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其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泰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其文化差异
摘要
通过分析、对比汉泰动物成语中动物的象征,此篇论文试图总结归纳出汉泰动物成语中动物象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及两国的文化异同。
以帮助中国与泰国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汉泰动物成语的特点、规律及其文化内涵,并更好地学习中泰成语,提高对汉泰两国动物的象征知识,有利于跨文化的交流。
第一章绪论。
说明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简述了研究现状及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步骤和途径。
第二章汉泰汉泰动物成语的基本情况。
汉泰动物成语的定义、成语的来源分析、对比汉语介词“对”、“对于”和“关于”与泰语对应词。
第三章汉泰动物成语内容的分类。
本章将所收集到的汉泰动物成语,根据内容划分成 6 个方面,1)形容容貌体态;2)形容情态品德;3)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6)形容政治、军事。
第四章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因此在汉泰动物成语也有不少用大致相同的动物来构成成语,即用相同或相似的动物来打比方,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第五章中泰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分析, 而本章主要是分析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来看中国与泰国人对动物的态度,包括褒贬义色彩,
以及一些特殊动物的象征意义。
第六章汉泰动物成语反映的中泰文化异同,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观念信仰,以及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来反映中泰文化的异同。
第七章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汉语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启示。
第八章结论。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汉泰成语的列举和对比,分析其中出现的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作为基础考察了中泰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
通过动物在成语中出现频率的统计,找出了在汉泰成语中出现频率均位于前十位以及象征意义丰富的共12种动物作为典型,为下一步的内容提供了选择素材的依据。
关键词:汉语泰语动物成语汉泰对比文化内涵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AND THEIR CULTURAL DIFFERENCES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symbolism between animal idioms of Chinese and Thai and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animal symbolism. So that can help Chinese and Thai lear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rules and culture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and better learn the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to improve the animal symbolizes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Thai which are benefit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I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choose this topic,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ing. And outl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steps and pathway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rror analysis.
Chapter II Chinese and Thai.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Defini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idioms source analysis, and comparing Chinese preposition “on”, “for” and “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ai words.
Chapter III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Content
This chapter divides the collected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into six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1) Description of appearance and posture. 2) Description of mood and character. 3) Description of social, family and relationships. 4) Description of marriag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5) Description of work and life situation. 6) Description of politics and military.
Chapter IV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In the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there are many roughly same animals to make idioms, which uses the same or similar animals to analogy and express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Chapter V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Thai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animals This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mbolism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to look at the Chinese and Thai people‟s attitude to animals. Including commendatory and derogatory as well as symbolism of some special animals.
Chapter VI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Reflec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Thai Culture
This chapter mainly reflects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Thailan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ifestyle, ideas belief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hapter VII The revelation that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Chinese idioms as a Second Language.
Chapter VIII Con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symbolism of animals image by enumerating and comparing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and as a basi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From statistics on the frequency of animals appear in the idioms to find out the 12 animals as representatives whos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re in the top ten and symbolism are rich. Providing basis of materials choice for the next contents.
KEY WORDS:Chinese;Thai language; Animal idioms; Chinese and Thai contrast; cultural connotation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汉泰成语比较的研究现状 (1)
1.2研究价值与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第二章汉泰动物成语的基本情况 (4)
2.1汉泰成语的定义 (4)
2.1.1汉语成语的定义 (4)
2.1.2泰语成语的定义 (4)
2.2成语的来源 (5)
2.2.1汉语成语的来源 (5)
2.2.2泰语成语的来源 (6)
2.3泰语成语结构形式 (7)
第三章汉泰动物成语内容的分类 (9)
3.1形容容貌体态 (9)
3.1.1褒义性 (9)
3.1.2贬义性 (9)
3.2形容情态品德 (10)
3.2.1褒义性 (10)
3.2.2 贬义性 (10)
3.3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 (10)
3.3.1褒义性 (10)
3.3.2贬义性 (11)
3.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 (11)
3.4.1褒义性 (11)
3.4.2贬义性 (12)
3.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 (12)
3.5.1褒义性 (12)
3.5.2 贬义性 (12)
3.6形容政治、军事 (13)
3.6.1褒义性 (13)
3.6.2贬义性 (13)
第四章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15)
4.1相同动物,相同文化 (15)
4.2相同动物,不同文化 (16)
4.3不同动物,文化相近 (16)
第五章中泰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分析 (18)
5.1带有贬义色彩的动物 (18)
5.2带有褒义色彩的动物 (23)
第六章汉泰动物成语反映的中泰文化异同 (29)
6.1反映了中泰两国的自然环境 (29)
6.2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的生活 (30)
6.2.1 饮食方面 (30)
6.2.2 谋生方面 (32)
6.3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的观念 (33)
6.3.1婚姻、爱情观念 (33)
6.3.2宗教信仰 (35)
6.4反映了中泰两国的传统文化 (35)
第七章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汉语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启示 (37)
7.1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37)
7.1.1语言形式方面 (37)
7.1.2语义方面 (37)
7.1.3了解成语的文化信息 (38)
7.2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启示 (39)
7.2.1 用成语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39)
7.2.2 多途径知识、扩大成语学习量 (39)
7.2.3 成语故事法 (40)
7.2.4鼓励学生多用成语,减少回避 (41)
结论 (42)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5)
第一章绪论
1.1汉泰成语比较的研究现状
成语在各国的语言文字中,可以说一面镜子,反映了该语言的文化。
在不同的语言里,由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社会、民俗以及语言的发展等原因,使成语有着各自的特征。
正因为如此,对成语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在这些成语中,涉及到动物的成语也不少。
这些“动物成语”在各语言中有着显著的特点,蕴含着浓厚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目前关于汉语成语本体的研究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如:史式的《汉语成语研究》、房培的《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侯志超的《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付克诚的《汉语成语与四字格》,徐续红的《成语分类问题研究》和盛超的《汉语动物词语研究》等。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论文也不少,但主要是汉英研究综述或对比分析,如:陈文伯的《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周吉红的《汉英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刘建平的《关于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和蔡向凡的《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等。
而在中国,最早谈到汉泰动物成语的是告达君·素帕(2006)的《汉、泰动物成语比较研究》,该文在分析比较汉泰成语的文化内涵方面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但所进行比较的动物种类只涉及到四种动物(马、虎、鱼、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之后有厦门大学孙永斌(2008)的《汉泰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该文主要是侧重于研究汉泰成语的形式结构与语法作用,增加了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以汉语成语里已有的动物成语为中心。
张倩霞(2008)的《汉泰语言中关于动物成语的比较考察》,简单比较了汉泰动物成语之间的异同,是以泰语动物成语为中心的。
1.2研究价值与意义
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人来说,能够说出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想准确了解并融入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学习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知识等,双方交际自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各民族语言的背后都会蕴含着当地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
中泰成语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当中都是无处不在的。
简单而言,我们所讲的“动物成语”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等对动物的脾性、行为等做出的评论和概述并凝固在语言中的固定的成语格式。
本文选择动物成语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国和泰国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动物在人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中包含动物的成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但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动物的联系和感受还是会有差异的,这导致了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动物成语时容易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
所以,本文想把成语中所出现的动物成语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看出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
1.3研究方法
首先,给动物成语下定义。
一般来讲“动物成语”是那些在成语中出现某种动物的名字,也有些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某种动物有关系。
第一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看到这个成语中有某动物的名字就判断出来了,但有一种情况需谨慎辨别,那就是有些成语中看似出现了某个动物的名字,但是其真实的意义却和这种动物无关,用的是这个表示动物的词语的其他的意思。
譬如首鼠两端、老态龙钟、管窥蠡测、万象更新等;而后者则有难度,因为它包含的动物并不容易看出,不过只要知道成语的意思或出处就能够明白。
由于本人的汉语水平有限,本论文所采取的方法是选出成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作为语言材料。
本文对李行建的《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和昆·瓦吉玛达的《泰语成语》(1998年版)中选出的动物成语进行分类,之后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本文以华语教学出版的《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2010年)作为汉语动物成语的提取资料。
词典中查到有关动物的成语有385条,而泰语动物的成语收集到465条。
各种动物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成语出现了两种动物,这就需要各记一次;各种动物出现的次数总和并不等于成语数。
这是因为有些动物成语没有出现动物名;有些动物本文把它们归成同一类,比如:
(汉语)鸟类:凤凰,雀,鹤,鸿鹄,燕子,比翼,莺,鹦鹉,鸳鸯,鹏,喜鹊,雕
昆虫:蚯蚓,蜘蛛,蚂蚁,苍蝇,蝉,蚕,蛾,螳螂,蛀,蜻蜓,蚊子
家禽:鸡,鸭,鹅
海鲜类:虾,螃蟹,鳖,鳌
(泰语)鸟类:鸟,乌鸦,凤凰,鹰,鹌鹑
昆虫:蚯蚓,蚂蚁,蚱蜢,蛀,蚊子,苍蝇,水蛭,虱子,蛾,马蝇
家禽:鸡,鸭,鹅
海鲜类:虾,螃蟹
第二章汉泰动物成语的基本情况
2.1汉泰成语的定义
2.1.1汉语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①。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塊宝。
它的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
一条成语用得好可使语言生色,文笔增辉。
它是历代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广泛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之中②。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学习成语可以从中了解汉字文化,积累优美语言,丰富知识储备,并且受到美的熏陶。
2.1.2泰语成语的定义
一位泰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昆·瓦吉玛达在《ส านวนไทย》(《泰语成语》,1998)给泰语成语下了一个定义:“人类的语言,无论是哪个民族,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我们直接表达意义的语言,人们一听就明白;另一类是不直接表达意义,即话里有话的言语。
但如果是社会上流行使用,人们也许一听就会明白。
但倘若听者不知道想表达的意思,就无法当时明白,需要通过思考才知道,也有的是理解为其他意思,也有的是完全不明白。
这种话里有话,我们称它为‘泰语成语’”③。
泰语《成语词典》对成语的定义是:“说出来的话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听懂,并且符合说话人的原意,即“一般语言”。
语言还有另一个层次,就是说出来的话可以有好几种理解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语言。
听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或经验才能听懂,像这种有隐藏含义,不直接表达出来的话,我们称之为‘成语’”④。
ยิงลักษณ์งามดี(Ying-rak Ngamdee)在《สุภาษิต ค าพังเผยและส านวนไทย》(《泰语谚语、格言与成
①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②王勤、马国凡、许正元、孙玉溱.《分类汉语成语大词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③昆·瓦吉玛达.《泰语成语》.曼谷:泰日经济技术振兴协会附属语学学校,2000年.
④张倩霞.泰汉语言中关于动物成语的比较考察.云南昆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27卷第3期
语》,1993)提出泰语成语是有深刻寓意的词或组成,除了表面上的意义,还有比喻义。
泰语成语的主要特性有:
1)成语的寓意深刻
2)押韵及叠声
3)词少内容多
4) 多是通过比喻构成,而喻体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故事、传说、
历史等有关
5) 成语的字数可以是一个音节、两个音节、三个音节或三个以上音节。
2.2成语的来源
2.2.1汉语成语的来源
成语往往来源于中国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①,它浓缩了大量中华民族的人生经验、智慧、以及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现代汉语的成语应该包括出自古代典籍和晚近或现代产生的两类。
而浓缩历史事实、来源于名人言行和从外民族吸收的,在动物成语中并不多见。
动物成语出处主要有四个方面: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民间口语。
1)寓言故事
寓言的篇幅虽小,但充满智慧和哲理意义,也有着劝诫或讽刺意义。
用它来论证说明可以增加说服力,相当多的寓言故事被凝练成成语,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成语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
这与中国语言源远流长的历史密不可分,特别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语言创作更是异常活跃、繁荣。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等都成为成语的重要出处。
2)神话传说
“神话”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人类幻想来表现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而创造故事。
而“传说”指的是古代产生的一种口头表达创作,它是以特定的人物、事件作为依据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如:《历代名画记·张僧繇》的“画①曾毅平主编.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程(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90页
龙点睛”,《晋书·乐广传》的“杯弓蛇影”,《述异记》的“杳如黄鹤”等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3)文学作品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有的词语经过人们的反复运用和加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成语。
这些历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和数量丰富、广泛,也成为成语的宝库,如:《庄子·秋水》中的“井底之蛙”,《黔之驴》中的“黔驴技穷”,《汉书》中的“一丘之貉”,出自五代·汪道《乌江》的“单枪匹马”等①。
4)民间口语
动物成语还有一个重要的出处,那就是来口语俗语。
那些古代的人口头说的话,进而被保留流传至今,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②,“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说的就是丢了羊赶紧修补好羊圈,还不算太晚,而流传至今的成语“亡羊补牢”,正是用来比喻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算迟的意思。
2.2.2泰语成语的来源
据历史记载,泰语成语从素可泰Ramkhamhaeng国王时期就开始有了,这是因为在Ramkhamhaeng国王所记载的石碑上发现了这么一句“เหย้าเรือนพ่อเชือเสือด า หมายถึงทรัพย์สมบัต”(即财富之意),从这我们就可以猜测泰语成语在素可泰时期前就已经产生了。
泰语成语类似诗格对字格,在结构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非常讲究语音的美,即押韵叠声的要求。
所以,在创造成语时也要把它美化起来,这就要经过提炼和加工,把整个需要表达的意思缩短,简洁精辟,以便使得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其意。
一般而言,泰语成语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说、读或听就即刻理解成语的意思,如:“รักวัวให้ผรักลูกต้องเฆียน”(爱牛要绑,爱子要打);第二种是说、读或听之后,不能直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กินขาหมู”(吃猪蹄),即受到别人贿赂的意思。
泰语动物成语的主要来源大都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之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生活中的用语言进行总结。
具体来说泰语的动物成语主
①转引自王勤.汉语熟语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②转引自王勤.汉语熟语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要来源于以下的情况:
1)来源于自然环境和对自然环境的观察
2)来源于生活的经验
3)来源于发生意外所产生
4)来源于文化习俗
5)来源于人的性格
6)来源于宗教信仰
7)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
2.3泰语成语结构形式
汉泰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成语结构稳定,绝大部分是以四字格形式出现。
汉语中的四字格成语大约有一万多条,约占百分之九十七①。
泰语成语虽说也有固定的结构,但其结构侧重于已经形成的文字结构或字数不可变,并不指泰语成语也是四字格。
泰语成语的数字变化比中文要灵活的多,不像中文大多数受四字格的限制。
泰语中一两个单词甚至一句话都可以形成成语。
有关泰语动物成语有从一字至十六字,例如:
1)หมู(猪):比喻容易,做事没有困难,轻而易举。
2)ไก่โห่(鸡啼):
一般鸡会在太阳快升起来的时候啼,比喻早晨的意思。
3)แมวพึงพระ(猫依靠和尚):
比喻没文化的人得到贤人的教育,养成高尚的德行。
4)คางคกขึนวอ(蟾蜍上骄子):
比喻品德低贱的人,有了财富就张扬自大,自以为很了不起。
5)เขียนเสือให้ววกลัว(画虎让牛怕):
威胁别人,以让别人怕自己。
①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108页.
6)โกรธหมาด าท าหมาแดง(气红狗,伤黑狗) :
指生一个人的气却不敢发,而找另外一个人来出气。
7)ข่มโคเขาขืนให้กนหญ้า(强迫黄牛吃草):
指强迫、勉强别人做他人不愿意的事情。
8)รักวัวให้ผก รักลูกต้องเฆียน(爱牛要绑,爱子要打):
指的是孩子做错了,父母要打,不然子女以后不会听话。
9)หมูเขาจะหาม เอาคานเข้าไปสอด(别人扛猪,拿扁担去插):
指的是去干涉别人快要完成的事情,或去干涉别人的私事。
10)ดูชางให้ดหาง ดูนางให้ดแม่(看象要看尾,看女子要看母亲):
观察一位女子的贤愚,可以从她的母亲看。
11)ไม่เห็นน าตัดกระบอก ไม่เห็นกระรอกโก่งหน้าไม้(未见水就先砍竹子,未见松鼠就先拉弓箭):是说在时机还没到之时,先做好安排,后果不一定符合理想。
12)เล่นกับหมาหมาเลียปาก เล่นกับสากสากต่อยหัว(跟狗玩,狗舔嘴,跟舂杵玩,舂杵击头):把自己的尊贵放低,跟下人混在一起,在下人眼里就没有尊严了。
13)ลูกไก่ในก ามือ จะบีบก็ตายจะคลายก็รอด(掌中的小鸡,一掐就死,松手就活。
):形容在他人的权势下不得不服从,没有选择。
14)อยูบานท่านอย่านิงดูดาย ปันวัวปันควายให้ลกท่านเล่น(在别人家不要懒惰,捏牛捏水牛给他家的孩子玩。
):
依靠别人,住在别人家,不要懒惰,应帮忙做家务或事情一点。
15)ปลาข้องเดียวกัน ตัวหนึงเน่าก็พาตัวอืนพลอยเหม็นไปด้วย(同一篓里的鱼,若一条鱼死,整篓的鱼也跟着臭。
):
指的是在一群里的人中,如有一个人做了坏事,必定会影响众人的名誉。
16)ไม่รจกเสือเอาเรือไปจอด ไม่รจกมอดเอาไม้ไปวาง(不识虎,把船靠岸。
不识蛀,把木摆着。
):做事不小心,没仔细看清楚就做,后果一定不符合理想。
第三章汉泰动物成语内容的分类
本章将所收集到的汉泰动物成语,根据内容划分成6个方面:1)形容容貌体态;2)形容情态品德;3)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6)形容政治、军事。
3.1形容容貌体态
其内涵可分为褒义、贬义色彩,如下列例子:
3.1.1褒义性
(汉语)龙眉凤目:形容长相英俊,气度非凡。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头发虽白,但气色好,有精神。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泰语)เสียงเพราะเหมือนนกคีรบน(金丝雀鸟声):形容声音美妙。
ใสเหมือนตาตักแตน(蚱蜢眼):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สูงเท่านกเขาเหิน(鸽子升高):形容个子高的人。
3.1.2贬义性
(汉语)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狡猾奸诈(指坏人)。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的样子。
虎视眈眈:形容威严地注视,像老虎恶狠狠地盯着。
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泰语)สุดเสียงสังข์(如海螺壳):形容臀部大的女性。
ทุงหมาหลง(狗迷路的平原):形容前面没长头发,一种秃头的名称。
ม้าดีดกะโหลก(马跳弹):形容行走时不优雅的女生。
กาคาบพริก(乌鸦衔辣椒):黑与红色在一起搭配,指皮肤黑的人穿红色衣服,意即不懂的装扮的人,或不合适自身的事。
3.2形容情态品德
其内涵可分为褒义性和贬义性两类,如下列例子:
3.2.1褒义性
(汉语)凤毛麟角:极为罕见而珍贵的人或事物。
龟年鹤寿:龟兔都是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
(泰语)สูอย่างสุนขจนตรอก(被逼到绝路的狗):指非常勇敢,敢于面对敌人。
เต้นแร้งเต้นกา(鸦、秃鹰飞跳):形容非常高兴。
เชืองเหมือนแมว(驯服之猫):比喻人或动物非常听从自己的主人。
3.2.2 贬义性
(汉语)豺狼成性:比喻坏人象豺狼那样凶残成性。
狼心狗肺:比喻心肠像狼和狗那样很毒。
鼠肚鸡肠:比喻人的气度狭小,容不下人。
胆小如鼠:形容胆量很小。
(泰语)กลัวเหมือนหนูกลัวแมว(老鼠怕猫):比喻非常害怕的心态。
วัวสันหลังหวะ(牛背受伤):比喻有猜忌之心的人。
ปลากระดีได้นา(波鱼得水):比喻过分高兴的人。
ใจปลาซิว(波鱼之心):比喻胆子小的人。
3.3 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
其内涵可分为褒义性和贬义性两类,如下列例子:
3.3.1褒义性
(汉语)千里鹅毛:形容礼物虽轻,但情谊深厚。
鸦巢生凤:比喻普通人家或一般环境产生了出类拔萃的人才。
狗吠非主:比喻奴才忠于自己的主子。
老牛舐犊:比喻父母疼爱儿女。
(泰语)รักวัวให้ผกรักลูกให้ต(爱牛要绑,爱子要打):指的是子女犯了错,父母要打,不然子女以后不会听话。
มดไม่ให้ไต่ไรไม่ให้ตอม(不让蚂蚁爬,不让食毛目叮):比喻照顾周到,非常呵护自己所爱的人,一般指父母对孩子的关怀。
น าพึงเรือเสือพึงปา(船靠水,虎靠森林):指互相帮助的朋友或人群。
3.3.2贬义性
(汉语)狐朋狗友:比喻在一起吃喝玩乐,胡作非为的朋友。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人的帮凶
猫鼠同眠:比喻上司失职,包庇纵容下级干坏事。
兔死狐悲:比喻为同类或同伙的不幸而感到悲伤。
(泰语)ช้างสารงูเห่าข้าเก่าเมียรัก(公象、眼镜蛇、旧仆人、前妻):对权利强大或关系密切的人应特别注意,免得受到伤害。
หมาหมู(狗群):指欺负弱小的一群坏人。
เกลือเป็นหนอน(盐生虫):指出卖、背叛自己家的人。
เสียมเขาควายให้ชนกัน(牛角碰撞):指喜欢挑拨别人矛盾的人,让双方发生了争吵。
3.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
其内涵可分为褒义性和贬义性两类,如下列例子:
3.4.1褒义性
(汉语)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朝夕相伴,或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凤凰于飞: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燕尔新婚:形容新婚欢乐、愉快的样子(多用于祝贺之词)。
如鱼似水:多指夫妻或情侣两人亲密。
(泰语)วัวเคยค้าม้าเคยขี(牛曾买,马曾骑):指夫妻两人彼此熟悉、了解。
มดแดงเฝามะม่วง(守芒果的蚂蚁):指男人愿意等待自己心爱的女人。
ข้าวใหม่ปลามัน(新米肥鱼):指刚结婚的新郎新娘。
3.4.2贬义性
(汉语)彩凤随鸦:比喻女子嫁给了才貌比不上自己的人。
偷鸡摸狗:指小偷小摸,也指男女间不正当的往来。
乱点鸳鸯:指错配姻缘。
(泰语)รักเหายิงกว่าผม(比头发更爱虱子):与妻子相比,男人更爱别的女人。
เอาวัวพันหลัก(把绳子缠牛在柱子上):指帮别人找对象,结果自己却成为了新娘的人。
น าตาลใกล้มด(蚂蚁接近糖):指男女之间相处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感情。
หนูตกถังข้าวสาร(老鼠掉进米桶里):指男人娶了比自己经济条件好的女人。
3.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
其内涵可分为褒义性和贬义性两类,如下列例子:
3.5.1褒义性
(汉语)以蚓投鱼:比喻投合对方胃口,用轻微的代价换取巨大的利益。
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蛟龙得水:比喻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泰语)หมูเห็ดเป็ดไก่(有猪肉、香菇、鸭肉、鸡肉的菜):指生活非常丰富。
另指菜肴丰富之意。
เดินตามรอยผูใหญ่หมาไม่กด(跟着大人走,狗不咬):指大人的经验丰富,应听从大人的劝告和意见。
นกน้อยท ารังแต่พอตัว(小鸟建巢):指不追求完美,并懂得知足常乐的人。
3.5.2 贬义性
(汉语)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先紧侯松或有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