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创.痛(chuàng)陨.落(yǔn)气吞斗.(dòu)牛
B 扶掖.(yè)蓑.衣(suō)分.外(fēn)媚.上欺下(mèi)
C、襁.褓(qiǎng )凭.吊(píng)田圃.(pǔ)恪.尽职守(kè)
D、禁.锢(jīn)凌.驾(líng)睿智(ruì)恼.羞成怒(lǎ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眼前就算有挫折,我也不会妄自菲薄
....。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明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这次活动失败了并不可怕,但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吸取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险而民附(国家)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图谋)
C、利.尽南海(物资)
D、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亲自)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贤能为之.用辍耕之.垄上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扶苏以.数谏故
D、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不是时机(好),而是人的筹划(得当)。

B、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不能和他争强的。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应该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您意思是占领它吗?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老百姓谁敢不用箪和壶来迎接将军您呢?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B、诸葛亮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占领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的重任的自身条件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D、文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预见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Ⅱ卷(其它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③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请在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下阕和温庭筠《望江南》中任选其一,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出来。

(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向最讨厌的人学习
胡赳赳
①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

反过来说,令人讨厌之人必有其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②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

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必会对他人产生怜悯和同情,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必会对人、对事产生反感和不喜欢。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

心理学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

”当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我们就会将讨厌他的情绪表露出来。

另外,强大者往往因强大而“获罪”,正如美国哲人爱默生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

”当最讨厌的对象能胜任的工作让我们难以企及时,我们也会将讨厌他的情绪表露出来。

这就是产生讨厌情绪的秘密。

③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就会发现,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

④如果我们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最讨厌的人在其中只占少数。

他们的存在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让我们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

这是处人待事最好的方法。

⑤在异己和类己之间,异己容易成为最令自己讨厌的人。

无论国家、城市还是个人,观念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分歧、谩骂与讨厌。

如何对待异己,是宽容、借鉴、欣赏、接纳,还是怀有偏见?这绝不是成功学的选择,而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

前者容易让人成为虚心好学、睿智开朗的成功者,而后者则容易让人成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失败者。

⑥怎样向最讨厌的人学习呢?
⑦苏东坡曾问佛印禅师:“你看你像谁?”佛印说:“像佛。

”苏东坡讥笑:“我看你像一堆牛粪。

”佛印不语。

苏东坡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

”苏东坡非常惭愧,他收起狂傲之心,变得虚心、宽容,接纳他人,最终不仅与佛印引为知己,还成为宋代最豪迈旷达的诗人。

⑧麦客卢汉坦承,他曾受到讨厌情绪的困扰:“有许多年,我对一切新环境都抱着极端的道德判断的态度。

我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与原罪画上等号,把大众传媒与堕落画上等号。

简言之,我几乎拒斥现代生活的一切。

”后来,他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动力,开始研究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发现艺术创作是普通经验的回放——从垃圾到宝贝的过程,最终成为传播学巨擘。

⑨尼采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

”同样,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学习,学习也会令我们讨厌。

最讨厌的人能胜任的恰恰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学习他。

因此可以这样说:“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


⑩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的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

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一起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10.作者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1.仔细阅读第④、⑤段,分点概括向“最讨厌的人学习”的理由。

(4分)
答:▲
12.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
五、作文(共60分)
13.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是中秋,“▲”是“月”。

(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

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

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

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

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②,王之走狗已具矣。

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④也。

”王曰:“何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

②东郭逡、卢氏之狗:古代名狗。

③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④尺縠(hú):丝绢,一种丝织品。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造:制造,作 B.宣王使谒者延.入延:引进
C.固.愿得士以治之固:本来 D.宣王谢.曰谢:道歉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6分)
(1)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3分)
译文:▲
(2)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3分)
译文:▲
5. 文中王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1)“……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符合歌词要求的故事情节是(2分)
答:▲
(2)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18分)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

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

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
连自己也吃惊了。

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

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看见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

”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

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父亲恰巧不在家。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

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

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母亲陈述教员家访的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骂着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
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有删改)
7.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6分)
答:▲
8.“葫芦”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答:▲
9.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0. 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

(4分)
答:▲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1、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

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

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4分)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

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

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
(2)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

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4分)
备选人物:诸葛亮文天祥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3)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

(4分)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探究结果:▲
成都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检测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24分)
1. C
2. C
3. B
4. C
5. A
6. B
7. B
8. D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略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8.(2分)我们要向最讨厌的人学习。

9.(1)向最讨厌的人学习,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不足(1分),让我们把讨厌他们的情绪转化为向他们学习的动力(1分)。

(2)向最讨厌的人学习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1分),学习他们容易让我们成为虚心好学、睿智开朗的成功者(1分)。

10.举例论证(2分)。

举出苏东坡的例子,论证向最讨厌的人学习的方法一是“虚心、宽容、接纳他人”(1分)。

举出麦客卢汉的例子,论证向最讨厌的人学习的方法二是“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学习动力”(1分)。

五、作文(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
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扣l~2分(最高扣2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秋三五蟾盘(1空1分)
2、(2分)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

(写出对月亮的赞颂1分;写出对社会的愿望1分,从正反两面表达皆可)
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照”一词,理解“私”的含义,即有偏狭不公正之义。

而作者说月亮“不曾私照一家人”,说月这“不私”,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私”的财贬斥,对“光明磊落”之品格的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译文: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

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

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

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

”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

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

”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

我生在乱世,又侍奉昏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

他九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

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

”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

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

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说您爱丝绢呢.”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
为他们会做。

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

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丝绢。

’”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

”于是,选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3. A
4.(1)我生在乱世,又侍奉昏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关键词:事、谏)
(2)现在,大王治理国家,不是亲近的宠爱的人就不任用,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丝绢。

(关键词:非……无、使)
5. 对于王的做法,他敢于直接指出来,并直言进谏,可见他是一个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的人;在劝谏的时候,他又善于以实际生活作比,可见他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

(答到一点1分,答到两点2分,都有分析2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分)(2)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2分)(二)现代文阅读(18分)
7、①聪明、有智慧。

第2段中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描写。

②执拗、有个性(个性独特)。

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情节中,清兵卫喜欢周正平凡的葫芦;客人、父亲喜欢奇特的葫芦。

(举一例即可)
③有天赋和非凡的鉴赏力、审美能力。

清兵卫一毛钱买的很普通的葫芦竟然被校役以五十块的价钱卖给了古董商,而古董商又以六百块钱的价格将葫芦卖给了当地的富家。

④性情孤独(不善沟通)。

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

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

⑤不敢抗争。

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宝贝葫芦时对清兵卫的神态描写。

(人物特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

每点2分,性格特点1分,分析1分;三点6分)
8、①葫芦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或是叙事的焦点)。

串联了小说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痴迷葫芦、发现葫芦、买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②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为展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服务);
③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
④“葫芦”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

(观点和分析各给1分,答出两点给4分)
9、这个结果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讽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第一问给1分,第二问答出“讽刺”给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