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技理」太极拳之“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技理」太极拳之“劲”
作者:罗永平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重要拳理之一;而太极拳用“劲”则是“用意不用力”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劲”和“力”从物理学上讲是一个意思。
比如,我们说某人劲大,也可以说某人力大。
“力”或“劲”的物理属性是,使物体的加速度和外形发生变化以及物体间相互的作用。
她有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人用力,往往使某一关节和几个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做强直的等张或等长收缩,动作僵硬,不协调,造成一用力则局部或全身僵硬状态,久之成为习惯。
太极拳称之为僵劲或拙力。
这种力,成为有力打无力,劲大打劲小的惯例和普遍道理。
王宗岳说这样的力“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后有也”。
先天自然之力除本身具有外,还可以外在辅助锻炼,比如举重物、打沙袋等。
但这种力用时则有力,不用时则轻浮,年轻时则有力,年纪大时力则逐年减退,直至退化成一堆泡肉。
“文革”期间与笔者同代的许多年轻人举石担,抛石锁,搬哑铃等,练得膀大腰圆,胳膊有35厘米以上之粗,如今却是力小肉浮了。
而太极拳功夫较好者,胳膊棉里裹铁,分量极沉,而且年纪越大功夫越深,劲道越足。
在太极拳界,从来不用,也忌讳用“力”来表示太极拳功夫,而一概用“劲”来说明,“八门”劲别就是很好的例证,你总不会把“捋劲”说成“捋力”、“按劲”说成“按力”吧。
把“劲”的概念引入太极拳的,笔者以为首推陈鑫。
在他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以“缠丝劲”和“缠丝精”的词语表述太极拳的劲力。
这可见他在此书中仿效上古奇书“河图”所作的“太极图内精圆图”(见下图):
太极图内精圆图
陈鑫配以此图的文字解说道:“河图实为缠丝精之祖。
单开如一
字;两头合住,周围撑开,则为太极圆图;错之,则为缠丝图;双之,则为扁图;再双之,四角撑开,则为方图;至三角、五角、六角、七角、八角、九角,皆为方图也;皆由一生二而推之也?兹不俱论。
此图专主缠丝劲说。
因图中股肱宜用,故推及之”。
陈鑫以此图表达他对太极拳“缠丝劲”和“缠丝精”的意境,形象显现“缠丝劲”和“缠丝精”的运行变化轨迹。
那么,这个“缠丝劲”的“劲”是什么样的“劲”?陈鑫没有详细说[注1]。
笔者以为,陈鑫不用“缠丝力”而以“缠丝劲”来界定太极拳的“力”是太极拳拳理的一大创造。
他抛弃了物理意义上“力”和“劲”的同质点,根据太极拳这一新拳种原理和特点,赋予“劲”在太极拳中特定含义。
至此以后,太极拳的“劲”得到共识和普遍采用。
关于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问题,前辈和方家论述很多,笔者不再狗尾续貂。
倒是太极拳的“劲”尚可议论。
什么是太极拳的“劲”?陈鑫也不是一点没解释,请看下图:
人身缠丝正面图
他在“人身缠丝正面图”中说道,“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
外达于肤。
是一股,非有几股。
劲,即气之发于心者”。
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
陈鑫乃高人,一语点出太极拳的“劲”和物理属性上“劲”的差别,虽然他说得并不完善和细致。
我们知道,“气”是人体的生理属性,将生理属性的“气”引入太极拳的“劲”,确实是前无古人。
于此,太极拳的“劲”除了保留了物理属性的特征外,还有其生理上的属性。
笔者以为,太极拳的“劲”是人体力学的特殊结构,是内气在人体空间,经经络运行产生,并通过肌肉、筋骨的对拉拔长、松柔协调,而独立存在、富有弹性的劲力。
她的表征为:
1、劲呈弧形和螺旋缠绕;
2、劲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变幻莫测,来去无踪;
3、劲的量化根据个人太极拳功夫的深浅、内气的储量、肌肉筋骨的张力而决定;
4、劲的接触点松柔浑厚、棉里裹铁。
太极拳“劲”的表现有多种,除了我们已知的掤捋挤按采列肘靠、沾粘连随、缠丝劲劲别外,太极拳者还有诸如寸劲、挂劲、抹劲、拨劲、抖弹劲等。
充分显示太极拳劲别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
太极拳的“劲”在太极拳套路动作中表现,在太极拳推手与散手中显示。
因此,太极拳“用劲不用力”和“用意不用力”同样为太极拳重要拳理之一吧!
太极拳“用劲不用力”,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如果不明白拳理和正确训练方法以及自己的刻苦练习,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
【懒扎衣】之“翻手为云” 招术
怎样练成太极“劲”?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以为:
一要拳架中找。
只要太极拳一走架,阴阳即起,则太极拳的“劲”就开始在人体空间运行,也就是周身要有“太极劲”。
动作正确缓柔,内气能运转是前提。
先找“劲”的感觉,手有掤感,动作有弧感,周身有圆感。
再找“劲”的点,即触点、落点。
太极拳每一动作都有技击含义,那么,每一动作制服对手或化解对手的触点或落点要知道、要体悟。
久之,你在行功走架时,“太极劲”就有了感觉和体现。
二要推手中得。
空架行拳有“劲”了,但一接触物体就全无。
推手练习不仅将拳架中体悟的“劲”感知于对手,还要听懂、体会对手的“劲”。
久之,知己和知彼的“劲”逐步得到。
三要喂劲中求。
以上二点有了,但还不能散放对手,你只能听得对手的“劲”,或化卸或化蹩,使对手处于背势。
这时,要拆拳喂劲。
将每一拳架的劲别、劲点、劲路等技击含义拆开讲解,同时,老师当靶并使用攻击招势,学生应对,并以老师拆拳讲解的“劲”在老师身上拿打、散放体会。
这个时期,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当靶试劲不仅学生练不出太极劲,而且自己很容易受伤。
所以,一般老师
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试劲。
但是,不经过这样的试劲,学生是练不出较好的太极拳“劲”的。
最后,就是散手实战体验了。
太极拳的“劲”是太极拳功夫好坏、深浅的重要标志之一,太极拳者不能等闲视之!
[注] “缠丝劲”与“缠丝精”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参见笔者拙文《“缠丝精”与“缠丝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