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 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 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 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 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 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 被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 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 上潜伏的才气,于是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 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 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形象地描绘了闻一多从容 的姿态,突出了他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
四、语言特色
诗意语言
1.用词典雅,多四字短语,字词凝练,形象鲜明,极有韵味。
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勤奋 刻苦、呕心沥血。
活动:找出这样有意味的四字短语,在在书上也用四字短句 做旁批,参考上面示例写一段话。
臧克家
词语释义
诗兴不作 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
1946年7月15日
[清华大学] [云南大学]
[西南联大]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
——毛泽东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称为“农民诗人”。 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语言流畅,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音调自然和谐, 富有社会意义。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纪念 鲁迅有感》《老马》,诗集《烙印》等。
找出全文的两个过渡段,具体说一说这两段在文中 有怎样的作用?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夹叙夹议
这两段为过渡段,第7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 的“说”和“做”的情况,第8段总起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 络清晰,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以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 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原句:他,是口的巨人,Fra bibliotek,是行的高标。
诗意语言
他 口的巨人 他 行的高标
高度赞美 铿锵有力 富于美感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 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诗意语言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 四方竹纸本子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 凝成 《唐诗杂论》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 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先生很 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 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 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文, 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 辉事迹。
背景链接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铿锵有力 对闻一多的高度赞美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 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 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 跨出大门 后脚 就不准备 再跨进大门
一身正气 言行一致
诗意语言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结尾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 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 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 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些什么?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段落
具体语句
好处
第3段 第4段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 乱”“睡得很少”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 第15段 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第18段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表现了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 谨态度。 大骂”“指着”等动词,表 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 闻一多先生的话,表现了他 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闻一多
闻一多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总结性的语句,划分文章层次。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 的革命烈士。 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 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 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 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
三、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了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试找 出几处并分析其好处。
小贴士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 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 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在人物描写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认真态度 治学严谨 成果丰硕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他从唐诗下手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 头发零乱 废寝忘食
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 惜寸阴、分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 说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
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起草政治传单 做 群众大会讲演,大骂特务
走到游行示威队伍前列
口行 的的 巨高 人标
突选 出 材 阅读感知 重典 点型
凸详 显略 中得 心当
过结 渡构 自严
然 谨 闻一多
结合你查阅的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 “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抛弃文化救 国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 反独裁的斗争中。代表作有诗集《红烛》 《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 杂论》等。
闻一多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热情澎湃的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卓越的学者] 学术著作有《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
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 深宵灯火
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 大开光明之路
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 漂白了四壁
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
结构整齐
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 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四壁”。
节奏感强 专注聚神
诗意语言
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臧克家
活动:找出文中比喻的句子,参照示例,在课本上做批注。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诗意语言
[要求]将句子在逗号处分开,分成一个个短句, 可以适当删节,然后用诗的形式分行朗读。
原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 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 动人心 鼓壮志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 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 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二、人物品质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 品质?
他是一个怎样的学者?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房。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 惜寸阴、分阴。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想你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潜心研究
忧国忧民
不畏艰辛
如饥似渴
一丝不苟
治学严谨
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一反既往 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
反。
心会神凝 指精神高度集中,十分认真。 气冲斗牛 气:气势;牛、斗:指二
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迥乎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诗意语言
2.抓住特点,善用比喻,极具形象感和动态感。
[示例]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把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这一行为比作工人钻探 寻宝。比喻贴切,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的研究是 主动积极的钻研探求。
诗意语言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 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 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 议论。文中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 应,也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 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 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臧克家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05年10月8日 —
2004年2月5日
[王统照] 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季羡林] 臧克家天生是诗人,胸中溢满了感情,他表里
如一,内外通明。
[闻一多] 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
的意义。诗人臧克家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新义》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899年11月24日 [大勇的爱国民主战士]
—
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
1946年7月15日 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
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1899年11月24日 —
诗的兴致减少了。
仰之弥高 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
钻之弥坚 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
不可穷尽。
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兀兀:勤奋辛劳的样子。 穷:尽。指辛辛苦苦地一
兀兀穷年 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
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无暇及此
没有时间顾及这件事。指 十分忙碌。
炯炯目光 指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
神。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
集中。
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
目不窥园 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群蚁排衙 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拜,分立两旁。指整齐地
排列着。
词语释义
潜心贯注 潜心:用心专一。专心致志,
高度集中。
一:完全。既:已经;既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谦逊淡泊
吹嘘、自诩
累累硕果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课文又选取了哪些 事迹来写呢?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品质?
起草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民主战士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阅读感知
闻一多
⑴从题目看,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⑵课文写了闻一多先生哪两个身份的说和做?
学者和革命家
一、内容结构 二、人物品质 三、细节描写 四、语言特色
一、内容结构
阅读感知
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⑵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情景情入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 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曾赴美国 留学。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
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 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 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 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 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 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 被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 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 上潜伏的才气,于是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 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 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形象地描绘了闻一多从容 的姿态,突出了他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
四、语言特色
诗意语言
1.用词典雅,多四字短语,字词凝练,形象鲜明,极有韵味。
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勤奋 刻苦、呕心沥血。
活动:找出这样有意味的四字短语,在在书上也用四字短句 做旁批,参考上面示例写一段话。
臧克家
词语释义
诗兴不作 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
1946年7月15日
[清华大学] [云南大学]
[西南联大]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
——毛泽东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称为“农民诗人”。 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语言流畅,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音调自然和谐, 富有社会意义。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纪念 鲁迅有感》《老马》,诗集《烙印》等。
找出全文的两个过渡段,具体说一说这两段在文中 有怎样的作用?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夹叙夹议
这两段为过渡段,第7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 的“说”和“做”的情况,第8段总起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 络清晰,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以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 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原句:他,是口的巨人,Fra bibliotek,是行的高标。
诗意语言
他 口的巨人 他 行的高标
高度赞美 铿锵有力 富于美感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 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诗意语言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 四方竹纸本子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 凝成 《唐诗杂论》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 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先生很 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 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 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文, 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 辉事迹。
背景链接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铿锵有力 对闻一多的高度赞美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 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 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 跨出大门 后脚 就不准备 再跨进大门
一身正气 言行一致
诗意语言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结尾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 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 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 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些什么?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段落
具体语句
好处
第3段 第4段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 乱”“睡得很少”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 第15段 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第18段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表现了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 谨态度。 大骂”“指着”等动词,表 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 闻一多先生的话,表现了他 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闻一多
闻一多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总结性的语句,划分文章层次。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 的革命烈士。 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 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 变化,但救国救民、爱国的主要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 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
三、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了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试找 出几处并分析其好处。
小贴士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 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 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在人物描写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认真态度 治学严谨 成果丰硕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原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他从唐诗下手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 头发零乱 废寝忘食
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 惜寸阴、分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 说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
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起草政治传单 做 群众大会讲演,大骂特务
走到游行示威队伍前列
口行 的的 巨高 人标
突选 出 材 阅读感知 重典 点型
凸详 显略 中得 心当
过结 渡构 自严
然 谨 闻一多
结合你查阅的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 “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抛弃文化救 国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 反独裁的斗争中。代表作有诗集《红烛》 《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 杂论》等。
闻一多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热情澎湃的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卓越的学者] 学术著作有《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
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 深宵灯火
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 大开光明之路
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 漂白了四壁
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
结构整齐
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 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四壁”。
节奏感强 专注聚神
诗意语言
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臧克家
活动:找出文中比喻的句子,参照示例,在课本上做批注。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音乐美感。
诗意语言
[要求]将句子在逗号处分开,分成一个个短句, 可以适当删节,然后用诗的形式分行朗读。
原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 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 动人心 鼓壮志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 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 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二、人物品质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 品质?
他是一个怎样的学者?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房。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 惜寸阴、分阴。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想你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潜心研究
忧国忧民
不畏艰辛
如饥似渴
一丝不苟
治学严谨
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一反既往 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
反。
心会神凝 指精神高度集中,十分认真。 气冲斗牛 气:气势;牛、斗:指二
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迥乎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诗意语言
2.抓住特点,善用比喻,极具形象感和动态感。
[示例]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把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这一行为比作工人钻探 寻宝。比喻贴切,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的研究是 主动积极的钻研探求。
诗意语言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 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 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 议论。文中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 应,也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 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 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臧克家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05年10月8日 —
2004年2月5日
[王统照] 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季羡林] 臧克家天生是诗人,胸中溢满了感情,他表里
如一,内外通明。
[闻一多] 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
的意义。诗人臧克家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新义》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899年11月24日 [大勇的爱国民主战士]
—
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
1946年7月15日 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
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1899年11月24日 —
诗的兴致减少了。
仰之弥高 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
钻之弥坚 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
不可穷尽。
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兀兀:勤奋辛劳的样子。 穷:尽。指辛辛苦苦地一
兀兀穷年 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
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无暇及此
没有时间顾及这件事。指 十分忙碌。
炯炯目光 指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
神。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
集中。
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
目不窥园 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群蚁排衙 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拜,分立两旁。指整齐地
排列着。
词语释义
潜心贯注 潜心:用心专一。专心致志,
高度集中。
一:完全。既:已经;既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谦逊淡泊
吹嘘、自诩
累累硕果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课文又选取了哪些 事迹来写呢?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品质?
起草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民主战士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阅读感知
闻一多
⑴从题目看,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⑵课文写了闻一多先生哪两个身份的说和做?
学者和革命家
一、内容结构 二、人物品质 三、细节描写 四、语言特色
一、内容结构
阅读感知
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⑵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情景情入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 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曾赴美国 留学。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