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段考重点君之2021-2022学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抽考(9月)原创卷A卷(考试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易金卷:段考重点君之2021-2022学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抽考(9月)原创卷A卷(考试版)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卷A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刻: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畴:人教必修1第1-2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样停留在模糊诗到海子时期,越往后越觉得“困惑”。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究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纷乱重叠。

不管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依旧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放开,出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反映在诗歌同意上,便显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明白”与“不明白”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

对现代诗的阅读与同意,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专门知识”。

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

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假如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但是并不灵验呀。

那个地点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明白得把握诗歌。

况且新诗通过近百年实践,进展积存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专门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把握再多,也专门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差不多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

因此,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专门知识”的门环开始。

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

专门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庞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促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判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定显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顽固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

“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将就还能凑合,但假如遇到略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

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因此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查找、发觉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凝视现代体验的瞬时、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

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判,尽管新批判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

许多新批判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

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

读者看起来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
(摘编自陈仲义《读诗确实是再做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探究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出现出的诗歌格局。

B.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放开,出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C.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专门知识”,这些“专门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以及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

D.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适应,把古诗的评判鉴赏体系迁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

2.下列明白得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埋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明白得。

B.布罗茨基认为要明白得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

C.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紧密,因此解读现代诗时要将书本上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

D.英美的新批判尽管被批判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判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

3.依照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诗通过近百年的实践,积存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B.采纳“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对,在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

C.解读现代诗时,能够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凝视现代体验的瞬时、碎化、游动,而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差不多前提。

D.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明白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一辈子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用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尽管自我感受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理想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差不多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终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无能。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青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青年第一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如此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亲小孩的胜利。

翌日,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欢乐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说明她什么缘故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慢慢明白母亲什么缘故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亲小孩这一走,在娘周围的生活就可不能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刻不到两个月,要紧缘故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如此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明白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专门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亲小孩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明白,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可不能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专门好。

我的目的专门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爽朗。

以下情况我就瞒着母亲:我专门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专门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有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如何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什么缘故最喜爱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亲小孩。

我父亲是长子。

母亲头胎和第二胎差不多上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亲小孩叫赵宝珊,如此一来大伙儿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逼,遭到鄙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亲小孩,我母亲落后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专门严峻。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亲小孩。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因此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差不多上同年级。

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明白。

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事实上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周围。

往北京的火车慢慢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那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周围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亲小孩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生活。

B.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亲小孩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亲小孩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亲小孩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亲小孩,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专门严峻。

5.文章开头写道“人一辈子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分)
6.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表达了母亲如何样的性格。

(6分)
(三)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华社沈阳7月7日电(记者石庆伟、罗捷)作为国家首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都市,沈阳市将对餐厨垃圾进行闭环式集中处理,以阻断地沟油回流餐桌。

那个月,用于集中处理餐厨垃圾的一期2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将进行调试和试生产,年底前投入使用。

沈阳市都市建设××局新闻发言人关正君表示,沈阳市将建设规范统一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队伍,配备统一的专用密闭运输车辆,定时定点上门收集,集中运至处理厂。

全程在线监管,不给非法收运者可乘之机,防止收运过程跑冒滴漏。

在餐厨垃圾没有进行集中收运和处理时,餐厨废弃物要紧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如混入生活垃圾、喂养畜禽、非法提炼地沟油等)被消纳掉。

废弃食用
油脂被不法分子提炼后,可能会以食用油脂的面目重回餐桌。

长期食用这种油脂会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多种癌症。

关正君表示,因餐厨垃圾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缺乏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的治理,目前治理比较薄弱。

建设受政府监管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使餐厨废弃物流转的全过程置于监控、监管之下,是阻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有效途径。

(摘自新华社《沈阳将“闭环式”处理垃圾阻断地沟油回流餐桌》)
材料三:
10月30日,20辆环卫车在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中石化加油站加注了由“地沟油”生产出的生物柴油。

这意味着,单位和社会车辆都能够在那个地点定点加注生物柴油,这也是全国首次由餐厨废弃油脂制成的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

记者在位于奉贤区的这一中石化加油站看到,这黑新增了两个生物柴油的加油箱。

价格显示,一样柴油售价6.02元/升;而B5生物柴油打9.5折,售价为5.72元/升。

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按这次有20辆环卫车、每辆车加注60升运算,一天就有1200升生物柴油被消耗掉。

从30日开始,那个地点和浦东的另一个加油站都已储备了10吨生物柴油,估量四五天就能加注完毕。

所谓B5生物柴油,指的是将5%左右的生物柴油,与95%的石油柴油混合的调和燃料。

而这一加油站的生物柴油来源,正是人们谈之色变的餐厨废弃油脂,也确实是“地沟油”。

为推动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再利用、阻击其回流餐桌,上海从2021年就开始研究在公交车等车辆上试用这种生物柴油。

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上海已有104辆公交车使用了生物柴油,累计运行了1560.72万公里,消耗混合燃料583. 9万升;32辆环卫车累计运行8. 31万公里,消耗生物柴油2.38万升。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楼狄明介绍,这些车辆使用了B5类型的“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发动机运行正常;氮氧化物排放与石化柴油相当;重金属以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降低了10%以上,氮氧化物净化效率达8 0%。

只是,仅是在单位车辆上的示范应用,还不确实是正式打通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食××局局长杨劲松表示,“地沟油”能进入中石化的加油站,向社会车辆开放,是资源化再利用的关键一步,将为“地沟油”打开市场、获得公众认可起到积极作用。

(摘自新华网《“地沟油”首入加油站阻击回流餐桌需“疏堵结合”》)
材料四:
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长效监管的宣传工作,树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理念。

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部门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社会广泛监督的群防群治局面。

7.下列对“地沟油”相关情形的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沟油既是指利用下水道中的泔水提炼的油,也包括利用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炼制的油以及反复利用后剩余的油。

B.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一样提炼后无法根除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因此,即使通过一样提炼,也不能食用。

C.废弃食用油脂被不法分子提炼成“地沟油”后消费者无法辨别,会以食用油脂的面目重新回到餐桌,阻碍人们的健康。

D.人们谈虎色变的“地沟油”已被合理利用,上海市部分公交车已开始使用“地沟油”与石油柴油混合做的动力燃油。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了地沟油的定义、范畴、危害、辨别方法,简洁清晰;材料二介绍了沈阳市全面无公害处理餐厨垃圾的情形。

B.沈阳市是我国首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都市,将对餐厨垃圾进行闭环式集中处理,操纵不法分子收运。

C.将利用“地沟油”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与成品油混合而成的B5生物柴油,不仅价格低,而且降低了污染气体排放。

D.上海市奉贤区的中石化加油站是全国首次让B5生物柴油进人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的加油站,这说明B5生物柴油获得了公众认可。

9.如何才能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事有因此,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因此也。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来宾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来宾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来宾之路徒:白白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因此也
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因此也
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因此也
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因此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缘故,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确实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困惑。

B.众来宾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

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表达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预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来宾,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

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复原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

孟尝君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原文。

(10分)
(1)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

(5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忆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显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要紧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因此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公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以后进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步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只是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把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把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20.下面是一则启事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聘请启事
本校因进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聘请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

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体会者优先。

年薪15-20万左右(专门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

有爱好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 63 ,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欢迎致电垂询,联系:34567890
智慈教育培训学校
2021年6月28日
修改: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