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下进行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把教师看成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建构者、创造者、实践者,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在整合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被提上了新的日程。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能会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也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把教师看成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建构者、创造者、实践者,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教学设计理念,还是广大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的唯一依据,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依靠点和落脚点。
为此,教师必须在整合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1.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制定并实现多层次的目标:“通过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自己探索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机地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构的各环节、要素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质”。
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种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活动。
为此,设计时要全面论证信息技术在支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中的作用。
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等多种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环境、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类型。
情境是知识的寄居地、储存地和回忆、检索的有效提示。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情境化的,信息技术将有助于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
如很多数学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亲身经历到,计算机提供的微型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得正式数学概念之前的数学现象的经验。
如在“二面角”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人造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打开的门与门框所在的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等等。
然后提出问题:二面角是怎样定义的呢?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方面也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
3.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改善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
对于选修系列中某些专题的学习,可在上课时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配合教材的问题情境和思考题,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后可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形式。
而对必修系列中一些可以拓展延伸的内容,比如函数图象变换、概率中几何概型的计算等,教师不妨先提供学生相关数学软件、演示课件、实验课件等信息技术支持,让学生先自主实验,再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去进一步深层次理解这些内容。
4.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模式
4.1 由传统模式延伸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课堂上采用老师讲解、计算机演示和提问的方法,以教为主,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新内容,将它们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整合起来,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不能直接使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但通过教师利用媒体转化为信息显示给学生,将抽象化为形象。
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强了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4.2 探究协作型教学设计模式。
该协作型模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角色扮演4种类型。
它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其方法和步骤为:教学目标分析——创设情景——信息资源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效果评价——强化练习设计。
4.3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型教学设计模式。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该种模式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理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其过程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网络课件,列出自学思考题,在课堂上给各组学生分配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查找资料。
各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讨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最后把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总结交流。
5.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一些新的、能体现现代数学思想的内容进入平常的数学课堂提供了可能。
其中数学新课程中算法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
结合具体实例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是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样的课程内容还有很多,这使得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单调、不再与现实脱节。
教师应利用网络尽可能搜索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来丰富和更新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回归到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教学内容呈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6.关于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
传统的包含教材、黑板、投影、幻灯片等,现代的主要是计算机、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更多的是关于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能过分夸大。
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对于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极为重要。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下,进行教学设计要防止用信息技术化的过程代替学生数学思维化的过程。
整合下的教学设计:①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运用信息技术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思考,不要让技术束缚师生的思想,淡化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②要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教科书等资源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节约时间来提升学生对数学过程、数学本质的理解。
③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丢失数学的特色,而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教师、资源的发展。
④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设计,实现整合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