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四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都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而①②④⑤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答案:A
2.某种昆虫对经常使用的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诱发种群中特定个体产生了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
B.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
C.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使用此杀虫剂过程中保持不变
D.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解析:杀虫剂对昆虫进行选择,而不能诱发种群产生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A项错误。
抗药性基因产生于使用杀虫剂之前,B项正确。
使用杀虫剂导致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从而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C项错误。
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只有与原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B
3.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几百年之后小岛上的这些兔子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产生后代。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B.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产生的不同变异
C.由于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较大的差异
D.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
解析:不同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一定方向变化,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不由环境决定,B错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了较大的差异,C正确;由于这些兔子后代与欧洲家兔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说明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D正确。
答案:B
4.(2016·唐山模拟)亚洲丛林中的一种雉鸡,其雄性个体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的最好解释是( )
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雉鸡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是对环境的适应
B.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
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雉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的潜在危险
D.雌性个体对具有色彩艳丽羽毛的雄性的选择,导致雌雄个体共同进化
解析: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交配,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从而导致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B正确。
答案:B
5.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均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项错误;自然选择不导致突变,B项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均可改变进化的方向和速度,C项错误。
答案:D
6.“超级细菌”可导致人死亡,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其主要原因。
依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解析: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在其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进化过程中,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发变异。
答案:A
7.(2016·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
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答案:C
8.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杂交后得到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和自由交配,则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
A.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
B.A基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
C.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
D.A基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
解析:分析可知,F1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选择显性个体,即AA∶Aa=1∶2,在繁殖后代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
自交后代:AA的比例为1/3+1/4×2/3=1/2,Aa的比例为2/3×1/2=1/3,aa的比例为2/3×1/4=1/6,则a的基因频率=1/6+1/3×1/2=1/3,A的基因频率为2/3。
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即A的基因频率为2/3,a基因频率为1/3,子代中Aa的频率为2×2/3×1/3=4/9。
故C正确。
答案:C
9.(2016·邢台摸底)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RR、Rr和rr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R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解析:原来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RR、Rr、rr的果蝇分别有3 000只、11 000只、6 000只,从岛外入侵2 000只基因型为RR的果蝇后,此时的种群中RR、Rr、rr的果蝇分别有5 000只、11 000只、6 000只,此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5 000×2+11 000)/(22 000×2)≈48%,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则F1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约为48%。
答案:B
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
解析:如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因为有杂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A 错误;如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原本A与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意味着生物进化,D错误。
答案:C
11.(2016·大连测试)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如果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C
12.(2016·山西四校联考)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 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解析: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c表示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有多种方式,如多倍体育种不需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为突变、重组产生不同品系的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原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也为50%,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50/110=5/11,D正确。
答案:A
13.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
致命疾病的病毒。
如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
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
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
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 )
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
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突变
解析:在这两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病毒和兔子始终在一起,不存在隔离,两生物的协同进化是由于彼此存在变异和相互选择。
答案:D
14.(2016·无锡模拟)如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
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
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
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你认为
比较合理的是( )
解析:亚种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个种群
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符合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5.(2016·哈尔滨模拟)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 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2)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10%+1/2×20%=20%,d=70%+1/2×20%=80%;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4%+1/2×32%=20%,d=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
16.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
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
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2)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杀虫剂起到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个体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据题图观察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a、a→A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诱变处理的时间较长才会达到效果。
(4)碱基互补程度越高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②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③基因突变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4)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