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3、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
A. 夏、商、周
B. 周、商、夏
C. 夏、周、商
D. 商、周、夏
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家国一体
C. 天下为公
D. 官僚政治
5、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
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王-卿大夫-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卿大夫 D.王-大夫-士-卿
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
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
8、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家国同构制 D.礼乐制度
9、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10、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12、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由此推断( )
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
B.分封的核心是土地
C.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
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
13、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

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1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15、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16、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转型,历史进步 B.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C.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7、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 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 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18、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王位现象频繁发生,像齐国公子小白、晋国公子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

这主要反映当时()
A.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 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C.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D. 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19、西周晚期,鲁公与两个儿子一起去朝拜周王。

周王觉得少子戏年幼可爱,就让鲁公废长子括而立戏为太子。

鲁公十分郁闷,但也只能照办,最终戏继位。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有损王室威信
B. 鲁公违反了分封制但遵守了宗法制
C. 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
D. 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20、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权力
D. 促进了文化整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2)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3)材料四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分封制与材料四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
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