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094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21高考一轮选训习题〔1〕含答案
李仕才
一、语言根底知识运用
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改革的深化,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成立,这是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的可喜现象。
B.百合喜温凉,忌炎热,但光照要好;喜潮湿,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构造、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开展的预期。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根底。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矛盾〞后加“的化解〞。
B项,成分赘余,可删去“最好是〞。
D项,偷换主语,可把“创立了〞改为“创立的〞。
答案:C
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D )
①斯人已逝,唯风骨与精神长存。
连日来,社会各界深切缅怀为这方热土作出奉献的少萍
书记,异口同声地用“夙夜在公,殚精竭虑
....〞这八个字总结她的一生。
②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地球上最根本的生命系统。
这一生物考点在考
试中每每处于首当其冲
....的位置,大家务必重视。
③刘云生从不用画笔讲故事、摆道理,只是把藏族同胞真实地复原在画纸上,试图让这些
胸无宿物
....的牧民唤醒都市人对人性本质的考虑。
④近日林丹当仁不让
....地成为各地娱乐八卦的头条,不少球迷希望他承当责任,重新出发;
也有很多网民认为“超级丹〞形象不可能恢复。
⑤抗战期间,约有400万华侨为祖国捐款,平日里以贩卖瓜子、花生为生的郑朝炯、钟彩
合夫妻也参加到赈灾行列。
他们毁家纾难
....,义薄云天的行为轰动了整个华侨界。
⑥财经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划,启动了系列报道活动。
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兵分六路,
深化基层,农村学校、瓜田李下
....和集贸市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A.②③⑥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解析] ①“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使用正确。
②“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张冠李戴。
③“胸无宿物〞指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使用正确。
④“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似是而非。
⑤“毁家纾难〞指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使用正确。
⑥“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望文生义。
3、以下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长命百岁。
B.刘高五十八上死了老伴,李香五十六整没了丈夫,二人凑上块,破镜重圆,结成秦晋之好。
C.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D.他也是敝世兄,在社会上铮铮有声,与家父相交甚密,常有书信往来。
解析:A项,“你〞改为“您〞敬称;B项,“破镜重圆〞,特指夫妻失散或分裂后重又团聚;C项,“先贤〞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
答案: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好连接,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
电子阅读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获得文字太方便、太快捷的时代,然而人们又总是那么忙繁忙碌,所以,__①__,就像吃零食一样。
如今,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们会问自己,__②__?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考虑。
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
今天,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去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就会让我们变成__③__ 。
答:①
②
③
答案:①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②一个人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信息吗③知道最多而考虑最少的人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那么,对老师泄题泄密进展严格处分,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铲除老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
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好地警醒、约束高校老师,而且也必将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①严格处分甚至开除公职未必能铲除这种违规违法行为。
②。
③。
解析:此题考察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才能。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把握住话题中心,弄清楚其中包含的事理明确,同时要注意①句所采用的句式和语气特点。
答案:②铲除老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未必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③如此做法未必能大幅提升公众对大学的信任感
6、以下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大将军〞在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去〞指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那么是削职为民。
C.“老〞一般是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
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历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
D.八股文的题目出自?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
解析: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
答案:D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
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
复命,迁司门郎中。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
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每等降杀以七,皆择有行者,馀还为民。
〞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
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李叔明传?)
(1)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
译文:
(2)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译文:
(3)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译文:
【参考答案】
(1)李叔明责备(他们)说:“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
(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绩傲慢,可以这样吗?〞
(2)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3)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
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
以李叔明的遭遇为借鉴。
参考译文
李叔明,字晋卿,是四川阆中新政人。
乾元年间,当了司勋员外郎,作为汉中王李瑀的副使出使回纥,回纥怠慢李瑀,李叔明责备(他们)说:“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使。
(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绩傲慢,可以这样吗?〞回纥可汗因此增加了礼节。
回朝复命,升任司门郎中。
李叔明向来厌恶道教和佛教的弊端,他上奏说:“佛教是空寂无为,道教是清心寡欲。
如今众人内心迷失而只修饰其外表,使农夫工匠织女荒废本业来躲避劳役,所以农耕与桑蚕(代指农业消费)不勤勉,军费日益减少,国家财用军事储藏受到损耗。
我恳求把本行政区寺庙分成三等,道观分成二等,上等寺庙留下僧人二十一人,上等道观留下道士十四人,每降低一等,减少七人,都选择有德行的人留下,其余让他们还俗为民。
〞德宗觉得很好,认为不只李叔明所在的行政区适用,可以被天下效法,于是就交付尚书省商议。
李叔明向来生活豪华侈奢,在四川聚集财产,扩大住宅田产。
他死后几年,他的子孙骄横放纵,钱财家产都败光了。
世人都传言说家产丰厚的人都应以李叔明的遭遇为借鉴。
三、现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表达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饱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开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假设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到达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根底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此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
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低。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无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躲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可以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假如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
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防止过度纯熟,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C )
A.写书法时假如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饱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无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书体,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解析] 扩大范围,“只把……〞理解有误,原文是“今人……不少人……〞。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D )
A.文章落笔点题,提出“匠气〞一词在书法中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的问题。
B.第二、三段指出,书作给人匠气感的原因是书家方法不得当,自身修养匮乏。
C.第四段指出,匠心是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书家要有工匠精神,不要有匠气。
D.书家在锤炼技法时防止过度纯熟,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就能避除匠气。
[解析] 防止匠气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见文章最后一段,除了防止过度纯熟,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之外,还要终生修为等。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C )
A.假如以一部缺乏必要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展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低;同样,假设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书法临习要有匠心,不随意而就,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解析] 因果倒置,应该是“假如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