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长沙市长郡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长沙市长郡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提取海水中的淡水资源
B.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
C.从海带灰中提取I-,需加入CCl4萃取
D.利用海水、铝、空气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滴入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B.
C.D.
5、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
再通入或加入某物质后,有沉淀生成,则该物质不可能为
A.HCl B.NO2C.NH3D.FeC13
6、对于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都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 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和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7、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B>D>C>A
C.C>A>B>D D.A>C>D>B
8、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16。
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与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来杀菌消毒 B.C极易溶于B中,溶液呈碱性
C.Y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D.A和C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关于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B.是无毒气体C.使品红试液褪色D.密度比空气小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均符合C H的两种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键
D.石油的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混合物
11、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用0.2mol的氯化钠固体配成溶液5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 B.0.2mol/L C.0.3mol/L D.0.4mol/L
13、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与对应的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
A.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B.苯与浓硝酸—取代反应
C.乙醇与钠—置换反应D.乙醇的燃烧—化合反应
14、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指原子利用率达100%,下列反应符合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由苯制硝基苯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CO还原氧化铁炼钢
15、下列金属的冶炼中,通过在高温下加入还原剂来完成的是()
A.Na B.Fe C.Al D.Ag
16、X、Y、W、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的电子数少5个。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W>Z B.W的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X的单质与Fe2O3高温下可发生反应D.Y的单质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17、常温时,下列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
..的是()
A.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c(Na+)=c(HClO)+c(ClO-)
B.10 mL 0.1 mol/L NH4Cl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10 mL pH=2的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c(Cl-)+c(OH-)=c(Ba2+)+c(H+)
D.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c(CO32-)+c(OH-)=c(H2CO3)+c(H+) 18、取三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98.3%的硫酸、新制氯水、浓氨水,三张试纸最
A.红、白、蓝B.黑、白、蓝C.白、白、蓝D.黑、红、蓝
19、丙烯(CH2=CHCH3)分子中一定共面的原子数有
A.4B.5C.6D.7
20、下列化学方程式,能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镁的是()
A.2Na+MgCl2=2NaCl+Mg B.MgCl2(熔化)Mg+Cl2↑
C.2MgO2Mg+O2↑D.MgO+C Mg+CO↑
21、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的是()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22、下列有关氢原子(用H表示)与氢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能:2molH >1molH2B.H原子间发生碰撞就能转化为H2
C.稳定性:H<H2D.H2→2H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碱式碳酸铜和氯气都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用酸性刻蚀废液(主要成分有Cu2+、Fe2+、Fe3+、H+、Cl−)制备碱式碳酸铜,其制备过程如下:
已知:Cu2+、Fe2+、Fe3+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Cu(OH)2Fe (OH)2Fe (OH)3
开始沉淀pH 4.2 5.8 1.2
完全沉淀pH 6.7 8.3 3.2
①氯酸钠的作用是;
②反应A后调节溶液的pH范围应为。
④造成蓝绿色产品中混有CuO杂质的原因是。
(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所用仪器需要检漏的有。
②若C中品红溶液褪色,能否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说明原因。
此时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
③写出A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微粒的化学式。
若向A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4、(12分)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E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
A、B、C、D、E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白蜡油的方法是___。
(2)丁烷是由石蜡油求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三个甲基(﹣CH3),则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
(3)反应B→C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为___,D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4)写出B+D→E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反应的速率比较缓慢,实验中为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有___(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25、(12分)H2O2是常用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在环境保护、医药、化学合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Ⅰ. 为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在相同的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a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实验2: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实验结
回答下列问题:
(1)H2O2的分解反应是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2的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有关。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a=____。
Fe3+可以作为H2O2分解化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
请写出ii。
i.2Fe3+ +H
O2=2Fe2+ +O2+ 2H+ii.____。
2
Ⅱ. 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某实验小组在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0~6 min中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约为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率为____。
26、(10分)将浓度均为0.01 mol/L 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
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
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 +2S2O32-+2H+=S4O62-+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H2O2+2I-+2H+=I2+2H2O
反应B:……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__。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______。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
(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试剂
序号用量(mL)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液
(含淀粉)
H2O
实验Ⅱ 5 4 8 3 0
实验Ⅲ 5 2 x y z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 min、实验Ⅲ是40 min。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
(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试剂
序号用量(mL)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
液(含
淀粉)
H2O
实验Ⅳ 4 4 9 3 0
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
..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工作过程中,两种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
(2)该电池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3)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的体积为_____L。
28、(14分)碳、氮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中,碳、氮的化合物性能优良在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
(1)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SiO2与过量焦炭在1300~1700℃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Si3N4(s)+6CO(g),已知60gSiO2完全反应时放出530.4kJ的能量,则该反应每转移1mole-,
(2)某研究小组现将三组CO(g)与H2O(g)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 H2
1 650
2 4 0.5 1.5 5
2 900 1 2 0.5 0.5
①实验1中,前5min的反应速率v(H2O)=_____________。
②下列能判断实验2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CO、H2O、CO2、H2的浓度比不再变化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e. v正(CO)=v逆(H2O)
③若实验3的容器是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实验测得H2O(g)的转化率H2O%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左上图所示,b点v 正
_________v逆(填“<”、“=”或“>”)
(3)利用CO与H2可直接合成甲醇,右上图是由“甲醇(CH3OH)一空气”形成的绿色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b 电极是该燃料电池的_________(选“正极”或“负极”);写出以石墨为电极的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Ⅰ.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金刚石和石墨②D和T ③12C和13C ④O2和O3
⑤CH4和CH3CH2CH3⑥CH2=CHCH3和CH2=CH2
⑦CH3CH(CH3)CH2CH3和CH3(CH2)3CH3⑧和
同系物_______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
Ⅱ.篮烷分子的键线式如图所示,试回答:
篮烷的一氯代物的种数为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Ⅲ.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NO2和N2O4之间发生反应2NO2(g) N2O4(g),如图所示。
(1)曲线____________ (填“X”或“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该反应达到限度时,Y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反应开始时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B
【解题分析】
A.乙酸含有羧基,油脂都属于酯类,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
B.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C正确;
D.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因此三者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正确。
答案选B。
【点晴】
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中必考部分的考查。
平时要重点关注必修二中几种重要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性质与应用。
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高分子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的区别,高级脂肪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D
【解题分析】
A项、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故A错误;
B项、海水中溴元素是溴离子,海水中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项、从海带灰中提取I-,需加水溶解、过滤,故C错误;
D项、铝、空气在海水中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题分析】
分析:A.根据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苯与水互不相溶;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的性质分析; C.根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广口瓶内有空气,可与NO反应; D.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本身不带电。
详解:A项,苯的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苯中的Br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褪色,故A项错误;
B项,浓H2SO4与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CO2,CO2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项正确;
C项,微热稀HNO3片刻,铜与稀HNO3发生反应生成NO,NO与广口瓶内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C项错误。
D项,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电中性,不带电,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萃取等知识点,属于常见的冷拼试题,考查点较多,学生应注意思维的及时转换来解答,B选项难度较大。
4、D
【解题分析】A.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氟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 错误;C.溴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为
,故D正确;故选D。
5、A
【解题分析】BaSO3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产生沉淀,故C有沉淀;SO2在氧化剂条件下,氧化成SO42―,产生BaSO4沉淀,B的NO2和DFeCl3能将SO2氧化成SO42―,故B和D有沉淀;A在酸性条件下,BaSO3不能沉淀,故选A。
6、B
【解题分析】
分析浓度变化关系:X(g)+3Y(g)2Z(g)
c起始/(mol/L) c1 c2c3
c改变/(mol/L) c1-0.1 c2-0.3 0.08- c3
c平衡/(mol/L) 0.1 0.3 0.08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反应中X和Y必然以1∶3消耗,因为达平衡时X和Y 浓度之比为1∶3,故c1∶c2=1∶3,合理;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应该和化学方程式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不合理;
C、由于起始时反应物是按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配料,故X和Y转化率相等,合理;
D、运用极限法,假设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c1的极限值为0.14 mol/L,而题设c1>0,反应又是可逆的,合理。
答案选B。
7、D
【解题分析】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A>B;②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由C→导线→D,所以金属活泼性:C>D;③A、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极是正极,所以金属活泼性:A>C;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极是负极,所以金属活泼性:D>B;综上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A>C>D>B,答案选B。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在判断时需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和某些金属的特殊性质等。
8、C
【解题分析】
根据10电子分子可围绕常见氢化物分析,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半径,可知Z是氢、X是氧、Y是氮,A、X与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H2O2可用来杀菌消毒,故A正确;B、C是NH3,极易溶于B——H2O中,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C、Y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可能是NH3只含有极性键,也可能是N2H4其中N―H是极性键,N―N是非极性键,故C错误;D、NO和NH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9、C
【解题分析】
A.1体积的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g/mol ,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29g/mol ,根据m M ρ=
V 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故D 错误;
故选C 。
10、D
【解题分析】 A . 分子组成均符合C n H 2n 的两种物质不一定互为同系物,例如乙烯和环丙烷等结构不相似,A 错误;
B . 糖类、油脂都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由C 、H 、O 、N 、S 等元素组成,B 错误;
C . 乙烯、苯乙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键,聚氯乙烯分子中不含有不饱和键,C 错误;
D . 石油是由很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其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一定沸点范围的多种烃的混合物,D 正确;
答案选D 。
11、D
【解题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判断。
【题目详解】
①任何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②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活化分子数,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答案选D 。
【题目点拨】
关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②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
③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
12、D
【解题分析】分析:用0.2mol 的氯化钠固体配成溶液500ml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c=计算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 用0.2mol 的氯化钠固体配成溶液500ml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Cl)=
=0.4mol/L ,
所以D 选项是正确的。
13、D
【解题分析】分析:A.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B.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C.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D.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详解: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B正确;
C. 乙醇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C正确;
D. 乙醇的燃烧是乙醇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14、A
【解题分析】
原子利用率达100%,也就是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若目标产物只有一种,哪该反应的生成物也就只有一种才能达到原子利用达到100%,
【题目详解】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故A项正确;
B. 苯制硝基苯反应中除了生成硝基苯外,还生成了水,故B项错误;
C.铜和浓硝酸反应除了生成硝酸铜,还生成了NO和水,原子利用率没有达到100%,故C项错误;
D.CO 还原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原子并没有利用,故D项错误;答案选A。
15、B
【解题分析】分析: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分离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据此解答。
详解:A、Na用电解法得到,A不符合;
B、Fe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B符合;
C、铝是电解熔融氧化铝得到,B不符合
D、银是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得到,D不符合;
答案选B。
16、B
【解题分析】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的电子数少5个,说明X位于第三周期,即X为Al,则Y为Si,W为C,Z为N,A、半径大小比较①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l>Si>C>N,故A说法正确;B、C的氧化物有CO和CO2,CO2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说法错误;C、利用Al的还原性强于铁,发生铝热反应,故C说法正确;D、Y为Si,可用于半导体材料,故D说法正确。
17、C
【解题分析】
A.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ClO)+c(ClO-),故A正确;
B.混合后为氯化钠和氨水,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C1-)>c(OH-)>c(NH4+)>c(H+),故B正确;
C.常温下,pH=2的HCl溶液浓度为0.01 mol•L-1,10 mL 0.01 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后,碱剩余,根据电荷守恒,c(Cl-)+c(OH-)=2c(Ba2+)+c(H+),故C错误;
D. 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c(CO32-)+c(OH-)=c(H2CO3)+c(H+),故D正确;
故选C。
18、B
【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试纸变黑,氯水中含有HClO,能漂白试纸,浓氨水显碱性,能使试纸变蓝,答案选B。
19、C
【解题分析】分析:由乙烯CH2=CH26原子共平面迁移理解分析。
详解:丙烯(CH2=CHCH3)分子中,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由于C-C键可绕键轴旋转,甲基中有2个H与其它原子不共面,有1个H与其它原子可能共面,所以丙烯(CH2=CHCH3)分子中一定有6个原子共面。
答案选C。
20、B
【解题分析】分析:根据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据此解答。
详解:A. 钠的金属性强于镁,不能通过反应2Na+MgCl2=2NaCl+Mg冶炼金属镁,A错误;
B. 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MgCl2(熔化)Mg+Cl2↑,B正确;
C. 氧化镁很稳定,高温很难分解,C错误;
D. 碳不能置换出镁,D错误;
答案选B。
2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要进行淀粉水解实验,首先要加入催化剂H2SO4溶液。
要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可在溶液中加碘水以检验是否还有淀粉。
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可先加NaOH溶液以中和H2SO4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加入Cu(OH)2悬浊液来检验葡萄糖,故B正确
考点:考查淀粉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答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22、B
【解题分析】
由H转化为H2时要形成化学键,而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产物所具有的能量比反应物的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A、C、D均正确,只有粒子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引发反应,B错误;正确选项B。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①将Fe2+氧化成Fe3+并最终除去。
②3.2-4.2。
③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银、稀硝酸,无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④反应B的温度过高。
(2)①分液漏斗
②不能证明,因为Cl2也有氧化性,此实验无法确定是Cl2还是HClO漂白。
2Fe2++4Br-+3Cl2=2Fe3++6Cl-+2Br2
③ Cl2HClO ClO-有无色气体产生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该化学工艺流程的目的用酸性刻蚀废液(主要成分有Cu2+、Fe2+、Fe3+、H+、Cl−)制备碱式碳酸铜。
必须除去废液Fe2+、Fe3+,结合题给数据分析,需先将Fe2+氧化为Fe3+才能与Cu2+分离开。
由题给流程图分析,刻蚀废液加入氯酸钠经反应A将Fe2+氧化为Fe3+,结合题给数据知加入试剂调节pH至3.2-4.2,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经过滤除去,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经反应B生成碱式碳酸铜,过滤得产品。
①由上述分析知,氯酸钠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并最终除去;②反应A后调节溶液的pH的目的是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pH范围应为3.2-4.2;③第一次过滤得到的产品为氢氧化铁,表面含有氯离子等杂质离子。
洗涤时,判断已经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银、稀硝酸,无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④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造成蓝绿色产品中混有CuO杂质的原因是反应B的温度过高。
(2)①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为固液加热制气体的装置,所用仪器需要检漏的有分液漏斗;②若C中品红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原因是因为Cl2也有氧化性,此实验无法确定是Cl2还是HClO漂白;C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装置B中氯气已过量,此时B 装置中亚铁离子和溴离子均已被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4Br-+3Cl2=2Fe3++6Cl-+2Br2 ;③氯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