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在堤防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在堤防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7T08:29:35.26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杜祥
[导读] 工程施工的渗水现象,可以使用多小头直径深层搅拌桩进行处理,采用错位搭接的形式,解决渗水现象。

该方法在建筑施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口碑,免除地下水位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本文针对堤防工程对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防渗操作中的实际应用,对搅拌桩应用的技术要点与施工工艺改进进行阐述,意在为堤防防渗工程提供参考。

杜祥
环峰镇人民政府安徽马鞍山 238101
摘要:工程施工的渗水现象,可以使用多小头直径深层搅拌桩进行处理,采用错位搭接的形式,解决渗水现象。

该方法在建筑施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口碑,免除地下水位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本文针对堤防工程对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防渗操作中的实际应用,对搅拌桩应用的技术要点与施工工艺改进进行阐述,意在为堤防防渗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小头直径;深层搅拌桩;堤防防渗处理
引言:多小头直径深层搅拌桩当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堤防工程中,用来加固堤防结构,避免出现渗水情况。

并且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得到发展,可以更好的改善桩体之前的衔接状态,提升防渗墙的防渗性能。

但是对于不同的土壤在施工上存在不同的施工难度,需要分别进行处理。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多小头直径深层搅拌桩更适合具有黏性的土质,对于防渗墙此类的深厚砂质地质,施工存在较大的难度[1]。

本次以环峰镇得胜河右岸的堤防工程作为案例,对堤防防渗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该工程是对得胜河部分河道进行全线开挖,长约3km,其中有一段工程的砂土情况是层厚大,并且厚度较高。

基于这种情况下,堤防的两岸在处于高水情况下,水流方向自西向东,使得堤防经常出现管涌等现象,对于较为单薄的位置,更是在高水的影响下,加剧了地质险情。

为了避免疏浚工程为堤防进一步造成影响,需要基于现状开展防渗工程,有效的对管涌等现象做出处理。

(二)地质条件
从堤脚向下来看,存在厚度不等的黏土,再向下有粉砂层、细砂层等,继续向下有中砂层,最后是卵石和未揭穿的粉质黏土。

众多的土层中,细砂层的分布最厚,分布更加集中,遇水渗透系数极高,是管涌现象高发的位置。

二、防渗方案设计
(一)渗流稳定计算
在对河道进行开挖的工程后,需要对河道两侧堤防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对其渗流情况作出计算,确定具体参数便于施工安排。

对于渗流情况,结合两个断面分别开展计算,结果显示断面一的最大出逸比降达到0.151;断面二的参数最大出逸比降达到在0.240,而规范的参数范围则在0.10-0.20之间。

与规范的参数将比较,断面二明显高于规范的允许比降。

这说明该区域的覆盖层厚度不足,需要对其进行防渗工程处理。

(二)防渗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调查的结果,对于防渗结构的处理,采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防渗墙。

设置搅拌桩的直径为0.4m,桩体的间距设置在0.32m左右。

桩长要根据现场的地层情况进行科学布置,根据两岸的实际情况,设置两岸使用全封闭式防渗墙,深度设计为15m,将其放置在浅砂层的位置;对于深砂层采用悬挂式的防渗墙,深度设计为20m。

整体的防渗面积总计为476m2,桩长为1537m。

2.参数设计
对于具体的施工参数,使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施工,并且采用一次一序的方式施工[2]。

需要墙体本身的抗压强度高于0.4MPs,参透系数低于5*10-6cm/s,参数结果是根据现场试验获得的最接近的结果。

防渗效果的验算,根据防渗墙布置后,再次对其渗流进行验算。

可以看到最大出逸明显降低,达到了允许坡降的范围内。

也就是断面二的出逸比降,从原有的0.240下降到0.145,在0.10-0.20的允许范围内。

三、防渗墙实施
(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防渗墙施工的初期阶段,存在桩基钻杆施工功耗大,难以有效钻进等问题,这样使得钻头钻入的过程中,对钻头的磨损极大,进入砂层后,还因为钻杆越钻越紧,出现设备拧断、熄火等现象。

根据砂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施工区域土质具有直径大、强度高的特性,单颗粒结构存在较大的空隙率。

对此,采用单一注水泥浆的方式,配合搅拌工作,使砂土成为流沙,这样钻头不断的钻动,使得砂土空隙率减小,将钻头等包裹住,影响钻头工作,导致断杆等现象发生;另外,从设备本身来说,选择的设备功率不足,遇到较大阻力,难以保证施工效率,造成了电流过大,出现熄火的现象。

(二)工艺调整
1.根据钻机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的工艺做出优化调整。

因原有的设备难以在砂层中有效作业,对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后,选择了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进行施工,并在其工艺上加以调整,加入多功能的旋喷搅拌机。

因为桩体在设备搅动后出现流沙现象,改善流沙现象才是关键。

利用旋喷设备的高压工艺,在施工期间加入压缩气体,减少钻头作业产生的阻力、经过改进后的工艺,为搅拌桩施工提供了便利,提升了作业效率。

2.具体施工的时候,需要将施工处的表层障碍清除干净,确保作业面符合作业的需求,可以有成效满足设备对承载力的需求。

施工前使用经纬仪放样,确定具体的桩位偏差参数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出现掉桩现象。

对于水泥浆的拌和工作,配置专人进行拌和,比例设置为1:1,用量偏差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配置好的泥浆要即刻放置于储浆罐内继续保持匀速的搅拌,避免水泥浆出现离析的现象。

拌和好的材料,要确保在两小时内使用,并定期对罐体和送浆管等进行清洗。

避免作业时压力过小,使得水分残留于孔隙中,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施工时需要安排专人对施工情况进行观测,防止管道堵塞,出现断桩事故。

对于施工后期的质量问题,需要严格保障。

控制好孔位偏差以及桩倾斜率等,倾斜率应保持在3%以内。

对于防渗墙厚度的设计,需要人员定期检测,通过对钻头的检测,及时更换零件,确保钻头满足墙体厚度需求[3]。

对于最终的质量检测,需要选取对应基桩的位置,采用人工的方式对其开挖,观察内部的结构,当墙体外观整齐,并且桩体连续性好,无开叉现象,说明质量过关。

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施工结束后,随机选取三根桩体,对其进行抽样试验,经过养护后对其进行抗压、渗透性等检验,经过试验后获得的参数都分别高于实际需求参数,满足了施工的实际需求。

(三)后续问题
施工过程中在长期管涌的区域,出现了局部气泡翻滚的现象。

在对施工勘探孔以及河道内勘探孔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多余的泥沙浆等,冒气现象持续至少十小时后才开始减弱,两天后完全消失。

经过气体检测,排出天然气等气体存在的可能,分析应该是施工期间打压导致。

并且分析该区域常年发生管涌现象,使得堤基下的土体基于渗流力的作用下,致使土体形成孔隙,在经过搅拌设备注入压力后,使得气体从河道沿着勘探孔涌出。

(四)注意事项
针对后续存在的施工遗留问题,在施工时应注意。

采用旋喷设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钻机可以在砂层中稳定施工,便于钻杆有效进入。

但是在施工时,不应注入过大的压力,要科学保持压力参数。

在注入压力后,应根据试桩的效果重新对水灰比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重新确定,在确定了搅拌机与喷浆量等具体参数后,确保其符合渗透系数。

结论:综上所述,深层搅拌桩作为堤防防渗工程应用中,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深厚的砂质地基应用存在局限性,需要借助工艺调整保证施工有效进行。

同时,搅拌桩作为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这对于施工都产生不利影响。

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分析和调整,不断在施工中积累经验,提升堤防防渗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丛榕.沭河上游堤防加固截渗工程方案比选[J].山东水利,2020(11):27-29.
[2]林燕清,孙佳星.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在长江堤防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20,34(01):111-112.
[3]刘园园.双桥联圩堤防防渗工程中孔口回浆的处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25(07):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