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含解析通史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13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日照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
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
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
2.(2021广东茂名二模)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以“中国虽与英夷息兵通商,为和好究不足恃”为由,建议清政府“必须自为防备,方无后患……庶有事可资辅助”,并要求互派公使;同时建议清政府“派官赴伊国,学习修船铸炮水战兵法,万一将来英夷再有滋事,不难制胜”,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

这表明( )
A.清廷对外依然昏聩懵懂
B.英法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C.法国企图干预中国内政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3.(2021四川德阳一模)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

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
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

”上述主张旨在( )
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
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
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
4.(2021山东济南三模)有学者认为,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

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

这场战争导致( )
A.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
B.晚清政治局势日趋动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中央权力基本下移
5.(2021山东潍坊期末)1862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府:“两国始终不和之缘,总由各省督抚于外国交涉事件,并无尽心守约之理”“各大吏向不存秉公尽约之意,转以条约准行之处,多方推卸,设法阻挠”,要求皇帝明降谕旨“敢有相违者,立予重处”。

这表明( )
A.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B.地方官致力于摆脱列强条约束缚
C.英国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
D.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6.(2021山东德州期末)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始终不敢明确支援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斗争,1883年初,才派没有番号的军队去援助黑旗军,正规军驻守镇南关外凉山一带,表示只求保境,不和法国决裂。

材料描述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情景
B.中法战争爆发前的情景
C.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情景
D.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景
7.(2021陕西西安二模)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

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

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

该作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军事制度落后
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
D.统帅无能
8.(2021山东淄博二模)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
A.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
B.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
9.(2021江苏南京三模)上海的《申报》受台湾人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

这反映了( )
A.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湾人民的支持
10.(2021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西方人绘制的《中日朝鲜相争图》,河两边的垂钓者分别是虎视眈眈的日本和闭目静待的中国,河中游鱼代表朝鲜,桥上站着观望的则是居心叵测的俄国人。

这反映了( )
A.清廷自上而下避战求和
B.日本伺机挑衅
C.俄国积极干预
D.朝鲜寻求独立
11.(2021北京海淀二模)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

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

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
12.(2021山东临沂二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谕旨”,声称“与其敬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这表明了( )
A.清政府不再“敬且图存”,想与列强一决雌雄
B.列强的暴行激怒了清政府
C.清政府不容列强干涉其内政的本能行动
D.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对列强主张坚决抵抗
13.(2021山东青岛二模)《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
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

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

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

这反映出( )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
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
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
15.(2021浙江杭州二模)“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出自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这一条约的最大影响是( )
A.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
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因大量割地赔款而不堪重负
二、非选择题
16.(2021北京昌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

今海外略地已竟,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而中国人遭遇到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

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七十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中“未有之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17.(2021广东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国干涉还辽后,为报复俄国,日本处心积虑,开始备战。

而俄国利用八国联军侵华之机,调动15万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在英日同盟的压力下,俄国与中国签约同意退兵,但此后俄国蓄意拖延。

在未与中方商议的情况下,俄国与日本决定在中国领土上用战争解决分歧。

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宣布严守“局外中立”,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肆意蹂躏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战事刚起时,有人担心“若俄胜日败,则我国国人之意,必以为白兴黄蹶,天之定理……而敬畏白人之意,将更甚于今日”。

同时,日俄战争也是“专制国与自由国优劣之试验场”。

日胜俄败“吾国之立宪论,乃亦勃发于此时”。

最终日本战胜,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北沦为日俄战争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课时规范练13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D 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
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
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2.A 解析:法国人的建议较为中肯,但清政府予以全部拒绝,说明清政府对国际局势和近代外交仍
然昏聩懵懂,故选A项。

3.C 解析: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此举有利于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与
其他西方列强共同打开中国市场,实现英国殖民利益的最大化,C项正确。

4.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C项正确。

5.C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公使要求清政府的各省督抚严格履行不平等条约,C项正确。

材料的主
旨内容是英国公使对中国各省官员对条约的执行感到不满,无法推断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排除A项;地方官员致力于维护清朝的统治,并非要摆脱列强条约束缚,排除B项;1862年,清朝
尚能维持中央集权,排除D项。

6.B 解析:从材料时间看,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3年初,处于中法战争爆发前,B项正确。

7.A 解析:军事将领不专业、指挥不统一、海权意识薄弱都与军事制度落后有关,A项正确。

8.D 解析:“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即勒索巨额赔款,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制造,
因此该“新约”为《马关条约》,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D项。

9.D 解析:材料反映了媒体对台湾反割台斗争的支持,并不代表清政府的态度,D项正确,A项错误。

媒体的关注不能说明反割台斗争缺乏民众基础,材料亦未介绍“关注”的结果,B、C两项错误。

10.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朝鲜作为清朝藩属国已达数百年的时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虎视眈眈的日本”说明日本伺机挑衅,意图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故选
B项。

11.B 解析:材料中,英、俄互相承认在华势力范围,实际上是瓜分中国的表现,B项正确。

当时,中
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瓜分狂潮,没有反映中外经济关系,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华争夺中的相互妥协,而不是矛盾,D项错误。

12.C 解析:从清政府宣战的时间看,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才正式宣战,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清政府无力应对八国联军的进攻。

从最后的结局看,清政府并没有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
宣战实际上是一种本能性的、非理性的行为,C项正确。

13.B 解析:根据漫画中“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
武力征服清政府,但又各怀鬼胎,各谋私利,故选B项;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
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A项;材料除了反
映列强合谋征服中国,还体现出列强之间各怀异心,C项不能准确体现材料的意思,排除;根据漫画
“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排除D项。

14.A 解析: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

地方未能实
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
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没有将材料
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

15.C 解析:据材料“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永不叙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禁中国人
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

16.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

阐述:中国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流地位。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所未
有的变局。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影响。

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
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鸦片
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传入中国,冲击了自然经济并使之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开始机器化大生产,
开始了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鸦片战争后,随着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民众经历了数次思想启蒙,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观念渐入人心;这些可谓是中国旷古未有之变局。

总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工业文明转变,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17.参考答案:(1)中国东北是日俄争夺的焦点;中国贫弱。

(2)日本加深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激化了清政府与人民的矛盾;破除了国人对白人种族优势的迷信;助推中国的政治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