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五脏的盛衰(以10岁为周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五脏的盛衰(以10岁为周期)
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就是所谓“生命周期”。

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灵枢》卷八第五十四《天年篇》);一种是以7 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

前者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从肾气和天癸(维持性机能的物质)的盛衰来观察。

现在向您具体解释按五脏气血盛衰来观察的生命周期。

先从《黄帝内经》讲起: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其气,是指的生命历程当中的气,也就是人体生命之气,人体生命当中,气有盛衰,到最后死,那就是人体之气就散了。

想问问这个道理。

在什么历程当中,人体之气,什么时候盛,什么时候衰,乃至于到他死亡,全部都耗散,想听一听这个问题。

您是怎么回答的?
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气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

肺气衰。

魄离。

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肺肾)之气已经稳定了。

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喜欢“走”。

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而是小跑。

人从小到大,从小,幼儿,到十岁少年,这个时候,到十岁时候,五脏始定,那就稳定下来了。

一般来说,十岁以前还是十分的脆弱,五脏还很脆弱,所以治疗儿科的话,就要注意到,十岁以前小儿的五
脏脆弱,到十岁开始,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比较稳定了。

血气已通,这是说的气血运行也已经通畅,其实是说,已经旺盛。

因为旺盛才能通畅。

跟幼儿不一样,小儿气血脆弱,到十岁之后,气血就开始旺盛了。

就不再脆弱,不像幼年那么脆弱。

同时呢,毕竟他还是少年,其气在下,其气在下,下者上升,所以他还有很旺盛的上升的趋势。

其气在下,下者必升嘛!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少年,十岁左右的少年,上升之势非常旺盛。

因为其气在下,故好走。

也就是其气旺盛,而且其气在下,所以好走。

好走就是会跑。

用现在的观点说就是跑步,跑得快。

甚至于他都不会慢走。

古时候的走,就相当于现在的跑。

因为其气在下,其气上升,所以走气路来很快。

甚至于抬腿就想跑。

小孩子十岁左右是这样的情况。

20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阶段,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了,这个阶段的人“好趋”。

“趋”是快步走的意思,要比小跑慢一些。

这个血气就不是一般的旺盛,而是已经很充盛。

二十岁气血都开始充盛。

肌肉方长,肌肉也长的丰满起来了。

故好趋,这个趋,用现在的话是疾走,快走。

不像十岁的抬腿就跑,二十岁人,走起来走得很快,步伐很快。

趋是疾走,快走。

现在的走跟古时候的走的概念不同,古时候走就是现在的跑,这是二十岁,血气盛,肌肉方长,所以走路走起来很快。

30岁时,五脏之气更稳定,肌肉更坚固,血脉也盛满了,所以“好步”,就是喜欢行走,比“好趋”又慢了一些。

五脏大定,这就不是一般的旺盛,坚固的问题。

很坚固,而且已经稳定了。

肌肉坚固,血脉盛满,到三十岁的时候,看来一切发育都很完整,故好步。

这个步才是我们现在概念上的走。

好走路,愿意走。

他不像十岁那时候跑,也不像二十岁那走起来非常的迅速,他是一般的走了。

好走。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强盛到了极点,随即开始衰落,但主要表现在外在,比如,皮肤日渐疏松,面部光泽慢慢减退,头发也变得斑白。

虽然这个阶段走路还比较平稳,没到摇晃的地步,但已经
“好坐”,不喜欢走动了。

这时可就是最盛了,可就开始衰了。

四十岁最盛,他就开始衰了。

怎么样呢?出现了腠理始疏,腠理开始疏松了,荣华颓落,发颇斑白,面部的荣华也显得不是那么像年轻那样滋润了。

那样滋润,那样漂亮。

现在通俗所说的,他开始有点颓落,有点衰老之像,脸上那个皱纹也起码爬到眼角上去了。

发颇斑白,《太素》作“发鬓斑白”,鬓角,应该从《太素》看。

鬓角白了。

双鬓开始有斑白,有白头发出现了。

四十岁可以有白头发出现了。

当然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

少白头那不算。

十几岁他的头发就白了。

跟这个不是一个意思。

这是说正常的衰老的现象。

气血不足了。

所以头发开始出现白发的现象,鬓角发白了,有的出现白发了。

平盛不摇,表示他这个稳重的状态,教材上有注释,说“摇”是上升,他不再上升了。

到四十岁肾气则衰了,开始走下坡路了,出现一些走下坡路的现象。

所以平稳主了,上升之势不太明显了,四十岁的人,一般的说,从性情上,从事业上,从工作上,相当来说,都稳定了。

故好坐,这跟三十岁的好步,二十岁的好快走,十岁孩子好跑不一样了。

到四十岁,好坐。

这跟他的生理特点,气血盛衰的情况,都是直接相联系的。

四十岁那个样子,我们在讲《阴阳应相大论》的时候,开始提到过,“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那跟这个意思是相近的。

《上古天真论》也讲,五八四十,丈夫五八的时候,这不也讲过这类的问题吗?“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等等。

都是开始走下坡路。

50岁时,肝气开始衰落,人就表现出容易疲倦、头晕目涩、两胁不适、脉弱无力等症状。

由于“肝胆相照”,胆汁分泌物也慢慢减少;“肝开窍于目”,眼睛开始看不清楚。

养肝最好多吃青色、酸味食品;常吃蒿子秆,能疏肝利胆。

下面从五十岁开始,就按肝、心、脾、肺、肾,按这个五脏的顺序,哪个脏先衰,哪个脏先衰。

先从肝衰,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的顺序一脏一脏的,肝先衰,因为升的时候也从春升,少阳春升之气开始升。

早升的内脏早衰。

少阳主春升之气,人有少阳之气才能升,所以说第一个,五十岁,肝气开始衰,肝叶也开始薄,
同时胆汁始灭,应当作“应当减”。

《甲乙经》、《太素》均作“减”。

始减是对的。

肝胆相表里嘛,肝气衰了,肝叶薄了,胆汁也减了。

目始不明,出现了,五十岁眼睛视力就要衰退,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血足,目得血而能视,所以首先出现的是目不明。

五十岁的人,一般的都要眼睛花了。

是这样的。

人家说四十八,眼要花。

那四十八,按过去的虚岁,可不也就是五十。

一般的说,这是讲的一般的,有的人不到五十就花了,有的人到七十他也不花。

这是个别的。

多数到这个时候由于肝气始衰,肝血不足,所以可以出现目始不明。

60岁时,心开始衰落,血气也逐渐松懈、外散,血气不足人就变得“好卧”。

这一阶段,还容易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烦口干等。

养心可以采用一些食疗的办法。

茯神15克、桂圆肉10克、冰糖适量泡水饮,适用于心阴虚导致的心神不宁。

人参5~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炖乌鸡,可缓解心气阴两虚所致的脉弱无力。

从木而到火,木、火、土、金、水嘛,苦忧悲,这个时候,六十岁的人,就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变化,情绪上的什么变化?苦忧悲。

有忧愁、悲伤这个情志产生,也有。

那个六十岁,当然一般的男之进入更年期,大概就在这个时候。

他也没有原因的忧悲,不是说受点什么精神刺激,说是工作不满意,不顺心,忧悲。

不是的,他是一种生理上的衰退的现象。

当然这个现象要值得注意。

因为妇女一般更年期在四十九岁,男子更年期在五十五到六十岁。

男子更年期出现的症状,比女子还要厉害。

特别是精神症状,那更了不得。

所以也是,虽然他是一种生理的衰退现象,但是这种现象要是不注意好了,就会成为疾病。

苦忧悲,血气懈惰,气血也开始不足了,不能够正常的,营卫之行不失去常的运行了。

按照正常的运行了,它可以滞,可以松缓,可以迟滞,运行得不畅快,所以叫做血气懈惰,运行的不通畅,运行的徐缓,缓慢。

这个人动作上就好卧了,容易产生疲劳的症状,喜欢卧这样一个情况。

这是气血不足的现象。

70岁时,脾气变得虚弱,皮肤开始枯萎。

脾弱的症状有:食少腹胀、四肢无力、大便浠溏、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

养脾要少吃生冷,多吃好消化、开胃的食物,膳食调理可以用山药炖肉、薏苡仁煮粥,
有健运脾胃的功效。

这个皮肤枯,其实是说肌肉减,皮肤松弛,这个枯是松弛。

确实到七十岁的人皮肤容易松弛,肌肉也不坚了。

他尽管是七十岁的人,不见得消瘦,但是他皮肤也松弛,他那个肌肉也不坚实了。

这个枯是指松弛。

说在《甲乙经》作“皮肤始枯”,而且下边还有“故四肢不举”。

那你故四肢不举,就跟说明肌肉也不坚实,所以才有四肢不能举动,举动无力。

七十岁的老人,体力不支了。

体力不好了。

当然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素问》上,没有“故四肢不举”这五个字,就是《甲乙经》有这五个字,可以考虑。

因为脾主肌肉,从道理上是通的。

80岁时,肺气日渐衰落,由于肺是藏魄的,所以魄开始离散,这就是人到80岁,经常说错话的原因。

肺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乏力、盗汗、水肿等。

百合、银耳、杏仁、藕、麦冬、黄芪都是养肺的好食物。

肺藏魄嘛,所以魄也已经离散,故言善悮,这个“悮”,竖心旁的“悮”,跟“误”是一个意思。

就是容易说错话。

气魄不足了,也精力不济了。

所以言善悮。

他不想那么说,结果说出的话,跟他心里头想的就不一致,言善悮。

老年人常出现这种现象。

90岁时,肾气衰竭,其他四脏的经脉也都空虚了。

肾虚主要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足发凉、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等。

养肾要多吃黑色食品,比如黑桑葚、黑木耳、黑芝麻等。

还可以适当吃些自然咸的食品,比如海鱼、海带、紫菜等。

肝、心、脾、肺、肾,到九十岁涉及到肾脏了。

肾脏焦,肾气焦。

焦也就是肾气肾精全枯焦。

枯竭,不足,精气枯竭了。

四脏经脉空虚,这“四脏”是指的肝、心、肺、肾四脏,没包括脾胃。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水榖化生之源。

九十岁的人,还能吃,还能吃饮食。

不吃饮食怎么活?所以四脏经脉空虚,是说肝、心、肺、肾四脏的经脉都要空虚了。

精气都已经不足了。

衰竭了。

但是脾胃之气还在那维持。

100岁时,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不堪,形体还在,神气却已离去。

到百岁,那可就五脏皆虚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皆虚,神气皆去,五脏藏神,五脏皆虚了,不能藏神了,五脏精、气、神都不
足了,神气皆去,就不是不足,而是都已经散失掉了。

形骸独居而终矣,神气去掉了,就独留个形骸了,死亡了。

这是一种正常的死亡。

正常的规律,所以他是从十岁作为阶段来划分的,来讨论的这个问题。

当然,是不是人人都活到一百岁,不许一百零几岁,不许一百一十几岁,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还是讲了一个大概。

大体的情况是这样。

某个人,某个个体还有一定的出入。

纵观人的一生,从动作上看,从小跑到快步走,然后到普通行走,直至喜欢坐,再到喜欢躺着,这个过程就是逐渐强盛再慢慢衰老的过程。

从五脏功能衰落的顺序上看,依次为肝、心、脾、肺、肾。

了解生命周期,提早养生保健,格外重要。

身体强盛时不过度消耗,身体衰落后注意适当调养,有助于与岁月抗争,保持强壮体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