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2016至2017学年6琵琶行并序课时演练 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导学教案、练习题及答案(两课时)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导学教案、练习题及答案(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自号“酔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
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
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并序)》word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字词2、了解本文故事情节3、反复诵读并背诵【课前预习】一、文学文化常识1.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2.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预习课文内容1、给下列生字注音湓()商贾( ) 嘈()杂舫()船虾()蟆()钿()头云篦() 呕哑( ) 嘲()哳()谪()居荻()花铮铮()捻()2、疏通文本,将下列括号内容补充完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句式:)。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琵琶行(并序)文本导学学习重点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从而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验;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1.读准字音(1)湓.浦口(Pén)(2)贾.人(ɡǔ)(3)迁谪.(zhé) (4)浔.阳江(Xún)(5)嘈.嘈(cáo) (6)六幺.(yāo)(7)幽咽.(yè) (8)东船西舫.(fǎnɡ)(9)虾蟆..(hámɑ) (10)钿.头银篦.(diànbì)(11)嘲哳..(zhāozhā) (12)阑.干(lán)2.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曲终收拨当心画.:通“划”。
②家在虾.蟆陵下住:通“蛤”。
(2)古今异义①因为..长句古义:因,于是;为,写、作。
今义: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介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连词。
②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鼓出来,高于周围;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今义:调整;治理。
④今年欢笑复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称排行在第一的人。
(3)一词多义①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②命⎩⎨⎧ 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③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④是⎩⎨⎧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动词 ⑤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⑥轻⎩⎨⎧ 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副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⑦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副词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副词⑧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形容词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此物故.非西产:本来,副词故.垒西边:旧的,形容词(4)虚词归纳 ①于⎩⎪⎪⎨⎪⎪⎧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向于.是余有叹焉:介词,对,对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对于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向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②为⎩⎨⎧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读wèi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动词,是 3.词类活用(1)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2)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3)浔阳江头夜.送客: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5)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浸湿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高中语文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3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 7 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课方案 3 语文版必修2第 7 课《琵琶行并序》教课方案3教课目的:1.学惯用比喻描绘声音变化的写法,培育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声音的高明技法。
3.感觉“声中之情”教课重难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声音的高明技法教课方法:朗诵、研究学生剖析:1、学习特色: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得、加工、办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裕生机且对本课学习有浓重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小,对琵琶的认识不多,缺少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且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学法指导:采纳朗读感悟式教课。
本诗是唐诗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重,特别是对琵琶声的音乐表现手法特别丰富,应指引学生多多朗读,品尝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境界,特别是集中描绘音乐的第二部分更要仔细玩味。
朗读法贯串整个教课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又培育了学生的语感,两全其美。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认识到诗歌中一共描绘了三次音乐的演奏,你发现哪一次的音乐写得最为出色的吗?明确:是第 2 自然段二、朗诵感知1、全班齐读第 2 自然段2、教师正音,朗诵指导3、个别学生朗诵三、详细研读1、找出第二段中描绘音乐的八个比喻句(边发问边板书)音乐特色感情转轴拨弦缓和低落(序曲)先有情低眉信手声声思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穷事如急雨粗重急骤如密语稍微委宛珠玉落盘洪亮圆润莺语花底委宛流利冰泉冷涩堵塞压迫幽愁暗恨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热潮)铁骑突出高亢雄伟如裂帛短促迫切(曲终)、余韵悠悠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色?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习的、近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斑斓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令人有亲耳倾听之感。
(视觉、听觉融通——通感)(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3)、听者与弹者感情交叉(4)、景特描绘衬托氛围四、拓展训练听蜀僧睿抚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同步测试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同步测试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基础过关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随随便便B.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叹息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哭泣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低眉信手续续弹C.枫叶荻花秋瑟瑟D.终岁不闻丝竹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转徙于江湖间却坐促弦弦转急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D.填酒回灯重开宴满座重闻皆掩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C.使快弹数曲D.歌以赠之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A.烟笼寒水月笼沙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一项是()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
②③④D.③④⑤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A.以环境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衬托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环境的静寂,表现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烘托听众凄切的情感。
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备受追捧的情景。
北宋宰相寇准,生活极度奢侈,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给歌女。
寇准的侍妾作绝句《呈寇公二首》讽刺他。
下面是其中的一首,但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充完整。
请选出正确的一项()①一____清歌一____绫,②美人____自意嫌____。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2
《琵琶行》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2. 整体感知,并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
3. 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的渐进过程学习目标1. 通过解析诗歌,理解作者在描写音乐时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包括想象联想、比喻、通感、正侧面描写等等。
2. 提高诗歌朗诵的技巧,培养朗诵的感情。
3. 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中心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音乐的描写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
2.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学习活动及行为导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引入新课。
【模块一】知人论世(1)知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将其诗歌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山水诗,《琵琶行》是一首感伤诗。
(2)论世: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3)文体知识:乐府诗歌、行、引: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语文版语文高一必修2学案 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
第6课琵琶行(并序)本课话题——命运一、从课本中积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生情痴为谁?一生忠义为何?同是痴人,同是可怜人。
一袭青衫,落魄江湖,一身风尘,满面憔悴。
微凉岁月,水色如烟,分不清哪是时光,哪是忧伤,徒留一指流沙,低吟浅唱……琵琶韵里梦魂扬,诉尽相思欲断肠。
只叹红尘易醉,情难断。
愿君但惜琵琶缘,一曲琵琶一生牵。
他赠诗篇,她赠往昔。
萍水相逢,却成知己。
二、从自然中积累小草不惧重压,顽强地生长在石缝;胡扬不惧干旱,屹然挺立在沙漠;雪莲不惧冰冻,傲然开出圣洁的花朵。
大自然,时时处处奏响着挑战命运的乐章!三、从历史中积累您(贝多芬)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
您在这片浩渺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
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
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
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
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四、从名言中积累1.命运总是宠爱勇士的。
——英国谚语2.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维尼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4.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伏尔泰5.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命运。
——罗曼·罗兰一、作者简介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少年即以诗成名,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思考:小序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板书要点)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部分: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重闻琵琶青衫湿)3. 思考,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别是明写还是暗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第一次演奏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手法:侧面烘托。
4.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
高二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2 语文版必修2
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第7课《琵琶行并序》教案2教学理念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高考诗词鉴赏的知识、方法、技巧呢?本人结合自己在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实际经验,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诗词鉴赏方法,现一一展示出来,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把握诗歌基本内容,概括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把握诗人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解题1、体裁上《琵琶行》中的“行”,“乐曲”的意思,从形式上属于歌行体,古体诗,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形式较自由,模拟汉代的“乐府诗”,用新题材写事实,形成“新乐府诗”。
乐府诗发展历史:汉乐府“缘事而发”→曹操诸人“借古题而写时事”→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准则,即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此,白居易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提倡“汉乐府精神”。
2、题材上《琵琶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借助叙述琵琶女的苦难身世、经历、遭遇,来书写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
在诗歌风格上,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作者的身世背景可以根据第三册语文课本第40页课下注释3,即“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时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引导学生从注释中挖掘诗人的身世背景。
诗文的通读和通译1、可以放录音让学生听全诗。
放录音的话,学生只听不读,效果较差。
2、不如找6个同学通读全诗,6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和五段“诗文”。
3、同时再找6个同学通译全诗,6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的译文和五段“诗文”的译文。
诗文较长,通读和通译全诗,不仅预习、熟悉了全诗,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和放录音相比,效果会更好。
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的唐朝6琵琶行(并序)课时演练语文版必修2
6 琵琶行(并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湓.浦/盆.景贾.人/商贾.抡.材/漂沦.憔悴B.转徙./敝屣.迁谪./鸣镝.鲟.鱼/浔.阳江头C.裂帛./绵.密嘲.哳/嘲.讽龙虾./虾.蟆陵D.钿.头/佃.户银篦./蓖.麻骑.士/铁骑.突出解析:A项,pén,gǔ,lún;B项,xǐ,zhé/dí,xún;C项,bó/mián,zhāo/cháo,xiā/há;D项,diàn,bì,qí。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曲罢悯然添酒回灯醉不成欢犹抱琵琶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浔阳江头凝绝不通C.轻拢慢捻银瓶炸破间关莺语铁骑突出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名属教坊镝居卧病解析:B项,“徒”应为“徙”;C项,“炸”应为“乍”;D项,“镝”应为“谪”。
答案:A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忙B.曲罢悯然..悯然:忧郁的样子C.低眉信手续续..弹续续:一个接一个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随便解析:A项,快:畅快。
答案:A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A、B、C三项均是借代;D项是比喻,用“泉流冰下难”来比喻琵琶的声音。
答案: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高中语文 2_6琵琶行(并序)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
2.6琵琶行(并序)一、基础考查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浔.阳(xún)枫.叶(fēnɡ)瑟.瑟(sâ)迁谪.(zhã)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C.幽咽.(yâ)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ǐ)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篦.(bì)解析:选C。
C.“暂”读“z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解析:选A。
B.老大:年纪大了。
C.去来:去了以后。
D.掩泣:掩面哭泣。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歌.以赠之A.浔阳江头夜.送客B.遂命酒.C.问君西.游何时还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解析:选B。
B项与例句为名词作动词。
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②今漂沦憔悴..③因为....长句④似诉平生不得志⑤铁骑突出..故..刀枪鸣⑥暮去朝来颜色⑦老大..声..嫁作商人妇⑧凄凄不似向前⑨门前冷落..衣裳起敛容..鞍马稀⑩整顿A.①⑤⑧B.⑦⑨⑩C.③④⑥D.②④⑨解析:选D。
①古:第二年;今: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③古:两个词,“因此作”之意。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古:冲出来;今:鼓起来。
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⑦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
⑧古:以前,先前;今:指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课件:第6课琵琶行(并序)1
第二段是“江心凝听琵琶曲”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浑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浑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典型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 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 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 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 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 琵琶女好像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 愁。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往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 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夸耀、追恋、惋惜的态 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 中得到觉醒。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过渡句——承上(第二、第三段);启下(第五段)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文的主题句。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我从去岁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愁闷心情。 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琵琶。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 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 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 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 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风景的渲染,情节 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 性和抒情性融会无间。
起对照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 今日辛酸 孤寂伤感 夜梦往事——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6课 琵琶行(并序)学案 语文版必修2
第6课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从而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验。
2.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湓.浦口( ) (2)贾.人( )(3)迁谪.( ) (4)浔.阳江( )(5)嘈.嘈( ) (6)六幺.( )(7)幽咽.( ) (8)东船西舫.( )(9)虾蟆..( ) (10)钿.头银篦.( )(11)嘲哳..( ) (12)阑.干( )答案(1)pén(2)ɡǔ(3)zhé(4)Xún(5)cáo(6)yāo(7)yè(8)fǎnɡ(9)há mɑ(10)diàn bì(11)zhāo zhā(12)lá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罢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漂沦..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沉吟..放拨插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梦啼妆泪红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贬官,降职 (2)唐代对弹琵琶的艺人或曲师的通称 (3)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高中语文 《〈琵琶行〉(并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琵琶行〉(并序)》学案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浔阳(xún)枫叶(fēnɡ)瑟瑟(sè)迁谪(zhé)B.慢捻(niǎn)霓裳(ní)六幺(yāo)嘈嘈(cáo)C.幽咽(yè)暂歇(zhàn)乍破(zhà)转徙(xī)D.收拨(bō)裂帛(bó)钿头(diàn)银蓖(bì)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4.“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5.《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默写句子。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琵琶行(并序)
一、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 借助工具书和反复朗读纠正字音,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
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3.学习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
(二)知人论世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
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三)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音错误的一项是()A. 湓浦..然(zhēng)商贾.(gǔ)悯.然(mǐn)..(pén pǔ)铮铮B. 憔悴..(qiáo suì)转徙.(xǐ)恬.然(tián)谪.(zhé)C. 荻.花(dí)捻.(niǎn)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D. 裂帛.(bó)虾蟆..(hámá)红绡.(xiāo)钿.头(diàn )2.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名句默写。
(1),犹抱琵琶半遮面。
(2)嘈嘈切切错杂弹,。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座中泣下谁最多?。
二、优选导学(一)课文图解琵琶女年少:色艺双绝,风流一时失宠中年:年老色衰,孤独清凄琵琶行(并序)昔日:才华横溢,官位显赫诗人今日:谪居卧病,取酒独酌失意(二)文章主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里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抒发了诗人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湓.浦/盆.景贾.人/商贾.抡.材/漂沦.憔悴
B.转徙./敝屣.迁谪./鸣镝.鲟.鱼/浔.阳江头
C.裂帛./绵.密嘲.哳/嘲.讽龙虾./虾.蟆陵
D.钿.头/佃.户银篦./蓖.麻骑.士/铁骑.突出
解析:A项,pén,gǔ,lún;B项,xǐ,zhé/dí,xún;C项,bó/mián,zhāo/cháo,xiā/há;D 项,diàn,bì,qí。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罢悯然添酒回灯醉不成欢犹抱琵琶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浔阳江头凝绝不通
C.轻拢慢捻银瓶炸破间关莺语铁骑突出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名属教坊镝居卧病
解析:B项,“徒”应为“徙”;C项,“炸”应为“乍”;D项,“镝”应为“谪”。
答案:A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忙
B.曲罢悯然
..
悯然:忧郁的样子
C.低眉信手续续
..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
..度
等闲:轻易,随便
解析:A项,快:畅快。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
..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
..妒。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解析:A、B、C三项均是借代;D项是比喻,用“泉流冰下难”来比喻琵琶的声音。
答案: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
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解析:A项,“大弦小弦一起奏响”不对,“错杂”的意思是“交错”,而不是“一起”。
答案:A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我闻琵琶已叹息,。
(4)座中泣下谁最多?。
答案:(1)相逢何必曾相识(2)唯见江心秋月白(3)又闻此语重唧唧(4)江州司马青衫湿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7.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诗中“颜如雪”“娉婷”“十七八”以及“愁绝”“泣”“独”“凄切”来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知识窗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从诗歌的作者着手,所考查诗歌的作者一般是教材中学过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一般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与《琵琶行》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解析:两诗在整体风格上差异很明显,一个浓墨重彩,一个简笔勾勒。
据此具体分析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属五言古诗,篇幅短小,基本上用白描手法,
用朴素简练的笔墨来勾勒形象,结尾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较大;《琵琶行》则是乐府古体诗中的长篇巨制,描写细致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正面描述,也有侧面烘托;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更富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解析:留下空白,让人有更多发挥的余地。
一者,让人回味刚才那美妙的乐曲;再者,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弹者因何而“弦凝”?自然与上一句中的“感”有关,那又是在“感”什么呢?从其中的“暗低容”可见,一定是伤心悲苦之事。
参考答案:①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
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②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10.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
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解析:《夜筝》描绘了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并序)》是相似的。
再者,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夜筝》中的弹筝者与《琵琶行(并序)》中的琵琶女也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
参考答案:《琵琶行(并序)》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三、语言运用
11.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可。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1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解析:此题是续写式仿写,要注意选取诗人及作品,注意选取的意象和情感要和作品相符。
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13.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将要朗诵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至少引用原作中的一句诗文;不超过60字。
解析:所谓主持词,其实质是一种串台词的形式,只不过是针对一个主要内容,可先按要求写出对象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呼应的泪。
14.(2014·浙江高考)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
“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
首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月”落在“湖”中,“鱼”也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其次,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再次,选择一组相关意象,按例句的句式结构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