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分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05
一、研究背景
融媒时代,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的“信息爆炸”态势,迫使人们每日面对着大量的无意义信息。

专业的新闻评论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有选择性的信息过滤机制。

能够提供观点、看法和信息增量,引发人们深度思考的新闻评论,逐渐成为专业媒体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为专业媒体创新变革注入发展动力。

因此,在融媒时代,如何提高新闻评论内容的质量和受众认可度成为专业媒体应该重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融媒时代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新闻评论的参与主体、传播渠道、内容形态、效果评定标准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内容生产者,受众也不再只是使传播活动产生价值和意义的信息接收终端,还成为能够表达自我意见观点的传播主体。

因此,专业媒体亟待加强与受众的交互和沟通,从与受众的互动中寻找新闻评论事业发展的新活力。

2019年7月29日,央视新闻移动端上线了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

由康辉、郭志坚等《新闻联播》主持人围绕热点和重大事件,以场景化、口语化、年轻化、情感化的语言进行口播评述,时长一般在2分钟左右,具有碎片化、移动化、社交互动的特点,形成了“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全新样态。

开播仅3个月,#主播说联播#微博超话的阅读量达21.6亿,讨论78万余人次。

剖析《主播说联播》火爆的原因,正是缘于竖屏场
景化、内容口语化、选题年轻化、情感共振化中凸显了互动思维。

二、受众观的变迁
媒体的受众观,即媒体对受众的看法总是产生于特定时代之下,与当下的媒介发展情境有着密切联系,又对当下的媒体实践产生影响。

在我国,受众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本文也以此为起始点,将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变迁过程分为被动的接受者、主动的接受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三个阶段,分析总结我国专业媒体新闻评论中的受众观变迁。

1.群众:被动的接受者
改革开放前期,媒体的新闻评论总体上将受众看作被动接受者。

新闻评论与国家生产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评论内容多以向群众介绍国家方针政策为主,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和国家经济发展。

如1988年出版的《怎样写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应该有这样四个特点,即:鲜明的党性、较强的时间性、明显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

从中可见,这一阶段的新闻评论内容还是偏重于舆论引导,承担着指导和教育群众的重任。

2.受众:主动的接受者
改革开放后期,市场化媒体地位有了一定提升,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受众的思维、意识、想法、思考受市场化的影响变得十分活跃,关注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因此,这个时期的专业媒体无法再将受众看作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拥有不同身份、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的多元化、自主
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分析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李木子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在传播中的角色发生变化,专业媒体运用怎样的受众
观进行新闻评论的产出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探究当下优秀新闻评论内容中所显现出的受众观,分析其中较为凸显的特征,才能总结出一定的未来新闻评论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在此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节目《主播说联播》,以竖屏场景化、内容口语化、选题大众化、情感共振化为特点进行有力创新,为融媒时代下专业媒体新闻评论做出良好示范。

【关键词】融媒时代新闻评论互动思维
42
2024.05积极的接受者。

因此,在这个时期,各大报刊开始扩张评论版面,增加多元主题的评论文章,评论内容逐渐转向经济、文化、民生等主题。

1998年,《深圳特区报》推出言论版《群言》,2002年《南方都市报》又掀起新一轮创建评论版的热潮。

3.用户:主动的参与者
“用户”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分支下的消费学,具有凸显的主动属性。

融媒时代的媒介技术发展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传统“受众”的主动性和在新闻内容生产中的参与性。

因此,“用户”一词较之“受众”更为适合当下的融媒环境,同时也能充分体现融媒时代媒介环境的重大变化,自然就被引用到传播学领域了。

对于专业媒体来说,在这一时期,依然以“群众”“大众”等观念进行新闻评论生产的专业媒体已无法正常满足受众需求,“受众即用户”的观念由此开始占据主流。

本文重点探讨的融媒时代专业媒体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本质上依然是“受众即用户”的受众观念,但侧重强调其中的互动思维,全文也是围绕这个侧重点展开分析。

三、融媒发展对媒体互动思维的加强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形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可见,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融媒体时代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强化了媒介生态各部分之间的交互性,在专业媒体新闻评价的内容生产中体现为互动思维。

融媒发展加强了传播全过程中的交互性,加深专业媒体吸纳用户进入内容生产的全过程,提升用户在新闻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感,消减用户局外人或者旁观者的疏离感。

1.媒介融合加强交互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纸质媒介单一、媒介资源紧缺等有时会成为部分受众接触和参与媒介活动的阻碍,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可能会因为某一形态媒介的缺点和不足而遭遇到使用困难的情况。

而在融媒时代,新旧媒介、多种形态媒介之间的融合能够弥补彼此的不足,有效化解传统媒体时代媒介形态单一和媒介资源紧缺所导致的受众面窄的问题。

专业媒体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新闻评论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适配性,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如新闻评论节目直播过程中,在屏幕下方字幕滚动播出观众短信、微博内容,让观众随
时发表观点;社交媒体直播栏目邀请大众评论员现场发表观点等。

用户可以依据自身偏好或需求,随心所欲地进行调配和使用,由此提升了不同媒介形态下各用户群体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内容整合加强交互性
融媒时代,坚持“内容为王”仍然是专业媒体在新闻评论事业发展上的重要突破口,而融媒技术的发展为专业媒体进行评论内容的拓展和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专业媒体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内容选题的拓展。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抓取与分析,对热点信息进行自动聚类处理,可以清楚了解到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为评论内容选题的确定提供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专业媒体可以通过众筹等形式对受众生产力进行充分挖掘,不是把读者当成观点的单纯接受者,而是利用融媒技术、平台、手段,将他们融入评论内容生产过程中,把他们变成内容的一部分。

如今,专业媒体比较常见的新闻评论内容众筹形式是在公众号等平台上组织热点话题,并在引言中采取引导网友发言的措辞,动员粉丝的参与,之后选用有思想、有代表性的网友评论进行新闻评论内容的写作。

3.主体多元加强交互性
融媒时代,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私信、评论区留言等互动形式更加直接地参与新闻评论的传播过程,还可以作为生产主体参与新闻评论的生产过程。

不少专业媒体通过主动邀请各行各业精英撰写评论的方式,让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评论的生产过程。

许多不以新闻评论为主业的公众也可以在评论生产过程中凭借自己在其他行业的经验积累,提供更多的资料和专业知识。

近年来,在公共卫生、法律等涉及民生问题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参与评论工作。

这些专业人士分析业内热点问题的能力、评判社会现象的观点更加深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媒体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和水平。

四、《主播说联播》栏目中互动思维的表现
《主播说联播》栏目的新闻评论内容兼具了上文中融媒时代媒介融合、内容整合以及主体多元下的互动思维,通过使用竖屏场景拓展了评论发布的媒介平台以及评论内容的呈现形态。

大众化的选题体现了其在注重内容整合以贴近大众上做出的努力,对话式的评论话语呈现方式表现出其与当今多元化评论参与主体进行对话沟通的重视。

这些也是《主播说联播》能够获得广大受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43
2024.05
1.竖屏场景化
《主播说联播》受到观众的欢迎,一个原因是其碎片化视频方式的成功运用。

在承载场景的选择上,《主播说联播》重视亲民化短视频平台的场景构建。

在传播场景趋于虚拟化、个性化和移动化的融媒时代,场景已然成为媒体的一大核心要素。

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时期注重纵深感的横屏话语方式,《主播说联播》选择了用户在当下更为习惯的竖屏场景,不仅契合了用户用手机观看的习惯,还增加了视频中评论员的现场感,使得用户能够更轻松、便捷地观看内容。

这种符合用户习惯的场景构建有助于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增加用户留存和互动的可能性。

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使得主播与用户之间产生了一种直接对话的模拟情境,为用户构建了心理感知上更为亲切、私密、能够产生近距离之感的传播场景,提高了用户与评论栏目互动的可能性。

2.内容对话化
从语态上看,《主播说联播》在评论话语中巧妙利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今天我来说”“你怎么看”等语句,使短视频评论主体自然地从代表机构的“本台”转变为代表个人的“我”。

与传统媒体时代官方身份评论传递出的说教语态相比,主体身份的转变更加容易使用户产生亲切感。

此外,主播们会采取与主持《新闻联播》时不同的生活化语态,如主播海霞在进行评论时面带笑容,用词亲切,由此将评述内容从单薄的观点表达转变为有交互性的对话,激发用户表达和讨论的欲望。

新闻评论的对话语态,就是用互动思维构建观点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对话语态下,用户在阅读或者观看专业媒体新闻评论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为获取唯一正确的意见和观点,而更像与各家媒体进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评论生产的意义达到最大化。

3.选题大众化
在选题方面,《主播说联播》的内容题材大多集中于社会民生,在坚守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做到贴近大众,评述内容经常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微观层面,关注民生话题,贴近百姓生活,让大众产生认同感。

不仅增强了节目内容的公共性和服务性,而且积极构建出一个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平台,促进不同声音的交流,引导观众思考和多样化观点的产出,凸显了专业媒体在融媒时代新闻评论生产中的互动思维。

4.情感共振化
研究发现,用户在新闻评论中对情绪唤醒的表达框架更为敏感,高情绪性语言信息和情绪化动作表达更能激发人们的选择性视觉关注,进而满足受众感官的愉悦。

传统新闻评论栏目倾向于“理性叙事”,而《主播说联播》评论内容中的情感化色彩十分明显。

作为融媒背景下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在信息传递上更为直观和生动。

观众能够通过视听感知,更快速地接收到情感的传达。

因此,其叙事性重在传递主流意识,交互认知共鸣,评论内容更具有感染力。

主播在发表锐评时会加入表情、动作手势等来鲜明表达情绪。

表情有严肃和温和之分,动作手势也有温柔比心和愤慨握拳的不同,这使主播发表的观点能够直接激发用户的情绪。

感性化的叙事方式拉近了主播与公众的距离,丰富了视频内容,使受众更容易认同传播内容。

五、结语
融媒时代,专业媒体在新闻评论事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大大增加了其不断探究受众思维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主播说联播》及时变革创新,搭建新型场景、运用合适语态、扩展民生选题、激发情感共鸣,产出诸多优质视频内容,得到广大用户认可。

既扩大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又巩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其中凸显的互动思维值得专业媒体在未来新闻评论事业创新发展中借鉴。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金旭阳.创新、强化、融合、亲民:《主播说联播》栏目对《新闻联播》的文化形象建构[J].传媒,2021(02):34-36;[2]于宁,李德明.怎样写新闻评论[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3]陈阳,周子杰.从判断转向解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论证结构的变化——以《人民日报》评论版和“侠客岛”为例[J].当代传播,2022(01):27-33;[4]曹林.没有深入的交互性,则没有融媒评论[J].青年记者,2017(24):28-29;[5]尹素伟.《主播说联播》助力《新闻联播》搭建全媒体矩阵[J].当代电视,2020(01):97-99;[6]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03):20-27;[7]强月新,梁湘毅.短视频新闻评论话语方式的四种转向——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个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61-67;[8]刘秀梅,朱清.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2):7-12.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