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细致剖析,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改善草原旅游的发展环境,挖掘发展潜力具有指导意。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旅游;SWOT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内蒙古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内蒙古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在开发的战略机遇,各项发展指标提前完成,发展成果显著,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699.39万人次,年均增长7.35%;旅游外汇收入21.8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3%;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14985万人次,年均增长16.78%;国内旅游收入2295亿元,年均增长30.98%;旅游业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超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速度。全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2.7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翻了近两番,相当于我区生产总值的6.29%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50%。旅游业已成为该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名符其实的龙头,是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现有草原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76.5%,居全国5大牧区草原之首,是全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草原资源是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主体和特色,草原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提升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该地区草原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草原旅游开发仍处于低水平阶段,草原资源面临着种种威胁,草原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优势分析
1、草原资源丰富,品种多样
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及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中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盖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内蒙古草原包括草甸草原景观、典型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4种类型。
2、草原资源与人文景观融合搭配
丰富多样的草原资源,搭配别具一格的人文资源,使得草原旅游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
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蒙古包,祭敖包,手扒羊肉,蒙古族敬酒使得草原旅游更添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3、市场需求大,条件便利
现代游客由于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其崇尚大自然,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古朴自然的环境;对参与性旅游活动兴趣浓厚;对异地文化习俗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地方旅游资源更是情有独钟。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旅游资源正好迎合了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横跨 5 个自然带,东西长2100 公里,与8 个省接壤,与新疆、西藏和蒙古国的草原相比,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便利。
此外,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边远地区政策等。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国家和自治区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是内蒙古加快发展草原旅游的重要保证。
二、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劣势分析
1、产品单一,开发不足
当前,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主要现为产品体系不丰富,人文资源与草原资源搭配不尽合理,依托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开发的草原旅游产品大多为草场观光、民族风情观光,各地、各景区(点)各自为政,以资源为导向展开,忽略了游客深层次需求,忽略了区域草原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没有分级、分类进行,致使草原旅游产品组合开发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且草原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草原旅游产品出现大区域的同质化,缺乏明显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
此外,该地区草原旅游存在严重的开发不足问题,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档次低,活动内容不丰富,文化含量少,草原旅游就是先看看草原,到度假村去吃一顿手扒肉,旅游产品内容显得单调,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感和系统性,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2、市场作用不强,旅游配套资源匮乏
该地区旅游市场作用不强,政府行为多于企业行为,导致旅游市场营销手段不足,能力较弱,草原旅游产业化不够,旅游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方式粗
放,市场竞争能力差,没有形成旅游龙头企业,缺乏地区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
此外,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连接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建设严重滞后,宾馆、饭店档次较低,接待能力不足,旅游区高档次的服务娱乐休闲购物设施欠缺、旅游景点缺乏卫生条件好的现代化公厕。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严重短缺,已成为内蒙古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瓶颈”。
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业是以服务为主要构成因素的特种行业,是知识含量较高的朝阳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产业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它的从业人员既要数量多又要素质较高。内蒙古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专业人才显得缺乏,特别是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更缺,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急待提高。3、气候条件多变,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冬天长夏天短,使得旅游发展严重受到季节制约,淡旺季明显。淡季大量旅游设施限制,人力及物力资源浪费严重;在旺季又面临人力及物力资源短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很多的旅游投诉。
生态环境脆弱且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该草原旅游区都或多或少存在垃圾公害,出现了地表水污染、视觉污染等现象,更为普遍的是防止游客直接践踏土壤或草地的措施几乎没有,土壤裸露、板结、流失现象严重。此外还存在建筑设施与草原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和谐的现象。
三、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机遇分析
1、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长级,加之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休闲旅游成为当今社会居民消费的重点,其中草原旅游更是居民消费的热点,以致草原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加之社会福利不断提长,使得居民的闲暇时间日益丰富,为居民的旅游出行提供了可能。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旅游需求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旅游的空间距离;大型民航飞机、高速公路、空调客车、高速列车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促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空间移动更加舒适、方便和安全。不仅有效地刺激了人们的旅游需求,“催化”人们的旅游行为,而且缩短了旅途时间,减少了途中的劳累及单调,又进一步加快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进入一种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
而且,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该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