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模拟取款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模拟取款机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ATM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操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编程语言进行ATM机模拟程序的设计;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实现账户余额的查询、取款和存款功能。

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编写一个简单的ATM取款机模拟程序;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践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学习知识可以改善生活,提高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ATM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编程技能实现模拟程序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
1. 理论知识:
- 了解ATM机的基本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 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 掌握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2. 实践操作:
- 设计并编写ATM机模拟程序;
- 实现账户余额查询、取款、存款和退出功能;
- 学习调试程序,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大纲:
- 第一周:ATM机基本功能介绍,学习编程语言基础;
- 第二周:编写ATM机模拟程序,实现查询余额和取款功能;
- 第三周:实现存款和退出功能,学习调试程序;
- 第四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反馈。

4. 教材章节:
- 《信息技术》第三章:程序设计基础;
- 《信息技术》第四章: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所需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讲解ATM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基础知识;
- 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ATM机模拟程序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
- 通过分析实际ATM机的功能特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 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
- 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ATM机模拟程序;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小组合作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ATM机模拟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6. 评价与反馈法:
- 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全面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 占总评成绩的20%。

2. 作业:
-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占总评成绩的30%。

3. 实践项目:
- 对学生完成的ATM机模拟程序进行评价,包括功能实现、代码质量、创新性等方面;
- 占总评成绩的30%。

4. 考试:
- 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占总评成绩的20%。

5. 团队合作评价:
- 对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贡献、沟通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 该评价结果作为实践项目成绩的一部分。

6.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同伴之间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 该评价结果作为平时表现成绩的一部分。

7. 评估反馈:
- 教师在评估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 反馈应以鼓励和指导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 教学进度:
- 课程共分为四个教学周,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和一次实践课;
- 每周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相互衔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时间:
- 理论课安排在每周一,实践课安排在每周四;
- 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

3. 教学地点:
- 理论课在普通教室进行,便于教师讲解和多媒体演示;
- 实践课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确保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

4. 个性化安排:
- 针对学生作息时间,确保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段;
-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践课设置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索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辅导与答疑:
- 教师在课后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学资源:
-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料、在线视频等,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
-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7. 调整与优化:
-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安排,确保教学效果;
-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