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在线平时作业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第1题.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选项A:2I0
选项B:1.5I0
选项C:1.2I0
选项D:I0
参考答案:A
第2题. 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
选项A:15%
选项B:20%
选项C:25%
选项D:30%
参考答案:C
第3题. 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当不对称时下列()考虑是正确的。
选项A: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应计算扭转的影响
选项B: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对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
选项C: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扭转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选项D:平面不对称时结构不必计算扭转影响,但应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C
第4题. 设防烈度为8度的现浇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横向剪力墙的间距,下列()符合规定要求。
选项A:≤4B,并且≤50m
选项B:≤3B,并且≤40m
选项C:≤2.5B,并且≤30m
选项D:≤2B,并且≤30m
参考答案:B
第5题. 高耸结构风荷载计算中,需要计算顺风向风振系数的条件是()。
Ⅰ.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时。
Ⅱ高度大于100m,其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 Ⅲ.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Ⅳ所有高耸结构都要计算
选项A:Ⅰ和Ⅱ
选项B:Ⅱ和Ⅲ.
选项C:Ⅲ.和Ⅳ
选项D:Ⅰ和Ⅲ
参考答案:D
第6题. 某框架结构,6度设防,II类场地,32m高,其框架轴压比问题是()。
选项A:不计算地震作用,轴压比可不验算
选项B: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值,按三级抗震要求验算轴压比
选项C:取竖向荷载轴力和风荷载20%组合的轴力值,按三级抗震要求验算轴压比
选项D:计算地震作用,取有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值,按三级抗震要求验算轴压比
参考答案:C
第7题. 限制结构高宽比的目的是()。
选项A:避免房屋产生剪切破坏
选项B:避免房屋产生弯曲破坏
选项C:防止房屋产生不均匀沉降
选项D:增大房屋的整体刚度
参考答案:D
第8题. 在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为()年。
选项A:30年
选项B:50年
选项C:80年
选项D:100年
参考答案:D
第9题. 8度地震区,下列()结构不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选项A:高层建筑结构
选项B:长悬臂结构
选项C:烟囱
选项D:大跨度结构
参考答案:C
第10题. 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是()。
选项A:底部剪力法
选项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选项C:弹性时程分析法
选项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参考答案:B
第11题.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2题. 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大,内力
的速度增加最快,水平位移次之。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13题. 概念设计是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从宏观上决定结构设计
中的基本问题。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4题. 带边框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边框柱大。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15题. 在结构设计时,高层建筑的高度一般是指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离,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构架等高度。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6题. 竖向荷载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传递累积的,使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7题. 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8题. 剪力墙腹板中存在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二者都可阻止斜裂缝展开,维持混凝土抗剪压的面积,从而改善沿斜裂缝剪切破坏的脆性性质。
它们各自所起作用的大小与剪跨比、斜裂缝倾斜度有关。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9题.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时,为了简化计算,采用的两个假定是:平面结构假定与楼面刚度无限大假定。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20题. 震级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