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人士对于卫生保健理念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
相应对于医务人员的护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护理教学专业。
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有待提升和培养。
鉴于此,该文主要针对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
标签:护理教学;实习护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浅谈
一直以来,护理人员都是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很多时候,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都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更是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护理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和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并最大程度上满足当下医疗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
1 职业能力的基本概况
1.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形式。
通常,职业能力又可以被定为成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最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较强能力。
一般情况下,人们还认为职业能力主要包含3个方面基本要素:①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②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③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1.2 职业能力的构成
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职业能力通常会被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所谓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
除此之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至于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
研究调查也表明: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往往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
而职业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细分之后也包括4个方面:跨职业的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个体的职业能力也变得尤为关注,所以对教师而言,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2 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的特点
2.1 实习护生的心理情绪不够稳定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也带领过很多的实习护生。
在对这些学生展开教学的时候,常常发现:这些从校门转而迈进医院大门实习的护生,一旦面对嘈杂的工作环境,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情感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以致于在实习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老龄化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见图1。
比如:某一医院所收纳的老年人几乎都患有心脑血管、“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给他们进行血压等各方面的身体监测,其实是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的。
但由于这项工作服务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一些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全程陪伴,而这对于刚毕业的年轻学生而言就极其需要耐心。
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失落等情绪。
2.2 缺乏足够的职业意识
护理专业和医学专业其实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对于大专院校而言,录取的也多是一些护理专业的学生。
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报考护理专业。
这虽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多数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其实是缺乏足够的职业意识的。
相关数据也表明,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家庭背景几乎都是来自农村,当初报考的意愿多是来自于教师或者家长,以及朋友的建议。
由于不是本人的意愿,所以临近毕业实习的时候,他们也无法正确意识到自身所要肩负的工作职责和使命。
与此同时,部分护生一味地把自己的工作内容理解为是给患者“洗头、洗脚”的服务生,由于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神圣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在心中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2.3 缺乏和他人专业的沟通,交际社会能力
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患者打交道,但是面对的人群却是各不相同,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出生的婴儿,有的则是孕妇......很多的实习护生的职业能力缺乏,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沟通,交际能力。
比如:一孕妇在医院待产,之后她出现了足部水肿的问题,这时候,作为护理人员就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即告诉孕妇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子宫的压迫增大;长期坐卧没有进行适当的运动。
为了避免孕妇出现焦虑的心态,还要告知其解决水肿问题的方法,譬如:卧床休息的时候,适当抬高下肢;在饮食上避免摄入含盐的食物......如果能够再给予孕妇说几句宽慰的话语,那么她的情绪也会稳定很多,这对改善足部水肿也很有帮助。
但遗憾的是,很多的实习护生身上都没有这样的专业沟通能力,所以这也是护理专业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3 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
3.1 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
对于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是很重要的。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并将“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比如:医院有一名患有传染病的老年人,这时候在对其进行护理的时候,①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即明确无菌手套的正确穿戴,之后还要做好手的消毒工作;②在对这一患者进行药物注射之后,要立即对注射器、输液器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处理。
这样既能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感染,同时也能确保自身以及其他病人的安全。
总之,教师在对实习护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讲话他们的职业风险意识,而这也是他们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的评判标准。
3.2 提高实习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由于护理工作的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因此,作为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这其实也是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的一大表现。
比如:在对孕妇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胎动的次数进行实时监控,并明确:如果该孕妇的胎动次数少于10次/12 h,通过连续记录后的数据发现小于3次/h胎动,那么也就意味着着胎儿出现了缺氧。
针对这样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建议,比如:注意心情调节,早晚多去散步,多去公园的树下逛逛,呼吸新鲜空气,卧床休息时以左侧卧位为宜,之后,一定要对孕妇进行随时的胎心监测。
一旦发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就要寻找相关的妇产科医生了。
3.3 培养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包含着诸多的内容,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沟通能力。
严格意义上说,沟通也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全然不同的。
以语言上的沟通为例: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应当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尤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而不因为患者的年龄、职业不同、地位不同等给予不同的称谓。
通常,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一定要记住在称谓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号称呼。
并要遵循相应的职业原则:即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在初次见面不得呼名唤姓;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您父亲”,以示尊重。
同样,非语言的沟通主要表现在表情之上。
在面部表情上,应该是面带微笑,这样对患者而言也将存在巨大的感染力。
比如:患者焦虑时,如果面带微笑与其进行交谈,就能够给患者巨大的安慰;而当患者恐惧不安的时候,给予他们从容不迫的笑脸,也能使其觉得具有安全感。
又比如:在巡视病房的时候,虽然很多时候都无法走到每一个床位旁对患者嘘寒问暖,但是也要尽可能地將眼神投射到每一位患者身上,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关爱和尊重。
4 结语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现代护理观的逐渐改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开始成为了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了。
虽然大专院校的都是以培养护理人员为主,且在资源等方面和医学院校存在巨大的差距。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同样有责任和能力去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范莉莉,刘宝玲.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状况[J].中国高职医学教育,2008(9):60.
[2] 刘秀文,赵颖.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1):237-238.
[3] 袁浩斌,钱晓路.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48-150.
[4] 闫敏萍.护患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23):272.
(收稿日期: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