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未受过培训的救援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并接受 调度员的电话指导。
给予人工呼吸前,先进行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立 即30次胸外按压。而不是两次通气。
确保实施高质量CPR越来越受关注。正确胸外按压频率和深 度(至少5cm),保证胸廓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重点强调 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30
与复苏有关的问题
院前505例复苏统计
胺碘酮 150mg×2 利多卡因 100mg
有效 24小时成活
38% 29%
91%
9%
入院率 22% 12%
31
与复苏有关的问题
心脏骤停的原因与CPR 心肺复苏与高血糖关系 亚低温疗法在复苏后的作用 心脏骤停复苏后并发症的处理 CPR的培训
32
以人 为本 为民造福
21
B-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开放气道,捏住患者的鼻孔,形成口对口密 封状。每次吹气超过1秒,然后“正常”吸 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吹气, 时间超过1秒。深吸气易致救护者头晕。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更有效。如患者 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 或抢救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 住。
17
基础生命支持
从“A-B-C” 到 “C-A-B”
–2010 CPR和ECC指南的最新进展是对成人和儿科 患者(除外新生儿)基础生命支持(BLS)的顺 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 压) 到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 工通气)的变化。
18
原因
各种年龄段的CA患者存活率最高的是那些有目击者的初始心 律是VF或无脉性VT CA患者。CPR关键的初始是胸外按压和早 期除颤。
地区
抢救成功率
美国大范围统计 华盛顿市国王区 拉斯韦加斯急救中心 3分钟用上AED 法国 中国
1.2—1.8% 7—26%
54% 74% 3—5% 1.2—1.4%
3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低血容量
•药物中毒
•低氧血症
•张力性气胸
•酸中毒
•心包填塞
•低血钾/高血钾
•冠脉或肺栓塞
•低温
•创伤
29
与复苏有关的问题
关于通气装置使用问题
不同CPR方式与标准CPR方式比较
血气分析在复苏时的作用
起搏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普鲁卡因胺
碱性药物 镁
阿托品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 氨茶碱 纳洛酮
14
四、生存链
1992年AMA提出“生存链”概念即 4R序列是CPR的基本原则 早期识别、求救;(快速接近) 及早CPR 及早电除颤 及早ALS(高级生命支持)
15
16
2010年指南的关键变化
简化了BLS程序,删除了“看、听和感觉”程序节省时间。 强调对无意识、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如喘息样呼吸)的成人 患者快速激活急救反应系统,即刻胸外按压。
在 A-B-C 顺序中,由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设备 过程中,会延迟胸外按压
改为C-A-B 顺序对那些不能或不愿意实施人工呼吸的施救者 至少能完成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根据CA的最可能的原因而改变急救程序是合理的。
19
C-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 功能。
谢谢!
33
22
D-尽早除颤
基本CPR技术不能将室颤转为窦性心律 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主要决定因素 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
23
尽早除颤
除颤开始时间
<1分 5分 7分 9-11分 >12分
存活率
90% 50% 30% 10% 2-5%
24
尽早给于高级生命支持(ALS)
A-气道控制 B-正压通气 C-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 D-鉴别诊断
26
B-正压通气
一旦患者放置导气管,二个复苏者应该 开始按压循环而不再受通气节律的干扰。 相反,应该持续不断开始 大于100 次/分 的按压而不管通气的节律。
复苏者应该避免提供过度通气,因为心 肺复苏时,过度通气可能会影响静脉回 流并减少心脏输出量。
27
C-药物治疗
静脉内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中心静 脉和外周静脉,最常用的外周静脉是肘正中静 脉,不要选择如手部远端的静脉,应采用“弹 丸式”推注,
4
病因
心源性猝死:80% 冠心病(最常见)
其他:电解质紊乱 酸中毒 药物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5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
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脏停跳—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大致正常心电图(电-机械分离 ) 循环中止—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后6~8秒出现,呈深 度昏迷,对强刺激无反应
25
A-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最有效、可靠又快捷的开放 气道方法,且与任何种类的人工通气装 置相连行人工通气,即使在初期复苏时, 有条件应尽早插管。
成年男性一般选用内径7.5-8.5mm的导管, 女性一般选用内径7-8mm的导管。
气管插管深度:成年男性距门齿19-25cm, 女性距门齿17-23cm,一岁及以上的儿童: 气道深度(cm)=年龄÷2+12
骨髓腔内给药(IO):是较好的给药途径,多用 于儿童,儿童常穿刺胫骨,成人可以穿刺髂骨, 不但可以给药,也可以用液体复苏;
经气管插管给药 :当IV/IO通路无法建立时,可选 择气管内给药,一般建议是静脉给药的2.5倍, 用盐水稀释5-10ml 。
28
D-鉴别诊断
寻找心脏骤停的音乐对复苏成功也非常关键。
瞳孔散大—循环中止后约50~60秒时出现 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
7
心室颤动
8
心室停搏
9
无脉性电活动
10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 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多的时间去摸脉、 听心音。
11
一、心肺复苏简介
黄金时间
心跳呼吸骤停后果
心肺复苏新进展
桐乡一院急诊室 唐晓岚
1
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1500万死于心 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之原因的 主要元凶。
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每天约1000人发生死亡,而大概70% 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心脏性猝死的发 生率为5%--10%,约10万左右。
2
近20—30年,防治心脏性猝死方面尽管 做了大量工作,但抢救成功率仍然很低。
脑死亡,植物状态
脑组织发生损伤
4~6分钟
大脑缺血缺氧
心跳呼吸骤停
12
三、时间就是生命
常温下心搏停止
时间
3秒 10-20秒 >60秒 4-6分
临床表现
头晕 昏厥和抽搐 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 大脑不可逆损坏
13
三、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开始抢救时间
<4分 4-6分 >6分 >10分
成功率
50% 10% 4% 0.09%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按压幅度:至少5cm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 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职责更换: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
20
A-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 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 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 的液体分泌物。 1、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 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 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双下颌上提法(颈椎损伤时):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 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用力 向上托起下颌。
6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
全身抽搐—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 或心脏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 全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 后出现
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 然后停止,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 气样呼吸,如在心肺复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 自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 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 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 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 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