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水平会考检测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水平会考检测试卷【7】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陶罐在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光现象
2.小明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只重2N 的小球,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
则小烧杯中的水重( ) A .小于2N B .大于2N
C .等于2N
D .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溢水杯中放入一只小球, 若小球处于漂浮或悬浮,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木块受到的浮力:G 排=F 浮=G 球=2N , 若小球会下沉,则F 浮<G 球=2N ,
∴小球浸入水中排开流入小烧杯的水,水的重力无法判断.
故选D.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注意小球浸入水中后所处的状态是本题的关键.
3.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要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需要力作用在物体上,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D、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应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 错误,所以选B.
考点:近似眼的成因及矫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
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说法正确;物体在振动时能够发出声音,然后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耳朵里,这样我们就才能够听到声音,故B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不同,故C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A.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答案】B
【解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相同的是力的大小。
所以选B。
思路分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相互作用力。
7.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答案】D
【解析】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D。
8.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雷电而后听到响声
【答案】D
【解析】选D.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雷电而后
听到响声.
9.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
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
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C.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人能通过平静的湖水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彩虹的形成方法,即太阳光射到小水滴上,被折射,分解为美丽的七色光.(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3)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成正立等大虚像
(4)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解:A、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该选项错误;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C正确;
D、人能通过平静的湖水看到自己的脸,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二、双选题
11.乐队演奏时,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的高音喇叭前,可看到烛焰在摇晃,这表明声波具有 .【答案】音色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①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声音的特征,声与能量
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要被反射回来,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答案】直线 30° 60°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入射角就是3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等于60°.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
13.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CD
【解析】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故A不正确;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天平的本质是等臂杠杆,故B正确;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在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故C正确;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有关,故D正确,故选BCD。
14.图中,用滑轮或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滑轮、绳重以及轮与轴间的摩擦,绳端拉力F等于物重一半的是图中的
A.B.C.D.
【答案】AD
=G/2,绳端拉力F等于物重一半,故A 【解析】A图中的是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拉力F
1
正确;B图中的是动滑轮,且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受到向上的拉力F
,
2
=2G,故B错误;C图中的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向下的两段绳子的拉力为2G,所以F
2
而不省力,故拉力F
=G,故C错误;D图中的是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是n=2,则拉
3
=G/2,绳端拉力F等于物重一半,故D正确,故选AD。
力F
4
15.“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
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答案】CD
【解析】猴子捞月中井中的月亮是井水作为平面镜形成的月亮的虚像,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
物的大小相等,选项A说法错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选项B说法错误,选项C
说法正确,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选CD。
三、实验题
16.如右图所示,在15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N,如果A、B和地面相互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A与B之间的摩擦力 ___A与地面之间的
摩擦力.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答案】 3 小于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
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
为3N;摩擦力水平向右;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5N-
3N=12N,故A与B之间的摩擦力小于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四、填空题
17.在结冰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是为了_ __摩擦力;磁悬浮列车运行时列
车与轨道间隔着一层薄薄的空气,从而摩擦力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作图时,小亮画
错了,他先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之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他是通过增
大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力。
【答案】增大;减小;压力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积有冰雪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是压力一定时,通过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2)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悬浮使得列车与导轨脱离接触,减小摩擦,从而提
高车速;
(3)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
摩擦力的.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压力.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8.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位置变化(改变)、参照物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本题考查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运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9.如下右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
判断:A杯盛的是 ;B杯盛的是 .(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答案】酒精水
【解析】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体积小的是水,体积大
的是酒精。
20.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 ,在其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而在原子
弹中发生的则是不可控制的
【答案】核能;反应堆;核裂变;核裂变
【解析】考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核反应的过程分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
解答:解: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
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而在原子弹中发生的核裂变是不
可控制的.
故答案为:核能;反应堆;核裂变;核裂变.
点评: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
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21.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剩有饮料。
瓶盖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
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选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力(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大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的密度不变时,瓶子倒放与正放时
相比深度增加,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也变大;因为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
体的重力,所以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考点:液体的压强;固体的压力
五、计算题
22.(6分)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有一冰块,在地球上的质量为6kg,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所受重力是多少;若把它带到月球表面,它的质量是多少,
这时它所受的重力约为多少? 10
【答案】6kg; 58.8N; 6kg ;9.8N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所以6kg冰化成水后,质量还是6kg;
其重力为:;
把它带到月球,位置变化,质量不变,依然是6kg;重力为地球上的,是考点:质量和重力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
闭合电键S,电流表A
l
的示数为0.3A,电流
表A的示数为0.5A。
求:(1)通过电阻R
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电阻R
2
的阻值。
(6分
【答案】(1)I2=I-I1=0.5A-0.3A=0.2A
(2)U =" I1R1=" 0.3A×10Ω = 3V
(3)R2 =" U/I2" =" 3/0.2Ω" = 15Ω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闭合开关时,两电阻是并联的,A测的是总电流,A1测的
是通过R1的电流
考点:并联电路的计算
点评:电路计算题关健是分析清电路的连接情况,然后根据所学的串并联知识进行解答
24.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是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5×1011m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
【考点定位】路程和速度
25.如图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
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
6g.(已知:ρ
玉=3.0g/cm3,ρ
金
=19.3g/cm3,ρ
银
=10.5g/cm3).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需要玉石16.2g;(2)还需纯银181.7g.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已知玉石的体积和密度,故质量可用m 玉=ρ玉V 玉求解.
(2)因银的质量需用m 银=ρ银V 银求解,故需先求出银的体积,而银的体积为V 银=V ﹣V 金﹣V 玉. 解:
(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m 玉=ρ玉V 玉=3.0g/cm 3
×5.4cm 3
=16.2g ; (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V 金=
=0.3cm 3
金牌中纯银的体积:V 银=V ﹣V 金﹣V 玉=23cm 3
﹣0.3cm 3
﹣5.4cm 3
=17.3cm 3
金牌中纯银的质量:m 银=ρ银V 银=10.5g/cm 3×17.3cm 3
=181.7g ; 答:(1)需要玉石16.2g ;(2)还需纯银181.7g .
【点评】本题是密度公式的应用与生活场景的结合,要求计算金牌中金、玉、银的体积与质量,物理上的计算并不算困难,关键是要从题目当中理清相关的物理量.
六、简答题
26.举出生活中两个利用声音的例子。
【答案】略
【解析】超声波清洗,回声定位,超声波探伤等等。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利用。
七、综合题
27.如图,A 点处液体产生的压强为1600pa ,圆柱体容器底面积为100cm 2
,容器质量为0.5kg (g=10N/kg )求:
(1)该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答案】(1)800Kg/m3(2)24N (3)2.9×103 pa
【解析】(1)由p=ρgh可得:ρ=pgh=1600pa/10N/kg×0.2m=0.8×103 kg/m3;
(2)由p=F/S可得:
F=pS=ρghS=0.8×103 kg/m3 ×10N/kg×0.3m×100×10-4 m2 =24N
(3)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F/S=G+G′/S=0.5kg×10N/kg+2.4kg×10N/kg/100×10−4m2=2900pa
八、作图题
28.如图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
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解:本题可以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向延长求作虚像,这种方法要求作出法线;
也可以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虚像,再利用虚像的特征作反射光线,这种方法要求保留像
与物的连线.
如图:(第二种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
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