:“春天来了,两个黄鹂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春天真美,春天真美……”“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蓝天飞去,多么快活!”……就这样,把“含”字转化为透过窗户可观可赏的画面,融想象、说话的语言训练于一体,可谓别出心裁,贴近一年级孩子的心坎。意象的重构,就在这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生成,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也在这生成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浓浓的诗情画意也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2.设计巧妙,视角独特

一个好的思路,一个独特的视角,足以让一节课令人难忘。

教者上《绝句》时,对文本的解读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品读,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一幅画。当学生说到“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时,老师问:“两个黄鹂会说些什么呢?”在屏幕上打出:

生: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春天真美啊!我们飞到田野里去吧!

生:好啊,我想去看看我的老朋友——青蛙兄弟是不是已经醒了。

生:你看,春天真美啊!我们一起来唱歌,好吗?

生:好啊,好啊,我们来唱首春天的歌吧!

……

传统的语法、思维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许多差距,给古诗文的教学带来许多困惑,这一原创性的适合儿童学情的方法值得赞赏。用模拟对话来入境悟情,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学生们思考性的语言,以及此后生动有趣的两只小黄鹂的对话表演,使得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感悟走向更深一层。

3.诗意行走在意境中

“(古诗文教学)讲意思是很没意思的。”如此绕口令般的话语,是特级教师钱正权老师在全国第二届经典诗文诵读研讨会上所作的风趣而又精辟的论述。以往,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总是让学生读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以为诗的意思理解了,也就能够读出感情来了。其实不然,学生虽然会背诗句的意思,却还是游荡在诗词的外面,进不去。结果学了诗,只会大致解释诗句的意思,并未真正理解诗意。诗情出不来,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自然无从谈起。在教学《绝句》中,教师让学生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图及诗句)。此举其实就是让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诗意,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妥。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让一、二年级的学生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古诗词,只会枯竭诗的意境。

其实,教古诗时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诗的意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有情”(叶圣陶语)。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做“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们不是常说“诗中有画”吗?这“画”指的就是意境。它是生命的源泉,是古诗文的魅力所在。每首诗的深层意蕴不是仅仅用现代汉语可翻译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往往用言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诗文,这无疑走入了一个误区。何况老师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绝对不可能用他们的语言来讲深讲透。因此,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不要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意境),要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意境中去,才能更好地品味出诗意。

4.诵读传情出韵味

古诗文教学的精髓在于诵读。“读”是赏析诗歌的基础,通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为下一步指导学生的朗诵作铺垫;而贯穿全过程的“诵”,可以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把孩子们引入诗境的金钥匙。在《绝句》教学中,该教师忽视了这一点。课前已有学生会背《绝句》,诗学完后,还是停留在让学生背《绝句》层面的设计。“三分诗、七分吟”,教师应以朗读吟诵为切入点,带着学生吟哦诵读,逍遥在诗的氛围和意境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转换为自己的经验。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各种吟诵形式:配乐诵读、男女生轮读、师生对读、竞赛读……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让孩子们兴致勃勃,百读不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这样才可以说是充分把握住了古诗文教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