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充分发掘非智力心理因素。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
好的课堂氛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独立进行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智力潜能,有利于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心理发展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有限的时间贯穿到具体的目标学习中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历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浅析张熊飞所创立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地位(主体)、教师作用(主导)、探究方法(训练)、教学目的(思维),做了科学表述,为学科教学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了基础性研究工作。
怎样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必须破解的难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独立性“是指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有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所以,主体地位能否发挥的根本标志,在于学生能否独立地进行观察、思考、运用、评价、反思、调整等。
”(见张熊飞著《诱思探究教学导论》,1993年12月第一版,84页,下称《导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民主的教学气氛,是打破学生心智枷锁、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独立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气氛有意识地“紧张”起来,创造一种激烈的教学冲突,即要善于制造教学矛盾,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根据已有知识,联系有关历史现象、知识素材,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激烈争论(辩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领域非常宽泛的社会科学,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历史研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也是内容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的,历史教学所研究和解决的社会生产、生活问题的方案,也应是多种多样和与时俱进的。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学习、研究、分析教材,预设教案,而且要积极主动自觉的调查(直接的或间接的)、了解、研究和分析学生,预设学案,认真开展学情研究。
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预设问题,给学生情感体验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足够大的空间。
如,在美国某学校,一历史教师在讲授“美国黑人起义”时,则积极创造教学情境,给学生预留足够大的情感体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同身受,印象深刻,终其一生难忘此境此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历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
历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
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1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
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劳动实践的空间。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式的历史课会让学生兴趣全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生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
2 以情境教学来突出学生主体性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
3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推行主体性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创性,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因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才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现,学生才会热情高涨,主动参与。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 。
二 、 创 设 问题 情境 ,反 思 历 史 。激 发学 生 的参与意识
1 .
创
设
矛
盾化
的
问题
情境
培
,
养学生
的
思
辨
能
力
。
教
师 在 围绕 本课 主题处 理 教 材 内容时 , 或者是 在教 学实施 时
感觉学 生 对某一 历 史 史实认识 上 有差 异或模糊不 清 ,就可
以 尝试 在教 学过 程 中提 出对立 的 观 点 , 或 者提 出似是 而非
佩 ;也 有 人 认 为 这 样 的牺 牲 不 值 得 , 对 此 你 如 何评 价 ? 等 ”
等 . 这些 探究 问题 的设 计很 容易激起 学生 的兴趣 , 又 能促
使学生 主 动地 学 习 。 在探 讨 和 交 流 中增 长 知识 , 在辩论 中
形 成观点 ,从而培养了能力 ,加深 了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
歌 曲 , 如 《长 征 组 歌 》、 《南 泥 湾 》、 《松 花 江 上 》等 。 在 近 代现
代史教 学 中应 充分运 用 这 些 革命歌 曲进 行 教学 。 如讲 ? “ 九
一 八 ” 事 变 时 , 可 先播 放 《松 花江 上 》这 首歌 曲 让 , 学 生 体会
这 首歌 曲所表 达 的感情 。 通 过 听歌 , 学 生 深深 感 受 到 了 当
深 刻 的认 识 。
“
一
位教 师在讲完商鞅变法时 ,设 计一
道
思
考
题
“
:
小
明
认 为商鞅 变法 成功 了 , 他 使得 秦 国 逐 渐 富裕 起 来 。 小 红 则
认 为 , 商鞅 变法 失败 了 , 因为变法遭 到旧 贵族强 烈反对 ,商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
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历史学科很多年都是以单向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而对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既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难以让他们产生热情。
为了让高中历史教学更以学生为中心、更富有生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富有时代特色、互动性强、具有情感教育功能的历史文化素材。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实地考察,这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又可以深入探究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二、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记住了大量的人名、事件、日期等知识点,但是如果无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就很难发挥其实际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教学中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
活动可以是阅读古籍,然后通过讨论的形式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通过展开历史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足迹,进而进行推理和分析,最终明晰出历史事件,人物影响力等等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事项。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学科知识的延展应用,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的支持。
例如,可以引入学生热内卢大火、瓦德勒法官案、山东莱芜建设等与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内容相关的案例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并将历史事件所揭示的道理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加以指导和引领。
三、加强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是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能力的学科之一,如能力培养不当或者缺位,就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综合把握。
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
历史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主体性作者:陈丽静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死记硬背,死搬教条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总之一句话,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因此如何搞好新课改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一、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
于是,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先创设了以下情境:“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并且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阐述了出来,着实有滋有味的当了一回秦始皇,使课堂鲜活起来,然后教师及时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和赞许。
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本,看一看秦始皇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与同学们想得一致?经过这番处理后,学生学得既快又透彻。
在学习《巴黎和会》的时候,我让学生自愿结成小剧组,然后自己决定每人饰演的角色,要求是要充分、恰当地表现出每个角色的内心想法,以及体现出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最后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为逼真。
这个任务我一宣布完,学生立即结成自己的小剧组,并且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查资料的查资料,分析人物的分析人物,很快就在小剧组下来表演。
从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当时与会各国的心理把握很准确,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最后评出了最佳剧组,当这个小组的同学受到表扬的时候,不难看出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是胜利的微笑。
这样,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历史剧目的编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内容,还让他们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让历史课堂凸显学生主体
在与学生平 等 的地位 上。在 教学 中, 师应 教 全身心融入课堂之 中, 以情 动情 , 自己的激 以 情去点燃学 生 的激情 , 最终达 到情 感上 的共 鸣 。曾经听到有位历史 教师抱怨 , 在讲 “ 南京 大屠杀” , 时 叙述 日本 军队在南京城里奸 淫杀
今天的历史 经验 中吸 取教训 , 以便 应用 于 明
让 历 史 课 堂 凸 显 学 生 主 体
尹 艳 ( 江苏省镇 江源自 实验 初 级 中学 , 1 0 4 2 20 )
摘
要: 历史课堂离不 开教 师的主导 , 应强调 学生 的主体地 更
位 。教 师在课堂教 学中应 当创设 平等和谐课 堂 , 唤醒学 生的主体意
识 ; 强历史 与现 实 的联 系, 活学 生 的 主体 经 验 ; 加 激 建构 “ 辨课 思
过去的历史事件 , 体会历史在今 天的意义 , 从 而产生情感上 的共鸣? 二、激活主体经验 加强历史 与现 实 的联 系 , 活学 生 的主 激 体经验 , 课堂上才能有学生 的地位 。“ 增加贴 近学生生活 、 近社会 的 内容 , 贴 有助于学 生的 终 身学 习”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积 极参 加各种 社会实践活动 , 如鼓励 学生 利用 双休 E时 间 l
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 比如 , “ 讲 清朝的闭关锁 国”“ 、 门户 开放” 时 , 当前对外 开放 、 商投资等热 门话题 引入 外 进行探讨 , 引起 学生兴趣 , 并通过 比较 、 分析 ,
做义务小导游 , 介绍镇 江焦 山古炮 台的历史 ,
传统 的历 史课 堂 , 多是机 械灌 输僵 死 大
的历史知识 和对学 生反 复施 以机械 式“ 强化
训 练” 的场所 , 而非思维活跃 的生命 场所 。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十多年, 本人深切体会到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讲、练的被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弊端。
这种模式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制和损害。
因此,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势在必行。
简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那么,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课改方面的实践,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仅供参考。
一、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 认真钻研课本, 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都明确告诉学生, 让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这样做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课本, 寻根溯源中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历史课本也不例外, 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之所在。
当然, 对于小字部分和课本中的图表, 也必须要求学生去阅读掌握, 这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文中章节的主要内容及拓展他们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都把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总结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作为重点来考察。
谈历史教育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谈历史教育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标签:历史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我在几年来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
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
每一个知识點、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如:要求学生有历史课的当天读课本,重复见面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索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重大历史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段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
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
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每条信息按一定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探索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
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一)善于发掘教材的隐形知识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标等,首先直接反应相关部门的主体,体现显性知识。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标签:历史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方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应在教学关系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居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
这一现代教育理论早已在广大教师中成为一种共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历史教师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趋向,它是学习的动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他们进行思维很大程度上会借助具体的感性材料。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灵活借助直观教具、想象图、文物图、历史地图、人物画像、幻灯、音像等,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感性材料,开辟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如,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时,如果仅仅依靠文字叙述,既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于是我借助“北京人头像复原图”,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从直观的教具中体会到了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还有,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材理论性强、概念多,比较枯燥。
教师必须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讲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巧妙设疑置难在历史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设疑置难。
针对学生的疑惑之处,制造悬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例如,在讲述“辽西夏和北宋的并列”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把北宋当作是一个全国统一的王朝。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课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而没有统一全国?”学生就会联系与北宋并列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对北宋所处的形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比单纯向学生灌输结论好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时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这样不至于学生觉得高深而难以回答,同时提问的语言要巧妙而寓于启发性。
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体会
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体会标签:历史教学;主体地位;问题;对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或是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始终不能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有着鲜活的个性,丰富的想象,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突出学生的主體地位呢?本人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注重情感体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细,若教师按部就班地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
笔者则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微视频或幻灯片展现出来。
例如,将《和同为一家》中“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情节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体会文成公主入藏前的复杂心情。
“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下了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唐朝时青海西部有一个叫赤岭的地方,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
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
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
文成公主途经此地,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
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将日月镜抛向赤岭,随着宝镜“哐当”一声落地,摔在东边的是日镜,摔在西边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被风沙掩埋,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后人把这两座山叫做“日月山”。
这一剧情的安排,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的思维穿越了时空,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其爱国情感。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
历史课微视频可以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合理设问,培养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说新语中华传奇22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孟根其其格/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五中学摘要: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记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书写着古往今来的发展和繁荣,给后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初中学生,让他们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感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一定的历史观,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中会学、好学、乐学,从而提高初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体地位;教法学法.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法展。
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同时,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身、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时间的思考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并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影响着教学效果。
其中,学生起决定作用。
同样的教材、教师和教学技术,会因学生自身对知识加工水平的好坏,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
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
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历史课堂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课堂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专教书,而应该教学生怎么学。
”当前历史新课程提倡主体性教学,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通过巧妙的导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历史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尤为重要,一节课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国民革命的洪流》一课时,我就采用了歌曲导入,先展示给学生这首歌的歌词,然后告诉学生这首歌的旋律和《两只老虎》一样,带领学生一起唱这首歌。
接着告诉学生:这首歌在国民革命时期曾唱遍大江南北,革命的任务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从而引出新课,学生兴趣盎然。
再如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我采用了图片导入,先给学生展示秦朝疆域和西汉疆域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秦朝疆域和西汉疆域有什么不同?(学生一定回答:秦朝的疆域小,西汉的疆域大。
)接着问:大在哪里?(大在西北这一块。
)然后教师指出:汉朝时西北这一地区称西域,相当于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和新疆以西的地区。
西域是怎样归属西汉管辖的呢?引出新课。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选用的方式也不同,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极大的学习乐趣。
二、层层设疑,启发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活动、表演上。
在教学中我注重采取了环环相扣的有效课堂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如学习北师大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学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先让学生一边看材料一边听录音,了解改革前的农村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反映了当时小岗村的村民一种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穷则思变”,引出小岗村民的“生死契约”和“分田到户”,接着提出:党中央对小岗村的“分田到户”持什么态度?党中央在分田到户的基础上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你从中会得到什么启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设问铺垫,给了学生一个个思考问题的坡度,最后学生自然地得出了结论。
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必然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科学的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加以完成。
通过在课堂上的认真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设计最为完善的教学手段,争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以学生为本,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采用生本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
一旦出现任何的历史学习问题,需要及时地给予帮助。
同时,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综合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全面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以期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二、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完善的历史学习,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开展以前便充分做好基础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而实时给予历史教师更多的探讨和学习时间。
在课前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积极联系下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开展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尽可能让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的时候实时提高相应的思考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历史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界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呼声越来越大,并且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
针对这种教育思想,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
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
”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列知识框架、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
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引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历史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学生的学,启动教师的教”这一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坚信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要先于教师的教,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布置作业等诸环节上都特别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且教师教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要视学生的自学情况而决定,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厌恶是“古已有之”,历史课上的内容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既遥远又难懂。
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八年级上册第18课《难忘九一八》为例。
首先笔者以“为什么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的沈阳城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而且总是14响?”这一设问并配合警报声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二、出示自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目标。
如《难忘九一八》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有关史实;了解日本侵犯华北的史实;了解一二九运动史实。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的情况,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
此环节学生一看就懂,无需浪费时间解释。
三、出示自学提纲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要进入自学的环节了,教师首先用投影出示自学提纲,如《难忘九一八》的自学提纲分两次出示。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阅读“九一八事变”和“民族的怒吼”两个子目,精读大字部分,快读小字部分,5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日军为什么要炸毁柳条湖的一段路轨?(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导致了什么后果?(3)“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是如何侵犯华北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的?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阅读“西安事变”这一子目,精读大字部分,快读小字部分,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张学良、杨虎城为何要发动“西安事变”?(2)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如何?特别强调的是自学提纲的出示要做到以下4点:(1)明确时间(如5分钟或3分钟);(2)明确内容(如上述提纲中的“九一八事变”和“民族的怒吼”两个子目或“西安事变”这一子目);(3)明确方法(如“精读”“快读”等);(4)明确要求(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 凡芝 ( 亭 县 马 头 营初 级 中 学 ) 乐
老 师 的解 题 方法 是 否 唯一 的, 是 否最 简单 的 。不但 要善 于提 出问题 ,还要 善于通过生 生合作 、小组合作 、师生 合作一系 列的探究 来解决 问题,在解 决 问题 的过程 中巩 固 了所 学的知识 ,提高 的解 题技 巧,也增加 了学习 的 乐趣 。 四、联 系生活 实际,让 “ 用途 ”成 为学
倡 导 的 学 习 方 式 。 通 过 自主 学 习 , 不 但 可 以提 高学生 的学习意识 ,还有助 于培 养学生 养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创 造 出 适 合 自己 的 独 特 的学 习 方 法 。 学 生 在 自主 学 习 的过 程 中 ,
合作探 究的环节有 利于不 同的思维方式 产生 碰撞 ,从而产生独特 的观 点和方法 ,最 能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和 创 造 欲 。 因此 ,在 中 学 数 学教学 中,教师应该 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 自主 学 习能力 。怎样才能培养 学生 的 自主性 学习
如何实现数学的 自主学 习
文◎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不 再 是 学做 题 、能考 试就算是优 秀学生 了,更注重 对 学 生 自主 学 能 力 的 培 养 , 来 适 应 终 身 发 展 的人 才 观 的 需 要 。 首 先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 身 终 学 习”的观念 ;构建和谐 的学习氛 围,为学 生 自主学习提供环 境;鼓励 学生质疑 探究 , 促 进 自主 学 习 : 让 运 用 成 为 自主 学 习 的 内 驱 力。 关键词 : 自主 学习;终身 学 习;课 堂氛
习 的 内驱 力 教 师 在 备 课 时 要 分 析 并 把 握 知 识 和 生 活 联 系 , 从 学 生 的 生 活 情 况 出发 , 设 置 一 些 富 有 情 趣 的 问题 吸 引 学 生 去 主 动 探 究 。 如 ,学
人 在 学 生 时 代 , 包 括 他 们 的大 学 时 代 , 从 未 接 触 过 电脑 。 但 走 上 社 会 以后 , 由于 电 脑 在 生活 和工作 中 日渐普及 ,大部 分人都学会 了 使 用 电 脑 工 作 。 所 以 , 未 来 的 文 盲 不 是 不 识 字 的人 , 也 不 是 识 字 很 少 的 人 ,而 是 不 会 学 习 的人。所 以学生要树 立终身 学习的观念 , 把 学 会 学 习 当成 一 项 学 习 内 容 。 二 、 构 建 和谐 课 堂 氛 围 学 习 氛 围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的 影 响 尤 其 重 大 , 因 为 学 生 的 学 习 心 理 是 在 外 界 环 境 的 影 响 下 建 立 起 来 的 。 在 课 堂 上 着 力 建 立 民 主 、 平 等 、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 有 助 于 学 生 在
呢?
一
、
帮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中 国 社 会 已 经进入 信息 时代 ,知识更 新换代异 常迅速 , 新 知 识 不 断 涌 现 , 旧 知 识 快 速 老 化 , 要 求 人
们要不 断学习 ,而且还要善 于学习 。通 过具 体 的 生 活 实 例 让 学 生 明 白 :学 习 是 现 代 人 生 存 的需要 。以四十岁 以上的老师 为例 ,这 些
习银行 利率那 部分知 识时,可 以结合生活实 际 设 置 一 道 题 : 甲 乙二 人 十 年 钱 都 有 十 万 元 钱 ,甲存 入 了银 行,按现行 利率 ,甲现在有 龄特 点和作为个 体人 的不同性格特 点 ,了解 多 少 钱 ? 乙 当 初 除 了 自 己有 的 十 万 元 , 又 分 学 生 的 不 同 爱 好 、 情 趣 ,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 深 期付款贷款 五万元投 资 了一 处房产 ,现 在房 处 ,和 学 生 交 朋 友 。 努 力 营 造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子 增值十万 ,除去还 的利息 ,乙的 资产 知多 系 。这 样 课 堂 气 氛 才 能 真 正 的 和 谐 、 民主 , 少钱 ?谁的投资方式更合算 ? 为 学 生 提 供 自主 学 习 和 自 由发 展 的 良好 空 其 实 在 我 们 周 围这 种 情 况 比 比 皆是 , 学 间 。 以 乐 学 、 爱 学 为 舟 ,载 着 学 生 驶 向 会 学 生 们 并 不 陌 生 , 这 样 的 问 题 一 下 子 就 吸 引 了 的彼 岸 。 学 生,他们 自然会主动 去探究 、去解决 ,学 三 、要 鼓 励 学 生 质 疑探 究 生 自主 学习的主 动性就 被调动起 来 了。数 学 著 名的教 育家陶行知 说过 : “ 小孩子 得 的很 多章 节都和 生活紧 密相连 ,让 它们走进 到 言 论 自 由 , 特 别 是 问 的 自 由 , 才 能 充 分 发 生 活 ,服 务 生 活 , 知 识 就 有 了生 命 ,学 生 也 挥他 们的创造 力。 ”要 鼓励学 生敢于发 问, 就 有 了学 习 的 内驱 力 。 敢 于 对 自 己不 懂 的 知 识 发 问 ,敢 于 对 有 不 同 总 之 , 通 过 一 系 列 的努 力 , 尽 力 培 养 学 见解 的地方发 问。因为敢 问是会 问的基础 , 生的 自主 学习意识 和 自学 能力,为 学生的终 学 生 只 有 敢 问 ,才 能 逐 渐 发 展 到 会 问 。 会 问 身 发 展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就是懂得 了质疑 ,对 老师 的讲 解质疑 ,质疑
E 蓬匦
星 旦 △
旦旦
文◎ 赵伟 ( 乐亭县汤家河高级中学)
一
历史课堂如何 突 出学 生的 主体地位
堂 , 它可 以启 发学 生 的心 智 , 但这 样 的课 堂必 须在老师 的指导下 ,以解决某 一重要 问 题为 中心 而进行 ,防止讨 论过程 中偏题和跑 题 ,背离 课堂设计 的初衷 。如 , 《 国大革 法 命和拿破 仑帝 国》这一课 中就 涉及到 拿破 仑 这个历史人 物的评 价。老师可 以引导 学生进 行讨 论 : 有人 说 拿破 仑 是 一个 精 明 的政 治 家;有人 说拿破仑 是一个英雄 ,改变 了欧洲 的历 史 :有 人说拿破 仑是个战 争的罪犯 ,是 暴 君 ; 有 人 说 他 的 措 施 巩 固 了法 国 的 革 命 成 果 ,应 该 得 到 肯定 :还有 人 说 他建 立 了帝 国,是 历史 的倒 退 ,应 该否定 。以上的说法 你 同意 那 种 ? 同 学 们 先 分 组 讨 论 , 最 后 小 组 间交换 意见 ,得 出结论 :拿破仑 的对 外战争 国进行 的是反 侵略战争 ,是正义 的; 中国军 打击 了欧 洲 的封 建 统 治 ,他还 颁 布 了 《 法 民英 勇 合 战 的精 神 ; 战 场 在 中 国 境 内 , 我 们 典》巩 固了资本主 义的社会秩 序 。虽 然对 外 占据 了 天 时 、地 利 、 人 和 的 有 利 因 素 , 以此 战争对 欧洲 其他 国家有侵略 的事实 ,但 功大 来 论 证 战 争 的 失 败 是 可 以 避 免 的 。 反 方 的观 于过 ,应该 得到历 史的肯定 。在 讨论 中,让 点是 :清 政府腐败 的封建专 制; 自给 自足 的 学 生充 当课 堂的主体 ,突 出了学生的主体地 小农经 济; 闭关锁 国的外 交政策 ;再加上 西 位 ,培养 了学生 的历 史思维 能力,加深 了对 方资本主 义势力 的强大等 因素来证 明鸦片战 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 固,提高了课堂效率 。 争 的 失 败 是 历 史 的必 然 。通 过 学 生 的激 烈 争 我 们只有 大胆把课 堂还给 学生,让学 生 章、荣禄 、康 有为等人 ,围绕 “ 宗之法 是 辩 , 既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 也 给 了 学 生 成 为 课 堂 的 主 体 , 学 习 的 主 人 , 才 能 调 动 学 祖 否 可 以 改 变 ”进 行 表 演 。 这 样 加 深 了 学 生 对 展 示 自 己观 点 的 机 会 。 同 时 , 学 生 也 学 会 了 生学 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才能 真正实现高 课 本 内 容 的 理 解 , 调 动 了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 积 多 角 度 、 全 方位 地 去 思 考 问题 了 。 效课堂。 三 、精 心 策 划课 堂讨 论 极 性 , 让 学 生成 为 了历 史课 堂 的 主 体 ,这 样 既完 成 了 教 学 任 务 ,又 培 养 了 学 生 的 参 与 精 讨 论 课 是 以 讨 论 为 主 要 方 式 的 综 合 课 我 国著 名 的教 育 家 陶行 知 先 生 曾 经 说 过 : “ 生是学 校的主人 ,是学 习的主体 , 学 先 生 的 责 任 不 应 该专 教 书 , 而 应 该 教 学 生 怎 么 学 。 ” 新 一 轮 的 课 程 改 革 中 也 强 调 学 生 应 该是教育 的主体 ,课 堂教学 方式无论 怎么改 变都不能 忽略学生是 学习的主 体。新课程 标 准 下 的成 功 课 堂 应 该 是 在 老 师 引 导 下 , 学 生 主 动 求 知 的 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同学 们 张 扬 个性 ,展 示 自我 。那 么在高 中历史课 堂教 学 中 ,如 何 突 出学 生 的主 体 地位 呢 ? 学生 自编自演历史剧 高 中历 史 知识 内容 繁 多 , 以单 一 的模 式 控 制 课 堂 必然 会 使 学 生 感 到 枯 燥 , 从 而 产 生 厌 倦 的 心 理 , 直 接 影 响 学 习 效 果 。 我 们 可 以在 教学时选择 课本中相关 章节 ,组织学生 自编 自演 历 史 剧 。 由 学 生 扮 演 历 史 人 物 , 把 文 本 内容 以艺 术 的 形 式 再 现 于 课 堂 , 引 导 学 生 融 入 到 历 史 的 情 境 中 去 , 以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历史的积极 性。如 ,高一课本 《 戊戌变法 》 中的维新 派和顽 固派论战的情 节,我 就指导 学生 根 据课 本 内容 自编 论战 时 的对 话 和 场 景 , 并 选 几 位 学 生 分 别 扮 演 双 方 的 代 表 李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