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
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
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
农村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要求也不相适应。
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
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0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对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
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农村可供
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另外,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和城镇规划过程中,文化站的设备、物资、人员等一直在变动着,文化设施被随意挤占、挪用,致使正常的文化活动也难以
开展。
1.2 文化需求旺盛,农村居民普遍期待健康的文化生活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负担减轻了、再加上现代传媒的影响,使农民能够
广泛地接触各类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其二,文化观念发
生变化,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增加。
其三,农村居民对文化载体的运用、文化内容
的选择上也呈现多样化。
由于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文化视野扩大,
在文化载体的选择上也开始追求中、高档商品。
1.3 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
农村的赌博风之所以多年
来屡禁不止,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
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大
家认为“大赌是违法,小赌是怡情”。
另外,农村乡镇集市红火的背后,也存在着
一些令人担忧的不文明现象。
如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
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4 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如
村村通公路、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培训工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等等,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关注和救助主要是物质上的,而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
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
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了,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认为这既
不影响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不影响干部的政绩。
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GDP的增长上,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问题。
对文化经费的投入
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投入的1%”的规定,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2.1 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它方面的条件以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决策
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某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成
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等错误观点。
各级领导干部要真
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
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
同时,把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领导
的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重视人才培养,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
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
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
对
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首先,要继续落
实好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人员在编在岗,尽可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专职人员的培训,努
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竞争、
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激发自身的活力和动力。
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文化事业的内部活力。
2.3 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是农
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
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经济状况,决定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完
全依靠自身解决文化发展经费问题。
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要调整资金投向,用好文化经济政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政府从财政
收入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文化建设资金。
文化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使之能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集中使用,搞一些规模较
大的文化设施建设或其他文化项目建设。
二是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增强农
村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活力。
市场机制的渗入,既使文化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国家
投入,又为文化和经济的联姻提供了契机。
让市场机制尽快进入到文化领域中去,强化文化系统人员的商品经济意识,使文化活动既创造社会效益也创造经济效益, 2.4 要立足于农民素质提升,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新格局“大文化”包括社会
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
抓农民素质
提升,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的格局,应当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是面向全体农民。
政府注重开展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提供培训,而忽视留守的妇女、儿童和
老人。
这些群体既是弱势群体,又是迫切需要全面提高素质的群体(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第二是要注意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是或知识、或能力、或体质、或娱乐某个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是要注意经济与文化的结合,致富奔小康是新农村建
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很好地
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
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
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
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
致富本领。
特别是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
总之,农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
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
因此,千方百计地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面貌,平衡文化供需,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文化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