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寒暄(xuān)夙(sù)望戎(róng)装璀(cuǐ)璨(càn)夺目
B.形骸(hái)模(mó)样呜咽(yè)广袤(mào)无垠(yín)
C.咀嚼(jiáo)默契(qì)执拗(niù)惴惴(zhuì)不安
D.杜撰(zhuàn)吞噬(shì)聒(guō)噪畏葸(sǐ)不前
【答案解析】A
(B模mú样C咀嚼juéD畏葸xǐ)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类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小事可以说比比皆是,我们的干部要经常去注意它、关心它。

B.刘主任高深莫测的话语让他摸不着头脑,他开始心虚了,几乎整个晚上都没合过眼。

C.小说的技巧不是细枝末节,也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决定小说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D.高三复习也要有长计划短安排,要循序渐进;最忌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答案解析】D
(好大喜功,喜欢干大事,立大功,多指不顾客观条件铺张浮夸,爱出风头。

用在此处语境不合,应改为“好高骛远”。

A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B高深莫测,高度和深度无法测量,形容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捉摸。

C细枝末节,比喻事件中细小、不重要的部分;常用来指被人们忽视的东西。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个词语,一个振奋人心的词语,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它叫“中国梦”!
B.“中国好声音”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拉萨山岭塌方事件发生后,国家紧急启动三级救灾应急预案。

权威人士强调: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卫生部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多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答案解析】A
(B项中“节奏”和“看得眼花缭乱”主谓不搭配。

C项中“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双重否定不当。

D项中“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宾语残缺,应加上“的行为”。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人是有机的,当我们重新组合自己,就会有新的创造。

②但是他虽然始终用同一个名字,在性格上,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是他原来那个人。

③不仅是身体,心灵也是如此。

④我们常以为一个动物在一生中只是同一个东西。

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只是他一个人。

⑤他的心情、见解、欲望、快乐、苦痛和恐惧,也都不是常住不变的,有些在生,有些在灭。

⑥他继续不断地在变成新人,也继续不断地让原来的人死灭,比如他的发、肉、骨、血,乃至全身都常在变化中。

A.④②⑥③⑤①B.①④⑥⑤②③C.④①②⑥③⑤D.①②⑥③⑤④
【答案解析】A
(④句为话题句,理应放在段首,②句逻辑上紧承④句,③句为承上启下句,理应紧跟⑥句,①句为总结句,放在结尾。


5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申之以孝悌之义悌:敬爱兄长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锐利
C.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D.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答案解析】B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王好战,请以战喻/作《师说》以贻之
C.吾尝终日而思矣/弃甲曳兵而走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答案解析】C
二者都为连词,表修饰,(A.取独/音节助词,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末语气词)
7
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嬴粮而景从
A.金就砺则利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解析】B
与例句都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锋利,C.名词用作动词,游水,D.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8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解析】D
(A.“受”通“授”,B.“无”通“毋”,C.“从”通“纵”)
9
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解析】D
判断句,其余三项为状语后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

太祖①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

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

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

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

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

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

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

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

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
诛也。

”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

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

是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

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

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

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

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指曹操。

②文帝:即曹丕。

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

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陈,备疑不渡陈:列阵
B.夏后政衰,始用刑辟后:帝王
C.蜀兵大至,淮逆击之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绥民夷绥:安抚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B.
C.D.
12.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B.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C.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D.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接着提前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
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⑴以状闻,太祖善之。

(2分)
⑵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3分)
⑶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分)
 
【答案解析】10.【C】(逆:迎敌、迎战。

)
11.【C】(而:连词,表转折;A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B于: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不译;D其: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

)
12.【B】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13.【D】(A.赐爵给郭淮的是魏文帝曹丕;B.“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错。

原文是“夏后政衰,始用刑辟”,意思是到了夏朝政令衰微后,才开始使用刑法。

C.原文是“堑垒未成,蜀兵大至”,并非在事先做好了准备,另外,时间顺序也不对。

)
14.⑴把这件事报告太祖,太祖认为他做得很好。

(2分,每个分句1分)
⑵(郭淮)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3分,每个分句1分)
⑶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2分,两个分句1分)
【参考译文】: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

曹操回洛阳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御刘备,任命郭淮为司马。

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有病未能成行。

夏侯渊被杀,军中大惊,郭淮收集散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负责,各部军营才安定下来。

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进攻。

各位将领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刘备会乘胜而击,于是诸将都想依汉水作阵来狙击刘备。

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能击败敌人,这不是上策。

不如撤离岸边,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等他们渡到河中央再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刘备。

”于是排好战阵。

刘备疑心重重,不敢强渡。

郭淮布署军队,坚决死守,没有一点撤退的意思。

此事上报以后,曹操很赞许,任张郃为持节都督,又任郭淮为司马。

曹丕即位后,赐郭淮为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以及征羌护军,协助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盗郑甘及卢水叛乱的胡人,大获全胜。

关中于是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黄初元年(220),郭淮奉命前来祝贺曹丕登基,在路上得病,所以迟了一些。

等到群臣欢会时,曹丕严肃地说:“从前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杀。

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
郭淮答道:“我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

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用刑。

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

”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任郭淮为领雍州刺史,封为射阳亭侯,五年后授以实职。

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

等见到他们,已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斜谷,在兰坑处屯田。

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

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

”司马懿同意这种观点,于是让郭淮屯兵北原。

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郭淮奋力回击。

过了几天,诸葛亮率大军西行。

诸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

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

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

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嘉平二年(250),皇帝下诏:“以前在汉川战役中,全军差点覆没。

郭淮临危不惧,军功记在史策。

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敌寇,对内安抚臣民。

功绩卓著,我特别嘉赏他,任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一如既往。


11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何也?。

《过秦论》
⑵,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⑸《劝学》中荀子指出“君子的本性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答案解析】⑴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⑵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
⑶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⑷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⑸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
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①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①格是:已是。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7.试分析诗歌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4分)
 
 
【答案解析】16.答:用今昔对比的手法(1分),把曾经白发新生时“不愿闻”与现在头成雪了“弹到天明亦任君”进行对比(内容1分),以豁达之语表悲切之情(1分)。

17.答:作者由昔日贬谪江州白发新生,怕听筝声,到如今饱经沧桑白发如雪,任君弹奏,由昔之伤离悲老,到今之冥顽无感于中,由多愁善感到心如止水(内容分析2分),写出了作者宦海沉浮,历经人生忧患之后,表面淡然旷达,实则深悲极苦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概括2分)。

13
论述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人类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一个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生态链中,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采用各种办法抵御虫害而使自己生存下去。

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在遇到虫害时,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

研究人员又发现,植物无法杀灭害虫时,会像人类一样,“疾呼”或“哭泣”,以此来呼唤害虫的天敌赶来吃掉害虫。

这种“呼唤”和“哭泣”是分泌一些吸引害虫天敌的易挥发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还会吸引害虫的寄生虫,使害虫成为寄生虫的宿主。

寄生虫把虫卵产在害虫幼虫体内,虫卵在生长发育阶段以害虫为食。

植物释放化学信号主要是对害虫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出反应,而不是对自己身体损害
作出反应。

此外植物的一种叫做jasmonate的激素也可能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天敌或寄生虫的化学信号。

这种现象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治虫方式。

199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非·泰勒把激素jasmonate 喷洒到西红柿上时发现,一种稀有的黄蜂对某种灰毛虫的寄生现象增加了两倍。

这个试验并不吸引农民,农民不喜欢在使用杀虫剂前就让作物受到另一类化学物质的污染,而且经济负担也是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最好是通过作物改良,让作物自己来吸引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从而应对害虫的攻击。

美国农业部化学家杰姆斯·图姆林森的研究小组已经确认了一种野生棉花株,比起栽培的家种棉花来能产生10倍多的害虫寄生虫吸引剂。

目前从理论上还不清楚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是如何辨别这些具有吸引力的化学物质的,与此相关的其他一些理论问题还存在争议,但这些试验已从实践上给人们以启发。

植物能否利用自身的挥发物质吸引足够的害虫天敌和寄生虫,还取决于附近有没有其资源库。

受东非农民几乎不用化学杀虫剂,而采用间种或套种的方法来吸引害虫的天敌杀灭害虫的启发,肯尼亚内罗毕的昆虫生理和生态国际中心设计了一种植物混栽的方法。

他们先在玉米和高梁地周围,栽种一种害虫喜欢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虫。

在玉米高梁中间,再栽种一些抗御害虫和吸引害虫寄生虫的植物。

在这样的栽培区害虫侵害作物的数量下降了80%,同时在害虫身上寄生的幼虫增长了约4倍。

这个试验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8.不属于第一段中所说的“办法”的一项是()(3分)
A.“呼唤”害虫的天敌来吃掉害虫
B.释放jasmonate吸引天敌
C.分泌化学物质杀灭害虫
D.吸引以害虫为宿主的寄生虫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jasmonate激素可能会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天敌的化学信号。

B.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是,发现了某些作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害虫寄生虫的能力,能够为实现作物改良提供帮助。

C.肯尼亚内罗毕的昆虫生理和生态国际中心采用的抵御虫害的方法是植物混栽的方法。

D.在农作物周围栽种害虫喜欢吃的植物,再在农作物中间栽种抗御害虫和吸引害虫寄生虫的植物,被认为是抵御虫害的有效办法。

 
20.根据全文所作的判断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所说的“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是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基本法则。

B.文章所阐明的理念是:人类要充分调动植物自身的抗虫害机能,同时使植物在自身遭到损害时能及时释放信号,寻求援助。

C.文章从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抗虫害机能出发,重点阐述了人类在利用、强化这种机能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完善。

D.文末所说“有益的经验”主要是在充分肯定这种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治虫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的作用。

 
【答案解析】18.【B】(jasmonate是植物自身具有的一种激素,说“释放”于文无据;jasmonate的作用是“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天敌或寄生虫的化学信号”,自身并不能“吸引天敌”。


19.【A】(杰里非·泰勒的试验结果“一种稀有的黄蜂对某种灰毛虫的寄生现象增加了两倍”,说的应该是吸引来了害虫的寄生虫,而不是吸引来了害虫的天敌。


20.【D】(A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如果说“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则差不太多。

B文章所阐明的理念应该为:充分利用植物体自身的抗虫害机能,大力推广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治虫方式。

C“强化”一词于文无据;“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于文无据。


14
现代文阅读(15分)
抚摸
胡生
下雪了,天冷。

我站在窗前,往外面看,一片皑皑的白。

所有的车都在街上小心翼翼地开,顶盖上蒙着雪,像个老太太。

我笑了,好天气!这样的天气,病人和伤者会增多,会因各大医院的满员而流入我的私立医院。

我没有理由不高兴。

神经内科的姚大夫走进来,说,又一个病人交不起住院费了。

我漠然地说,你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他的儿子很难缠,求得我没办法。

姚大夫说。

下午就断他的药,对付这种人非得来硬的!
姚大夫走了。

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

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一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刀至病除。

下午,一个黑脸大汉闯进了我的办公室。

看样子,他来者不善。

我处之泰然,习惯了。

我早已学会了从容应对。

他说他是那个被强制停药的病人的儿子,叫高大壮。

这个名字不错,活脱脱就是对他形象的概括。

我问,你有什么事?
求求你,院长,不要给俺爹停药!他依旧求。

我当然不想这样,可我这里不是慈善堂,没有钱,我的医院就无法运转,请你理解。

我说得坦诚。

俺知道,俺知道。

高大壮苦着脸,眼里泪花花的,请你再宽限几日,俺去筹钱。

我侧过身,望着窗外。

雪依旧飘飘洒洒,似乎北风也起来了。

真是好天气啊!对付高大壮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任他哭,任他闹。

“扑通”一声,高大壮跪下了。

一个大汉猛然跪下了。

一个大汉猛地跪在地上,把地板震得一晃,我瞧着他,那张黑脸上爬满了泪,像头绝望的水牛。

求你,救救俺爹,俺给你磕头。

他磕了,很响。

我有些不知所措。

我是经历过女人下跪的,但像高大壮这样的大汉,会跪,会流泪,会磕头,还是第一次。

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横下心,说,拿钱看病,天经地义,都像你这样,我的医院还不要关门了?
高大壮不哭了,黑脸更黑,鬓角一跳一跳的。

良久,他红着眼说,俺脸黑,你心黑。

你不给俺爹治病,俺也不让你好过。

俺这就下去喊,你这儿不是医院,是黑店,反正没指望了,俺大不了赔上一条命!
救护车的笛声,破雪而入。

病人正在增多。

这样的好时候,医院不能乱,绝不能让高大壮胡来。

我考虑着,该不该先稳住他……
这时,门又被推开,进来的是姚大夫。

他看着地上的高大壮,喉结滚了一下,对我说,院长,我又给病人恢复用药了。

请原谅,我没法面对病人,我是一个医生……
我愣了一下,点点头。

我说,你做得对,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高大壮,医院同情你,你也要理解医院,快去筹钱吧。

姚大夫很吃惊,高大壮也很吃惊。

末了,高大壮又磕了一个头,随姚大夫下楼了。

黄昏的时候,风刮疯了。

雪在空中横着飞,尖利的啸声穿过窗缝,刺入人的耳朵。

我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准备回家。

突然,走廊上响起了惶急的喊声,好像是哪里起火了。

我走出屋门,这才知道药品和器具仓库因职工私用火炉和电暖器失火。

如不及时控制,一旦借着风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危急!我一下子傻了。

片刻间,我如梦初醒,赶忙拨打119,
然后疯了似的奔向仓库。

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有的用盆,有的用桶,往里面送水,滚滚浓烟从门窗里涌出来,被风扯散。

谁在里面?我问。

不知道。

情况怎样?基本控制住了。

消防车赶到时,火已经被扑灭了。

谢天谢地,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这时,里面的人披着一床千疮百孔的被褥走了出来,天哪,是高大壮!
我目瞪口呆。

这个给我下跪的人,现在,是我的恩人。

我把高大壮安置在了病房,他的头发已全部烧焦,呼吸道也有轻微灼伤。

我抚摸着他粗糙的大手,许久才说,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危险去救火?
高大壮看着我,憨厚地说,你给俺爹治病,俺感激你。

仓库里那些东西,可都是救命的啊……
我落泪了。

我知道,我的心正被一只大手抚摸,我感到了柔软和疼痛。

(有删改)
21.试分析小说开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2.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分析“我”终于同意为高大壮的父亲恢复用药的原因。

(5分)
 
 
 
 
23.结合全文,谈谈“我”和高大壮谁是本文的主人公?(6分)  
 
 
 
 
【答案解析】21.①写出天气的寒冷,提示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②以天气寒冷引出职工取暖,为后文医院失火埋下了伏笔。

③恶劣的天气更衬托了“我”的冷漠。

④推动了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22.①在病人增多的情况下,“我”不想因高大壮闹事而把医院搞乱。

②高大壮的下跪,使“我”震惊,内心产生了感动。

③姚大夫已经恢复用药,“我”觉得应该顺水推舟。

④姚大夫所说的“我是一个医生”的话触动了“我”,唤醒了过去的“我”,唤醒了“我”作为医生的职业责任感。

【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

)
23.【本题考查人物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