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冷链物流的含义
1、概念
所谓冷链物流,即是指在“生产→运输→储存→再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冷藏冷冻类物品的储存始终保持在 0℃~4℃的低温环境中,通过低温储存来让物品的性能及质量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对于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系统来说,其核心内容必然是低温环境的保持,而整个系统的实现必须以冷冻工艺为基础。

同时,在低温物流的过程中,良好的制冷技术即是具体的手段。

2、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冷链物流的使用范围主要包含了:一是初级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肉、禽、海鲜等;二是加工食品,如肉(包装熟食)、禽(包装熟食)、速冻食品、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医药制剂、生物制品等。

3、特点
一是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

为了防止产品腐坏,在运输过程中始终让产品维持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采用了特定的保鲜设备或低温运输设备。

在这样的条件下,相应的产品收购地、厂家就必须具有冷藏与冷冻的双功能库,并且还需要拥有与冷藏、冷冻相配套的保温集装箱、冷藏运输车等。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二是配送货物的易腐性。

对于冷链物流而言,其配送的对象主要是以生鲜产品为主。

由于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原因而导致质量下降,因此只有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品质才能够得到保证;三是冷物流的时效性。

生命周期短是生鲜产品的主要特征,因此运输的时间将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品质。

如果运输时间较长,就算食品并没有达到变质的程度,也很难快速地销售出去,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整体销量的减少;四是市场经营规模小、网络较分散。

在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才刚刚起步,很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或冷藏运输企业改制而成的,这些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网络体系并不健全,所辐射的面积较小。

另外,这些企业在设施结构的建设上也缺乏合理性。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即是冷链物流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由于规模并未形成,冷链物流行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在上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已经初见端倪,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

1、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技术不够成熟,很多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全程冷藏控温的运行管理制度,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出现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无谓的耽搁,且风险增多。

显然,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地制约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物流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

另外,我国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服务产品不合格、市场定位不准确、运作经营不规范、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落后
就目前我国冷链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而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冷库方面。

截止到目前,在冷链物流的冷库设备上,虽然我国冷库的总容量达到了 700 多万m3,但这些冷库的结构在设置上并不合理,对于肉类冷库的建设、大型冷库的建设过度重视,而严重忽视了果蔬冷库的建设、产地加工冷库的建设以及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二是冷藏运输方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冷链运输车都是采用了国际海运报废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冷藏集装箱来长途奔波,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

同时,制冷的技术与工艺相对落后,具有规范性的温度控制设施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等极为有限,这就使得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很难得到低温保障。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冷藏运输率(也就是易腐产品采用冷藏运输方式的比例)大约在 10%~20%之间,而那些发达国家(如美、欧、日等)在这方面的比例却达到了80%~90%之间,可见我国冷藏运输率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另外,目前我国物流的费用基本上占据了整个易腐产品成本的 70%左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高),如果按照相关的国际标准(物流费用不得高于总成本的 50%)来看,我国的物流费用明显偏高。

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在标准的冷链物流模式下,易腐产品的厂家、经销商以及第三方物流这三者之间始终应该处于一种共存的关系之中。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总物流量当中,前两者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80%左右),而第三方物流仅仅占据了极小一部分(20%左右)。

例如我国的知名食品品牌三全、双汇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实现服务的。

经调查统计,双汇集团的自营物流公司在冷藏食品车辆的拥有量上,相对较多(200 辆以上)。

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车辆在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上既会消费较多的费用,同时也会浪费极大的运力。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很难达到双汇集团对于肉类食品的诸多要求(如储存条件、配送时间等),因此双汇集团不得不发展自营物流。

这些问题都限制着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

虽然当前如三元、蒙牛等乳业已经逐渐开始拓展、运用这方面的业务,但就整个行业而言,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并不
多。

库存管理、仓储、货物代理、搬运、定向运输是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服务内容,显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提供全过程、集成化、综合性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明显偏少。

此外,信息系统与服务网络的不健全,也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这对冷链物流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在途中的质量保障将带来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商品损耗率、冷链物流成本过高的现象出现。

对于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很难有冷链物流企业能够保证,这就使得大多数生产厂家对于冷藏物流业务的外包并不放心,因此实行自行经营的模式,这也是第三方冷藏物流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及物流业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业必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逐渐倾向于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必然能够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让冷链物流逐渐向高效的现代化体系方向发展。

显然,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的激励与约束下,相应的政府宏观指导与统筹规划必然会相继出现。

在这样的局面下,冷链物流的总成本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让“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这一现代冷链物流的新模式得以实现。

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得到迅猛的发展。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含了冷藏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冷库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冷藏车辆的多元化发展等。

同时,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冷藏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也会逐步建立并投入使用。

适合于农户建造所使用的微型冷库、蔬菜果品恒温气调库等也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低温库所占的比例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而在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输过程中,将逐渐采用气调保鲜车、机冷车以及适应于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设备。

四、结语
总之,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前景来看,冷链物流的发展并不乐观,明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但是,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采取各种积极的手段,力求让冷链物流的建设能够适应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