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一、积累运用(31分)
1.(9分)初中即将毕业,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老师寄语】
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______.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______,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煦hénà喊呐
(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A.浮光掠影
B.刻骨铭心
C.转瞬即逝
D.根深蒂固
(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4)以下直接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D
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微点】综合读写.
【思路】(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和煦”的“和”读作hé,“nà喊”写作“呐喊”。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根据语段内容,这里要表现的是“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对风景印象不深刻。

“刻骨铭心”“根深蒂固”都表现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排除。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

根据表述的对象“风景”,应使用的短语是“浮光掠影”。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根据空格前后的内容,可知这里要突出的是学生在登山时对风景的细致观察,因为是要“突出”学生的细致观察的行为,所以用假设复句程度不够,排除CD两项,A项的是“他”在登山前做的登山准备,B项突出的是“他”在登山前对观察、了解风景进行的准备,二者比较,B更符合语段意思。

故选:B。

(4)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语段内容,通过老师对两种学生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以爬山为喻,表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如爬山一样,不可“坐着轿子”,对风景“一知半解”;“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说明学习应是自己亲身去实践、体会,克服困难,这样才真正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快乐。

故选:D。

【解析】答案:
(1)hé呐
(2)A
(3)B
(4)D
【点拨】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2.(3分)【学生感言】
以下感言中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D
初中三年,我们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收获满满;A.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之美;B.读《鱼我所欲也》,我们感动于孟子不为名利左右,坚守本心,舍生取义的情怀和担当;C.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折服于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能于一席一饭之间,抓住瞬间,描绘出众多人物的反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D.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理解了普希金含蓄的劝告:其实没什么好忧愁的,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复存在。

【微点】内容主旨.
【思路】本题考查内容主旨。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正确把握文章主旨,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就会有思路了。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含蓄的劝告”说法不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以普普通通的句子,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向女友提出慰藉。

这首诗以劝告的口吻和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怀。

【点拨】归纳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2.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来连接;
3.通过分析结构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用简洁的语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4.从时代背景的分析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3.(5分)【致敬师长】
您是勤劳的耕耘者,经年累月,使我们荒寂的心原上撒满希望的种子;您是长明的灯塔,久久伫立,把我们从无边的暗夜引向光明;您是平静的港湾,温情脉脉,目送我们驶向远方。

老师,谢谢您!我们将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让它萌发生长;我们将常常拂拭自己的心灵,不让灰尘遮蔽真理的光芒;我们将时时回望这温情的港湾,让自己带着叮嘱远航。

(1)修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

(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2)根据语境,补齐语段空缺处的内容。

【微点】综合读写.
【思路】(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这里介词使用不当,“使”与“我们荒寂的心原上”不
搭配,改为“在”,构成“在……上”的结构。

据此提出修改意见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补写。

通读语句可知,最后三个需要构成排比句,且所写内容需要与前文的内容照应。

所填的句子,需要照应前文的“港湾”“远方”等,同时按照“我们将……,……”的句式特点来写。

【解析】答案:
(1)把“使”改为“在”
(2)示例:我们将时时回望这温情的港湾,让自己带着叮嘱远航。

【点拨】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8分)【腹有诗书】
默写。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诚子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7)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充分展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国担当。

(在《礼记•礼运》中选句填写)【微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答案:
(1)俭以养德(注意“俭”的书写)
(2)悠然见南山(注意“悠”的书写)
(3)大漠孤烟直
(4)一览众山小(注意“览”的书写)
(5)人迹板桥霜
(6)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意“晴”的书写)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点拨】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6分)【时刻警醒】
读如图题为“拉”的漫画,完成任务。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

(2)解释漫画的含义。

【微点】图(表)文转换.
【思路】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要对图画细心观察,图画的主题也要明确,结合主题和画面的内容作答即可。

画面中的一个少年不顾家庭、学校、技术、法律的约束,抵挡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寓意为:警示孩子要远离网络游戏。

【解析】答案:
(1)画面中的一个少年不顾家庭、学校、技术、法律的约束,抵挡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2)警示孩子要远离网络游戏。

【点拨】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
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阅读理解(56分)(一)(8分)
6.(4分)名著阅读。

在“阅读百部经典”活动中,一位同学读了《骆驼祥子》后感慨:“善良的小福子最后自杀了,这恐怕是她唯一能自己决定的事。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啊!”请你以《儒林外史》中沈琼枝或.《简•爱》中简•爱的形象为例,反驳他的结论。

【微点】名著综合.
【思路】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

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来反驳这位同学的观点,即结合选择人物的事例与性格特点,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不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沈父无措,沈琼枝却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表现她的精明干练,有勇有谋;她进宋家后,用证据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面对盐商的不肯出现,她以退为进,侍机行事,表现了她泼辣、直爽的大侠风范;逃出宋家后,她于南京落定,只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即使当时社会容不下她的抛头露面,她依然义无反顾地奋力抵抗命运,表现了她的乐观与从容。

这些都可见沈琼枝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选择其中一至两点作为反驳的理由即可。

《简•爱》中简•爱更具有反抗精神。

比如童年时的简•爱,父母死后跟跟随舅父母生活,舅父去世后,舅母、表哥欺负她,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一个决定,要反抗到底”,她敢于为生存而反抗;在孤儿院里,她又敢于为尊严反抗;在桑菲尔德庄园,她又敢于为独立而反抗。

她对罗切斯特的态度不卑不亢,她追求平等的爱情。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在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时,她却想到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

后来逃出宋家,在南京靠手艺与才艺生活。

她的精明干练,有勇有谋,与命运的抗争,都表现了她具有反抗精神的一面。

示例二: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简•爱》中的简•爱极具反抗精神,童年时敢于反抗舅母一家对她的虐待与折磨,少年时敢于为尊严反抗孤儿院校长的责罚,桑菲尔德庄园里她对平等爱情的追求,更是她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

【点拨】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4分)名著阅读。

欣赏艾青的诗《礁石》,从下列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
....完成。

任务一:简析《礁石》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任务二:以“荷”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四句(不含题目)。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微点】名著综合.
【思路】本题考查名著《艾青诗选》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解析】任务一: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这首诗给人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

第一节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恶浪“无休止”的“扑”,是为了反衬出礁石的坚定、顽强的抗争性格。


二节通过正面描写礁石的外貌、神态,活画出它的百折不回、乐观从容的伟大形象。

结合写作的背景来看,诗歌中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与那些经磨难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的斗士神似,礁石正是革命斗士乐观、永不屈服精神的象征。

任务二:本题考查诗歌的仿写。

解答此题可模仿《礁石》这首诗的写法,描写荷在风雨或烈日下的表现,突出它的某种精神,将它与具有相同精神的人物相联系,突出其象征义即可。

比如可根据冰心的《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的提示,描写风雨中荷叶对花的呵护,以此象征不畏风雨、关爱孩子的母亲。

注意诗歌内容的简短,不可超过四句。

【点拨】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诗歌阅读(5分)
8.(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
【微点】诗歌阅读综合.
【思路】本诗是杨万里作品,写溪水在山中经过万山的阻拦,经过千难万险始终不屈不挠,终于冲出重围,非常符合“诚斋体”风格,在一个小事物、小细节上表现了高尚的品格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析句子的能力。

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

“不许”“拦”“日夜喧”等词本是人的动作,这里写山和溪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合句中的“溪奔”“溪声日夜喧”及下句的“堂堂溪水出前村”,可知写出溪水并没有被崇山峻岭阻住,喧哗的溪声已形成阵容盛大的气势,日夜向前奔流。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哲理的理解能力。

诗歌写溪水在山中经过万山的阻拦,经过千难万险始终不屈不挠,终于冲出重围。

诗中作者赋予溪水以人的意志,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着一种人生哲理,即人们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会像溪水冲破崇山峻岭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光明的前途。

答案:
(1)“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2)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参考译文】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点拨】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9.(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

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

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

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

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

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

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多次
②悉.在党中全,都
③诏下.郡县下达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改变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微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思路】参考译文:
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

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

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

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

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

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之中。

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

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

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

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

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

”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

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

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

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

易: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

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

诣,接受,应征。

之,无实义。

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
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

然,然而。

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
曹节等人所忌惮。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

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答案:
(1)①多次②全,都③下达④改变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点拨】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四)实用文本阅读(14分)
10.(14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并拥有良好信誉的品牌。

至今为止,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

其中,有的老字号发展态势良好,有的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

濒临倒闭的老字号,有的是因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被淘汰,如随着打火机的普及,亚洲最大的老字号火柴厂﹣﹣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

老字号是地方的一张名片,对这类即将消失的老字号,政府进行了全面摸底普查,建立老字号档案,不任其消亡。

有的老字号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被迫从商业旺地搬到其他街区,失去了原有的营销环境。

因此,各地政府实施了针对老字号原地风貌、品牌文化等方面的保护。

资金短缺是束缚老字号发展的瓶颈。

为此,各地纷纷制定相应政策,为老字号融资出谋划策。

后继无人是老字号传承面临的又一问题。

老字号独特的技艺复杂难学,周期长,收入低,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学。

各省市举办了非遗传人和从业者的培训,以解决老字号技艺传承的困境及人才匮乏的问题。

除此以外,老字号要延续和发展,还需要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理念创新上动脑筋。

(摘自《民俗研究》2019年第6期)【材料二】扬州古老的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潮到清道光十年(1830年),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博会银奖,后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名列“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

谢馥春基于东方人生理特征,讲求天然美妆造就天生丽质,亲和安全。

产品创新,是谢馥春品牌的一贯追求。

早在创业之初,创始人谢宏业就利用自己对中草药有研究的优势,巧妙地将香粉与医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项革新,使谢馥春声誉鹊起,名扬海内外。

如今,谢馥春与权威科研机构合作,依然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追求创新,开发出现代生物化新妆品。

另外,谢馥春还注重营销策略,将产品分开档次,满足各阶层民众的需求;在景区开门店和在网络上销售,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根据谢馥春官网材料改写)【材料三】近日,京东数据研究院基于入驻京东食品老字号在销售、用户及评价等多方表现,发布了《京东老字号电商成长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老字号们纷纷加
速“触网
..”,以开放的心态,重视电商渠道,学习电商的新玩法,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已经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以北京稻香村为例,2014年开始入驻京东平台,借助京东大数据,施行线上线下的差异化经营,针对线上做定制产品。

2016年销售额比2015年增长2.1倍;2017年销售额则呈现爆发式增长,比2016年增长近33倍。

(根据《京东老字号电商成长报告》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