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工考试试题(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监测工考试试题(三级)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的污染物是(A)。
A、锌及其化合物
B、三硝基甲苯
C、苯酚
D、铬及其化合物
正确答案()
2、在污染物水样的分析中,可以采用预蒸馏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与干扰物质分离,以下哪种物质用此方法消
除干扰(ABD)。
A、挥发酚
B、氨氮
C、硝酸盐氮
D、氰化物
正确答案()
3、为测定痕量金属而采集水样时,应选用(A)材料制的容器。
A、聚乙烯
B、钢化玻璃
C、不锈钢
D、普通玻璃
正确答案()
4、应用红处扫描技术可监测水体(BD)。
A、PH值
B、温度
C、硬度
D、油溢
正确答案()
5、常用的颜色测定方法不包括(B)。
A、铂钴标准比色法
B、定性描述法
C、稀释法
D、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
6、用(A)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
A、0.025moL/L
B、0.075moL/L
C、0.15moL/L
D、0.25moL/L
正确答案()
7、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浓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
(C)
A、帮助溶解
B、防止氯化亚锡水解
C、调节酸度
正确答案()
8、透明度较大,水较深的水体中采集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方法是。
(C)
A、水面下0.5m左右采样
B、表层与底层各取样品,制成混合样
C、按表层、透明度的0.5倍处、1倍处、1.5倍处、2.5倍处、3倍处各取一样,将各层样品混合均匀后,
再从混合样中取样
正确答案()
9、(B)10mol/LNa2CO3溶液的pH值为(Ka1=2×10-7Ka2=6×10-11)()。
A、10.63
B、5.63
C、11.63
D、12.63
正确答案()
10、水的物理指标包括(ABC)。
A、温度
B、色度
C、嗅和味
D、固体物质
正确答案()
1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ABCDE)
A、方法误差
B、仪器误差
C、试剂误差
D、操作误差
E、环境误差
正确答案()
12、在地下水质监测采样点的设置上应以(A)为主。
A、浅层地下水
B、深层地下水
C、第四纪
D、泉水
正确答案()
13、测定痕量有机物时,其玻璃器皿需用铬酸洗液浸泡(C)分钟以上,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
14、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为(A)。
A、N和P
B、C和S
C、C和P
D、N和S
正确答案()
15、我国水资源特点有()。
A、东南多西北少
B、年内分配不均匀
C、年季变化较大
D、夏季多雨
正确答案()
16、我国饮用水汞的极限标准为(D)。
A、1mg/L
B、0.1mg/L
C、0.01mg/L
D、0.001mg/L
正确答案()
17、对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不宜选用的方法是(A)。
A、碘量法
B、修正碘量法
C、氧电极法
正确答案()
18、(C)如果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则这种灯只能测定()。
A、所有元素
B、2-3种元素
C、一种元素
D、多种元素
正确答案()
19、常用的氧化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剂为()。
A、重铬酸钾
B、氯化铁
C、氢氧化铝
D、高猛酸钾
正确答案()
20、采集的尹重污染水样运输最大允许时间为24小时,但最长贮放时间应为(A)。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正确答案()21、采集的严重污染水样运输最大允许时间为24小时,但最长贮放时间应为(A)。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正确答案()
22、测定BOD和COD的,如果其浓度较低,最好采用()方法保存水样
A、聚乙烯塑料瓶
B、玻璃瓶
C、硼硅玻璃平
正确答案()
23、水质监测采样时必须在现场进行固定处理的项目是()
A、TOD
B、DO
C、COD
D、BOD
正确答案()
24、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c)
A、不大于45º
B、45º
C、不大于30º
D、30º
正确答案()
25、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d)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
C、真空冷冻干燥
D、高温烘干
正确答案()
26、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c)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