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央视网消息:世界首条试验段光伏高速公路一山东济南南绕城高速,已于2018年3月28日正式通车。

这项交通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科技,引发脸书( Face Book)推特( 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上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

试回答:
①在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4 SiO2+2C 高温
Si+2CO↑
【解析】
【详解】
①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填:+4。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高温
Si+2CO↑。

故填:SiO2+2C 高温
Si+2CO↑。

2.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 100 多种元素中,80%已经在海水中找到。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

另外还含有MgCl2、MgSO4、CaCl2、KI及NaBr 等各种盐类。

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也叫“苦卤”。

根据上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海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包括Cl-、SO42-及_____(写出一种微粒符号即可)等;
(2)苦卤中的溶质主要有:氯化镁、金属溴化物和_______(写出一种物质);
(3)工业上把苦卤除钙后,再加入碱性沉淀剂可以制备氢氧化镁。

若海水中钙离子含量太高,氢氧化钙会存在于氢氧化镁颗粒中,从而影响氢氧化镁的纯净度。

某研究小组在控制反应温度是20~25℃和浓海水质量为1109g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①该对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进行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该实验显示________(填实验因素)对钙的除去率的影响很小;
④搅拌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长则消耗能源越多。

为了节约能源,获得较高的钙除去率,进一步优化“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设计对比实验,你应选择的反应条件是_____(填选项)。

A 200r/min,3.5h
B 200r/min,4.5h
C 175 r/min,4h
D 225 r/min,4h
【答案】Br-/ I-(写出1个即可得分); NaCl/氯化钠;(或能写出阅读资料中提及的物质也可得分) CaCl2+Na2CO3=CaCO3↓ +2NaCl 探究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加入量对钙除去率的影响反应时间 AC
【解析】
【详解】
⑴海水中90%左右是氯化钠,另外还含有MgCl2、MgSO4、CaCl2、KI及NaBr等,海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包括Cl-、SO42-及Br-(或 I-);
⑵苦卤是氯化钠析出后留下来中的,所以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主要有:氯化镁、金属溴化物和NaCl;
⑶①该对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 +2NaCl;②实验a和b,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都相同,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不同,故进行实验a和b的目的是探究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加入量对钙除去率的影响;③对比b和d,实验显示反应时间对钙的除去率的影响很小;④搅拌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长则消耗能源越多。

为了节约能源,获得较高的钙除去率,进一步优化“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

在A
200r/min,3.5h、B 200r/min,4.5h中选择A;在C 175 r/min,4h 、D 225 r/min,4h中选择C。

故本小题应选择的反应条件是AC。

【点睛】
本题属于综合题,首先要读懂题中所给资料,然后根据问题回答。

3.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 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 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 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 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 2泄漏,局部CO 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 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 2转化成尿素[CO(NH 2)2]、甲醇(CH 3OH)等资源。

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 2转化成CO 和O 2。

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 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4)写出上述将CO 2转化成CO 和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 CO 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 海洋封存CO 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 2+H 2O ═H 2CO 3
D 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 2 一定条件MgCO 3
【答案】光合作用 碳 CO 2
22CO 2CO+O 催化剂光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2)化石燃料中均含有碳元素,所以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上述综合利用CO 2得到的
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一氧化碳;
(4)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 2转化成CO 和O 2,化学方程式为:222CO 2CO+O 催化剂光;
(5)A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故错误;
B 、CO 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也有利,可以缓解冰川时代的到来,故错误;
C 、海洋封存CO 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 2+H 2O ═H 2CO 3,故正确;
D 、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 2 一定条件MgCO 3,故正确。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 族,原子序数是48;镉(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 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

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

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 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

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 核外有____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 使镉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 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5 48 Cd+2HCl=CdCl 2+H 2↑ Cd 2+ K 2CO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根据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 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2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 2+H 2↑;
(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可知,镉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
为: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K2CO3。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氮气的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氮气有广泛的用途。

在电灯泡里填充氪气,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和减慢钨丝的挥发速度,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氮气可代替惰性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在博物馆里,常将一些贵重而稀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这样就能使蛀虫在氮气中被闷死。

近年来。

我国不少地区也使用氦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利用液氦给手术刀降温,就成为“冷刀”。

医生用“冷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手术后病人能更快康复。

使用液氦为病人治疗皮肤病,效果也很好。

这是因为液氩的气化温度是一195.8℃,因此,用来治疗表浅的皮肤病常常很容易使病变处的皮肤坏死、脱落。

最近,城市街头出现了一种会冒烟的冰淇淋,这种冰淇淋现场制作,卖家先把奶油倒入料理锅中,将液氮缓缓倒入搅拌好的奶油料理中时,料理锅中不断冒出白色烟雾,然后迅速蒸发,会冒烟的冰淇淋随即完成。

氮元素是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单质,但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例如硝酸盐、铵盐、氨气等。

这种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氮元素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它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主要是用化学方法,制备出含氮化合物,工业上通常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从而实现人工固氮。

自然固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①通过闪电等产生含氮化合物的高能固氮,约占自然固氮1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②生物固氮,即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填充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请你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不能供给生物呼吸的事实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3)列举氮气在医疗上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
(4)从微观角度分析气态氮气与液态氮气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会冒烟的冰淇淋”时,液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

(7)分别写出一种硝酸盐和铵盐,硝酸盐:____,铵盐:____ 。

(用化学式表示)
(8)生物固氮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9)分析酸雨中含有NO 3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 画页、书卷中的蛀虫会被闷死。

或用氮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答案开放,任写一点,合理即可) 用氮气降温的“冷刀”做手术;或治疗皮肤病等。

(答案开放,任写一条,合理即可) 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液氮温度在-195.8℃以下,能使冰淇淋瞬间降温,凝固。

或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能使冰淇淋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凝固。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22332N H 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KNO 3等 NH 4Cl 等(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化学变化 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也行)。

【解析】
(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4)根据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解答;(5)根据题中信息解答;(6)根据工业上通常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解答;(7)根据常见硝酸盐和铵盐解答;(8) 根据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解答;(9)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1)氮气填充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析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2)氮气不能供给生物呼吸的事实依据是画页、书卷中的蛀虫会被闷死(或用氮气来保存粮食,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叫做“真空充氮贮粮”,氮气还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任写一点,合理即可);(3)列举氮气在医疗上的用途用氮气降温的“冷刀”做手术(或治疗皮肤病等)(任写一条,合理即可);(4)从微观角度分析气态氮气与液态氮气的本质区别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5)在制作“会冒烟的冰淇淋”时,液氮所起的作用是液氮温度在-195.8℃以下,能使冰淇淋瞬间降温,凝固(或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能使冰淇淋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凝固)(合理即可);(6)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7)常见硝酸盐有硝酸钾等,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 3;常见的铵盐有氯化铵等,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 4Cl ;(8)生物固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9)由题中信息可知,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

点睛:认真阅读,掌握题中所给信息是解题关键。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

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

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实验2)操作步骤:①取淡蓝色的BTB溶液倒入试管A中。

②另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

③将大烧杯中的BTB溶液倒入B、C、D试管中,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④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

⑤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淡蓝色,B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C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淡蓝色,D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
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_____________。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
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答案】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CO化学;两(或2);ABD。

【解析】
【详解】
(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光催化可将
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其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
(4)A、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正确;
B 、由图可知,随着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 、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 、根据题意可知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正确。

故选ABD 。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

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

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

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2NaNO )]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2HNO )和氯化物(如NaCl )。

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

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

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 ,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

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

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 转化成生的。

(2)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泡制2-3天 B .泡制5-6天 C .泡制12天后
(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5)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答案】(1)硝酸盐(2)复分解(3)C (4)A、C、D
(5)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或合理食用泡菜的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成生的
(2)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3)和氯化物(NaCl),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根据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图,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泡制12天后,故选C;
(4)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说明制作泡菜时最好加入一些姜汁和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故A、C正确,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

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说明最好在较高温度下泡制,说明B错误,根据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图可知: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都是泡制12天后,说明D正确,故选A、C、D;
(5)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或合理食用泡菜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