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影响,为静脉采
血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8年9月-2019年4月期间
进行静脉采血的晕血晕针患者,总计80例。
进行80例晕血晕针患者随机数字表
法分组,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40例。
对比对照组与观
察组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护理满意度、晕血晕针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服务
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护理干预可
以成功降低晕血晕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门诊静脉采血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展人体身体异常,从而而临床工作的开
展提供有参考的价值依据。
为了保证静脉采血质量,对被采血者提出了采血时间、空腹等方面的要求,而受到患者体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晕血晕针情况较为
常见,患者同时伴有恶心、面色苍白等表现,影响采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提
高采血者配合度、降低晕血晕针发生率,要求门诊工作中注重护理干预工作。
基
于此,本文就我院80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为例,总结门诊护理干预方案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8年9月-2019年4月,总计80例。
纳入标准:(1)知情
配合静脉采血者;(2)符合晕血晕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无法有效配合
采血者;(2)用药禁忌者。
进行80例患者分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一致。
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23:17例;最小20岁,最大65岁,中位数
(40.8±4.8)岁。
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20:20例;最小22岁,最大65岁,中位数(40.6±5.3)岁。
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采血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静脉采血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静脉采血门诊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
静脉采血
患者晕血晕针反应的主因是精神紧张,初次采血者表现尤为明显。
要求护理工作
人员在采血前秉持积极、热情且专业的工作态度,主动向采血者介绍静脉采血知识、过程,说明采血有轻微疼痛感,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倾听患者主诉并给予
患者心理疏导,从而提高采血配合度。
(2)疼痛护理。
给予采血人员采血技术
培训,以确保其采血工作开展中能够熟练操作,以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感、
心理抵触感。
另外,为了保证穿刺效果,需结合静脉采血患者皮肤、血管情况选
择穿刺方法,在提高穿刺技巧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
(3)晕针晕血护理。
采血前询问患者晕针晕血史以及体质等情况,紧张者以有效沟通消除负性情绪,
体质弱以及空腹饥饿者需提前准备早餐,晕针晕血史者,要求其平卧采血。
另外,备糖果、温开水,以便不时之需。
(4)皮下淤血护理。
反复穿刺、按压不当、
时间不足等情况下患者皮下淤血情况明显,要求静脉采血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
技术规避反复穿刺情况、拔针后指导患者按压方法、叮嘱患者和家属按压时间。
(5)环境护理。
门诊采血室患者多、空气流通差,部分患者由于长时间等待情
绪不安,加上空腹情况导致低血糖问题,需为静脉采血者提供干净、明亮且舒适
的环境,实行弹性排班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合理满足患者需求。
1.3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晕血晕针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情况,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80例静脉采血患者实验指标结果经SPSS19.0分析。
护理满意度、晕血晕针发生率等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行形式展开,分别进行X2、t 检验。
统计学结果P<0.05,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指标占比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80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晕血晕针发生率情况见表1。
2项指标占比比较,P均<0.05。
2.2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40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为(98.0±2.0)分,对照组40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为(90.8±1.5)分。
组间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处理,t=18.2147,P=0.0000。
3 讨论
患者心理、疼痛、体位、环境、体质以及护理人员穿刺技术能力等均为导致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的主因,为了降低晕血晕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需重视患者护理干预[1]。
门诊护理干预通过给予静脉采血患者心理干预、环境、皮下淤血护理、晕血晕针护理、疼痛护理可以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晕血晕针发生率,提高静脉采血患者满意度[2]。
蓝晓莲,陈月花,廖水珍研究指出,强化门诊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减少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发生率[3]。
实验结果和马立威,裴立群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静脉采血者晕血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4]。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工作中有效落实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安全性、采血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俭.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2):189-190.
[2]陆燕,蒋明华,刘田宇.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9):77+81.
[3]蓝晓莲,陈月花,廖水珍.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63-64.
[4]马立威,裴立群.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5):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