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用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的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象不一致;故A不正确;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和水,至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开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直至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剂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但应仍为碱性,不可能成为酸性,与图象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
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
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
Al(OH)3治胃酸过多是,胃液pH的变化情况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
合加强热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
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
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胃液pH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pH不能增大到7,更不能超过7,故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小,选项A错误;
B、锌与盐酸反应时氢气是从零点开始的,选项B错误;
C、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项C错误;
D、浓碱溶液的pH值要比稀碱溶液的高,由于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相同,但由于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pH值变化有差异,选项D正确。
故选D。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
8.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C.用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服用胃舒平[主要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
多,胃液pH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8,体积之比为2:1,故A错误;
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反应速率要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且二者反应后化合价均为+2价,在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气体多,故B正确;
C、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氧气质量相等,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故C错误;
D、胃酸pH小于7,服用胃舒平,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因此pH值会有所增大,但是胃仍然处于酸性环境,所以最后PH仍然小于7,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所得溶液显碱性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
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
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
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
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B。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当反应开始后就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当氯化铁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固体中钾元素是质量不变,但是由于氧气的生成,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刚开始是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在加入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但是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或者碱性,pH一定小于7,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分析图像题时,要抓住图像的三要素,即起点、过程和拐点。
11.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水浓硫酸溶液的温度
B水碳酸钠溶液的pH
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硫酸铜溶液铝粉溶液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图中曲线温度升高,因此,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水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碳酸钠溶于水中,溶液的pH会升高,直到溶液饱和,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则固体不在溶解,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单质,置换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阳离子,得到的溶液质量必小原则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27,铜的相对原子质量64,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铝粉,溶液质量不变,选项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注意观察图像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
12.下列图象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
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pH小于7,加水可使其酸性减弱,但不可能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先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氧气产生,不可能在一加热时就有氧气产生,故此选项错误;
C、石灰石加入盐酸至过量后会使二氧化碳不断放出直至反应结束,气体的量不再改变,图像最终会成为一条水平线,故此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像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像符合反应实际,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
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X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 时(即B 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答案】固体物质不断溶解 有气体产生 CaCl ₂ 368.2g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碳酸钙和稀盐酸不断反应,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盐酸完全消耗,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 ₂;
(3)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73 44
146g×10% x
7314610%44g x
⨯= x=8.8g 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2.2g+188.8g+146g ﹣8.8g=368.2g ,
答: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68.2g 。
14.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小雪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钙和氢氧化钠。
(1)在制取过程中固体M 的俗称是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加入Na 2CO 3溶液后,得到的NaOH 溶液中是否含有Na 2CO 3,可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
A 无色酚酞
B 氧化铁
C 稀盐酸
(3)实验室也可用Ca(OH)2溶液与Na 2CO 3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aOH 溶液。
取2000g Ca(OH)2溶液逐滴滴加10.6%Na 2CO 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Na2CO3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滴加10.6%Na2CO3溶液至C点时,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_。
【答案】生石灰;蒸发结晶 C Ca(OH)2、NaOH 2095g
【解析】
【详解】
(1)M为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俗称是生石灰;操作②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是蒸发结晶;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冒泡,故可通过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3)①A点Ca(OH)2还未反应完,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OH)2,同时还有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OH;
②由图像知加入50g10.6%Na2CO3溶液时完全反应,设完全反应生成CaCO3的质量为x
2233
Ca(OH)+Na CO=CaCO+2NaOH
106100
50g10.6%x
106100
=
50g10.6%x
x=5g
⨯
⨯
故溶液质量为:100g2000g5g2095g
+-=
15.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 C 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②t1℃,将50 g水加入25 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______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答案】2H2O通电 2H2↑+O2↑ 吸附作用 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60 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本考点考查了水的通电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图B中发生的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O2↑;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吸附作用;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3)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乙;
②t1℃,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 g水加入25 g甲中最多溶解10g的甲,充分搅拌,可得到60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方法。
16.下图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常见的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 A 和 E 制取氧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______.
(3)若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母,下同),该装置的特点________,若用 F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导管导入,若用 F 装置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要制备二氧化碳 8.8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多少克?_____
【答案】铁架台 2KClO3 2KCl+3O2↑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 B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NaOH 25g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
(2)若用装置A需要加热并且试管口没有棉团,适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排水取气法收集时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说明已满;
(3)制取氢气用稀硫酸和锌粒,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该装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液接触或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导管导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氢氧化钠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4)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x,
x=25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为25g。
KNO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17.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3
KNO固体药品.
3
KNO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1)如图所示为3
KNO______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中,得到的是3
(2)将3KNO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用提纯后的3KNO 固体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3KNO 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①3KNO 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______g 。
【答案】饱和 降温结晶 称量 ①② 100
【解析】
【详解】
(1)50℃时,3KNO 的溶解度是85.5g ,故50℃时,将85.5g 固体药品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是3KNO 的饱和溶液。
(2)3KNO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3KNO 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①3KNO 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100g 5%+x 1%=(100g+x)3%⨯⨯⨯ ,x=100g
18.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填序号)。
A 乙、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乙<丙
C 溶液质量:乙>丙
D 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填编号)。
a 小于40℃
b 大于40℃
c 无法确定
【答案】<能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固体逐渐增加 B、D 小降温(或加压) b
【解析】
【详解】
①
Ⅰ.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Ⅱ.40℃时,乙和丙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能。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时,甲中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乙中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中固体逐渐增加,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填:
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所含溶剂质量:乙<丙;溶质质量分数:乙>丙;故填:BD。
②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小。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温(或加压);故填:小,降温(或加压)。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是大于40℃;故填:b。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 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①°
1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t C时,完全溶解ag 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 g。
③°
2
t C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B的饱和溶④°
2
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g。
将45g10%的氯化钠济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CBA .C 100 小于漏斗 4.5 500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