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每周作业训练七
河北省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卷(原卷版)
2017---2018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两分,共60分)1.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
这一现象导致了A. 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2.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A. 西方王室勇于冒险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造船水平的提高D. 宗教扩张的狂热3.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
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
”材料主要反映了A.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B.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C.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D.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4. 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打开了新旧大陆不知多少世纪的隔绝状态。
“这”指的是A. 哥伦布发现美洲B. 郑和下西洋C.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 “三角贸易”5.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6. 下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
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A. 西班牙、葡萄牙B. 西班牙、英国C. 葡萄牙、意大利D. 葡萄牙、法国7. 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一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各个资本家(公司的各单个股东)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每周作业训练一缺答案
作业一
时间: 姓名: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
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
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梁启超对中国人口发展史进行初步的重新研究后,提出历史上人口发生增减源于治与乱的重要见解。
他估计当时中国人口虽然有八亿,但并不存在人满之患。
一是“中国今日,动忧人满。
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
二是无论边疆腹地,“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三是“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陈江明《民国生育节制运动与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存在人满之患”的理由。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
(4分)。
河北省鸡泽县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鸡泽县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 D.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 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 D.生产效率的低下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表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5.《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C.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6.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1月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表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渐趋开放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选官不受身份限制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5.《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C.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6.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地理试题(一)缺答案
高三历史周练1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3.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4.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
”这反映了()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5.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A.南昌起义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 D.抗日战争时期6.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7.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8.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历史)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意识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测试题
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2.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3.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4.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 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7.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表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渐趋开放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选官不受身份限制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5.《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C.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6.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
该制度 ( )A. 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B. 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C. 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D. 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 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 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3.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 行省制D.科举制5.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
”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
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A. 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想B. 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C. 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D. 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答案】D【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出,用锄耕地体现了精耕细作生产技术,故选D;材料中并未体现体恤民情,排除A;诛杀吕氏有利于打击诸侯势力,排除B;精耕细作导致生产水平的提高,排除C。
2.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A【解析】一只汉代漆杯,竟然“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并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效率低下,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故D项错误。
3.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
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
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A. 青花瓷和釉里红B. 白瓷和五彩瓷C. 斗彩和五彩瓷D. 粉彩和珐琅彩【答案】A【解析】我国东汉时期出现的是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是白瓷;青花瓷是在元朝出现,五彩瓷明朝出现,粉彩和珐琅彩是在清代出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018届高三历史:每周作业训练七(无答案)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
每周作业训练七
时间:姓名: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自耕农、佃农增多,灾荒赈救难度、成本增大。
在西周到汉唐赈贷(赈济性借贷)的理论与实施的基础上,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宋前中期的赈贷,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省仓。
北宋后期,以常平等仓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赈贷形式,在救荒、开发水利、战争补给中都有所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初期,兵祸连年,江淮一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用于赈贷的资金来源既有专门备荒的常平仓、义仓,也有地方的省仓,还包括军俯、中央户部资金等,南宋中后期,中央财政的日渐窘迫、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日益加刷,赈贷过程中抑配(强行摊派)之弊,赈贷不实等弊端屡见不鲜,抱有社会责任感的士绅、富民遂参与到赈贷中,“至南宋晚期,社仓遍布全国”,在各地方赈贷、救荒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黄晓巍《宋代赈贷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赈贷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赈贷的背景和影响。
(9分。
2018届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测历史试题
鸡泽一中高三历史第三次周测试题I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3.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疾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
他们入仕的主要路途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4.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5.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D.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6.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7.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8.以下叙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B.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高潮时期,各种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C.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和担任官职D.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9.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10.英国的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A.政府首脑B.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C.国家元首D.武装部队总司令11.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这段话反映了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5、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6.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七
时间:姓名: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自耕农、佃农增多,灾荒赈救难度、成本增大。
在西周到汉唐赈贷(赈济性借贷)的理论与实施的基础上,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宋前中期的赈贷,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省仓。
北宋后期,以常平等仓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赈贷形式,在救荒、开发水利、战争补给中都有所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初期,兵祸连年,江淮一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用于赈贷的资金来源既有专门备荒的常平仓、义仓,也有地方的省仓,还包括军俯、中央户部资金等,南宋中后期,中央财政的日渐窘迫、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日益加刷,赈贷过程中抑配(强行摊派)之弊,赈贷不实等弊端屡见不鲜,抱有社会责任感的士绅、富民遂参与到赈贷中,“至南宋晚期,社仓遍布全国”,在各地方赈贷、救荒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黄晓巍《宋代赈贷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赈贷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赈贷的背景和影响。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