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研究
前言
《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的研究》2020年1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
以前,我在地理教学中,辛辛苦苦走了一段曲折的路,上课时面面俱到,可谓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累得疲惫不堪,这只能是事与愿违。
我深感教不得法,这种把学生当容器的死板教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呢?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具有它的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现行的中考体制把初中地理列为考察科目,致使泛滥了的功利主义自然地把初中地理教学打入冷宫。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教学法则和手段,要切实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乐于接受,甚至也像学习主课那般主动和踊跃,自然也离不开教师的种种激趣方法。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设法做地理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研究,去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感受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出现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2.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步履艰难,学生厌学,究其原因,有应试教育下地理学科的定位,也有地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
面对教育改革,地理教育工作者首先研究的应是如何使课堂生动起来,把奥妙无穷的宇宙、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变幻万千的气象、多姿多彩的人类奇迹等地理知识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现给
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得到美的陶冶的同时,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使用中图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初中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平台。
(4)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5)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使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从有效的课堂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出有价值的建议,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本教学,轻地理实践体验,重应试成绩,轻地理素养评价。
在中考重压下,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往往受应试成绩一票否决的影响,新课改实施举步维艰,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热情的探索学习,我们课题组特别重视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办公平台以提升教与学的效果,通过媒体宣传国内外地理事件,进行地理实验,考察天文地文人文
现象,师生互动等激发学生地理兴趣。
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决绝学生学的有效性。
3、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追求目标,我们课题组在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训练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引导探究式学习是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我们课题组对该学习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和阶段
1. 研究的对象
初一、初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中在初二年级设置实验班(初二4班)和对照班(初二3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以案例研究和行为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教师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的有效实施。
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前后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实录进行课堂实录,归纳整理出有效地教学方法和策略。
经验总结法:即使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提炼撰写规律性材料,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
文献研究法: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努力寻找课题捷径,结合本校进行研究。
本课题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型课程标准的方法和手段。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
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2 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3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研究方案:
2020年11月,我们有幸承担了《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研究》这一课题,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职责。
(2)、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收集有关资料,拟定方案,进行论证。
2.实施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4月):
(1)、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等收集一些趣味性强的课,整理出典型的片段。
(2)、通过听组内成员的课,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在不同班级再上同一课。
(3)、组员分工,积累材料,初步形成成果,第一轮反思,整理。
(4)、在初一和初二中具体采取什么方法。
3.总结阶段(2021年5月——2021年6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研究报告,成果汇总,并进行反思。
以备后继研究。
四、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阶段工作任务及预期成果形式
最终研究成果
引导实验班推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1、宣传发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顺利推行有效教学,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新理念有效教与学的前提。
课题组成员更应该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2、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有效教学达到本实验的研究目标,结合教学有效性,学习有效性的特点,在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把在学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内经过探究就能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决,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探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实验班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以教师有效教,学生有效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但就教学内容而言,但并非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本校学生进行新理念的教学,因此,在实施有效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
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
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项目、形式。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习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要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施瓦布指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促进、指导、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保证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条件。
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在实验班的探究式教学中具体作法是:
①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
②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④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4)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5)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实践效果
(一)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初二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后,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比较。
说明:A、B、、C、D表示省学业水平等及。
表明,实验在提高全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地理会考成绩有了显著差异。
2.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0 张、52 张,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1 张、52 张,二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表中对照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不
显著。
而对实验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以上的结果反映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相比,学生更喜欢新课改理念下有效学习,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3. 实际课堂教学情况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老师提问时,有时不知老师讲到哪。
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主动地回答问题,需要教师点名才能完成课堂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对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主动回答。
对于探究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但明显减少。
通过12 名(成绩上、中、差名4 名)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学习比只听教师讲容易理解,记得牢固。
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映,虽然有效教学方式下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自己要比以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了。
从观察到的和访谈得到的这些情况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二)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
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再次,积累了大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如果说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那么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具有深远意义。
六、结论与思考
(一)本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
1)初步构建了通过校本教研对高中地理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经一年多时间的运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可推性。
2)初步建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行集体备课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地理学科具体情况,发展了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些策略,特别是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些有效学习的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校,其他学科。
4)初步建立了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模式和初中学生平时地理学习评价模式。
5)初步建立我校初中地理组有效性教学案例资源库
(二)通过本研究引发的思考
实验的结果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推行有效教学,能否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还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对探究式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前提条件。
目前,有很多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很深,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
要搞好新课改,向课堂要效率,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否则就会使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名为新课程,新教法,实为被动接受。
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究竟能不能发生应有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也可以说,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
只有教师站在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观念,才能使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3、建立一个与新课改的落实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有效教与有效学的重要手段。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的方法。
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如果再用以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显然是不合适宜的,不能准确地检验出教育的效果,教学反馈的结果也不真实,就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对学生的新课程学习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学生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内容上,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去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建立一个与新课程学习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不仅使教师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新课程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及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