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教学细节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刊
注重数学教学细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陈海荣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江苏泗洪2239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学中出现的细节问题。
新课程改革发展十多年,部分一线数学教师以师生交流、互动为途径,以关注细节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细节;高效课堂
汪中求先生写了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
在当前的 课程教学改革中,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以师生互动为途径,以关注细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笔者认为,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作了如下尝试:一、注重细节预设,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天的小学数学中,我们只有把握细节预设,才能提 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首先,挖掘教材细节。
苏教版新教材为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精心构思,巧妙地渗透了许多教学细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高度重视教材中蕴含的细节,以高 效多元提升,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中有一个习题:名女生和4名男生进行套圈比赛,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哪一方是优胜者。
为了让学生 逐步感知其中的奥秘,我就创设了男女方打靶的场景先由双方各派4个选手进行卖弹打靶,比赛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评判哪个组属于胜利者,当女子组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男方时,脸上愁容满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女生队伍中补射了一靶,从而使女生的总分超过男生,此时,教室 里的男同学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认为:四个女生与一个老师组合一组实际上是5人,比男生多了一个人,所以这个比赛有失公平。
为了扭转学生不愉快的现象,我就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在比赛双方人数不相等的前提下,到底如何判断射靶取胜的一方呢?最后,大部分同学想到了平均数,初步明白了平均数的深刻内涵。
其次,预设探究细节。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处于引导者地位的任课教师务必疑学生所疑,问学生所问,给学生所需,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解决探究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执教《最小公倍数》时,要求学生围绕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预习,并且让他们在自 主探究活动中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其一,让学生借助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初步了解短除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并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途径。
其二,通过解题剖析感悟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问题:假如顺利拼接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宽6厘米、长8 厘米的边长?并求出整合后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轻松得出结论:只要用2张长方形纸片,就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
接 着,我话锋一转:若大家再组合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则其边长是多少厘米?若以此类推,则会发现什么秘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学生轻松得出结论:边长分别是24、48、72……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终于全方位地掌握了 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贴
近生活实际,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渗透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顺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
如:我在执教《认识左右》一课前,利用早晨和中午学生来校
的机会,让一年级学生袖子上佩戴红臂章到校门口担任“小
交警”,针对校内骑车、步行时左右随意走的学生予以登记扣
分,纳入常规班级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很自然地联想
到“小交警”执勤时对“左右”的感性化认识,从而为顺利学会
新知识扫清障碍,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
数学,学好数学将来有用武之地。
三、采取因材施教,给学生表达机会
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不像演员一样完全按照剧本来表
演,而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变化
氛围,灵活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使预料之外的问题和偶发
情况在教师的慧眼中得到解决。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
师往往安排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
已经通过操作、分析、探究初步了解了某个概念知识与定理,
但不晓得怎样正确表达,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经常
会出现一些蕴含的细节行为,假如我们能及时捕捉相应的细
节,那就自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执教《角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
单位,各自制作一个可以随意改变大小的角,并一边玩(操
作)各自的角,一边做一些交流、讨论,讨论结束,我请一个男
生回答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或者发现,但这个学生回答条理
不清,含糊其辞。
此时,让这个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角与同桌
女生做的角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角大,当大家仔细看看“比
角”的场景时,这位男生手脚麻利地把手中角两边的距离拉
开了,此时,我针对这个细节及时问他:刚才你把手中角两
条边拉开了很多,说说其中的道理好吗?”“我这样做是想把
自己的角做的更大,尽量比她做的角大吧。
”那个男生腼腆地
回答道。
由于这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凡是一
个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这个角也就会越大,其他学生同时也
感悟到了这个数学规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
的预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
问题,并能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彩,让教学中的细节成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吕金友.关注教学细节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
[2] 张寒松.关注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细节[].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4).
[3] 马永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 1(2).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